首頁/ 歷史/ 正文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杯酒釋兵權”,被大家認為是君主和開國武將的和諧相處的典範。而我們在稱頌宋太祖趙匡胤的恢弘氣度的同時,往往也忍不住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大家都是開國之君,並且還有趙匡胤珠玉在前。為什麼朱元璋採取了非常的暴烈的大屠殺方式清洗功臣,而不採取“杯酒釋兵權”這種比較和諧的方式,來處理與開國武將的關係呢?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有人說是因為朱元璋氣量狹隘,既不能容人,也不懂報恩。這種說法,概括的就不夠全面。我們總以出身寒微、受教育水平來評價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這樣的衡量方式是錯誤的。明太祖朱元璋確實出身寒微,確實受教育水平低,但是他知恩圖報的氣度還是有的。朱元璋年少時,因為太窮沒有食物,某天他路過一顆柿樹,看見柿子熟了,於是偷吃了別人幾個柿子充飢。而待他功成名就之時,感念當年那棵柿樹的恩德,他還回到原來的地方。看見那棵柿樹還在,朱元璋特意解下衣服披在柿樹的身上,敕封這顆柿樹為“凌霜侯”。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連偷吃幾個柿子充飢這樣的小事,朱元璋都能一直記在心裡,可見朱元璋並非氣量狹隘,不懂回報的小人。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在明朝建國初年,朱元璋一直都是優待開國武將的。為了讓這些老將有個圓滿的結局,朱元璋甚至讓這些開國武將都兼任了東宮太子官署的一部分職務。例如,徐達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等等。所有的跡象表明,朱元璋準備還要這批人留給太子繼續用的。然而,為何風雲突變,是什麼讓朱元璋對這些老將舉起了屠刀呢?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導致朱元璋變化的,就是因為懿文太子朱標的突然去世。太子的去世,對於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所謂君王,其實考慮的無非就是兩個詞,一個是“天下”,另一個是“傳承”。太子突然去世,皇長孫朱允文年紀又很小,由此朱元璋認為明王朝極有可能陷入“主少國疑”的境遇,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需要重新安排。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果然,太子朱標去世4個月後,朱元璋就處決了江夏侯周德興和靖寧侯葉升。緊接著第二年,藍玉案發。這個時間,其實是朱元璋最為敏感,最為憂心後世繼承人問題的時候。本來就在考慮“主少國疑”,突然發現軍隊竟然不穩。敢於刑殺的朱元璋,此時已經來不及考慮太多,只能舉起屠刀。由此捲入此案的國公,甚至於他們的中下級武官,均被朱元璋屠戮殆盡。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與此同時,還有一組資料其實也能說明朱元璋並沒有屠殺開國武將的計劃。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朱元璋以勾結胡惟庸行不軌的罪名,株連處死了3萬多人,這其中僅僅涉及到了少部分武將。此後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整整13年,朱元璋在沒有再處死任何一個開國武將。如果朱元璋處心積慮要清洗開國武將,何以隱忍13年沒有動作?

朱元璋不想屠殺開國武將,只因這個人的突然去世,讓他改變了主意

因此朱元璋並非不想“杯酒釋兵權”。明朝建國初年,朱元璋把開國武將充實進太子官署,他就是想讓開國武將和“未來之君”建立良好的關係,以此保障王朝的存續,同時處理好開國武將存續的問題。然而太子朱標的意外早死,導致朱元璋對於繼承人的考慮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才大肆屠戮開國武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