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第3位皇帝

中國第3位皇帝

子嬰是中國名正言順的第三位皇帝,知名度卻不高,在歷史中記載甚少。諸多史學家總是以秦二世而亡做結語。從客觀角度說,秦朝是經三世而亡,秦朝子嬰是實際意義上的秦朝亡國之君。雖然秦朝滅亡,罪不在子嬰,但卻是經子嬰手完成交接儀式的。

探尋歷史真相,發現子嬰並不是昏君,甚至有成為明君的資質與慧根。歷史中,子嬰性格完善,心智健全,勇謀兼備,若不是生不逢時,其雄心壯志及帝國偉業或許可與李世民媲美,子嬰唯獨缺乏的是命運垂憐。

我們先從秦始皇沙丘病故之時,子嬰面對朝廷生死兇狠鬥爭,選擇以國體為重,冒生死危險,直言勸勉胡亥。由此可以看出子嬰的教養、品性、大局觀。若以直言進諫胡亥不足以稱其為冒生死危險,那就要進入胡亥的性格深處,探尋親情及手足在胡亥心中的意義。

胡亥第一次在咸陽將12名兄弟處死,等同肢解的方式,細節過於殘忍,不過多贅述。胡亥第二次在咸陽東邊將6個兄弟和10個姐妹碾死,及命令始皇帝妃嬪全部殉葬,始皇帝則正是廢除殉葬制度的人。

歷史真相不容辯解,李世民殺手足是為權力,玄武門之變誅殺建成是為皇權。胡亥殺手足是心理變態,與權力博弈無關,碾死、肢解28位始皇帝的親生兒女。看到此處就明白了,子嬰勸勉的物件是殘暴的野狼——“秦紂王”。

事情是這樣的,秦始皇在沙丘病故之時,胡亥即刻要誅殺蒙恬和蒙毅兩兄弟。因為胡亥經過趙高指點,深諳皇權更易的波折,首先要鞏固自己勢力範圍。蒙恬是秦朝大將軍,當時在修長城,是始皇帝信賴心腹,蒙毅是秦朝文臣高官,對始皇帝忠心耿耿。

子嬰當時也在沙丘,子嬰站在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上,對胡亥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子嬰說蒙毅與蒙恬都是國之棟樑,國家君主應當目光長遠,要任用忠臣而不是聽信讒言。子嬰對胡亥的勸誡,是出於公心的,胡亥當時年齡僅20歲,子嬰也相差無幾。雖然胡亥還是殺害了蒙恬與蒙毅,但子嬰忠貞為國的品德卻湧流萬古。

子嬰向秦二世進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後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喪失國家,殃禍降到自身。現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君主卻要在一時之內捨棄他們,除掉他們,我認為這不可以。我聽說輕於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操品行的人,這是對內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士的鬥志分離!我認為不可以這樣。

中國第3位皇帝

子嬰成為君主,絕非趙高擁立。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攻佔了秦朝大面積土地。雖然經過章邯率軍征討,陳勝吳廣失敗,秦朝也元氣大傷。後經劉邦、項羽攻城拔寨,子嬰做皇帝時,秦朝實際掌握的國土面積也僅僅是咸陽皇宮而已。

子嬰屬於趙高被迫無奈的選擇,當時章邯敗於項羽,咸陽外就是戰場,胡亥才終於看清秦朝大廈即將傾倒。於是準備誅殺趙高,趙高先下手,派遣女婿閆樂殺了胡亥。趙高又與群臣商議國策,發現大家不買賬,被逼無奈下同意子嬰即位。子嬰即位的第5日,就殺了趙高及趙高三族。由此可見,子嬰的膽識與殺伐果決的性格。

子嬰屬於悲情皇帝,子嬰當皇帝第20日的時候,劉邦吞兵灞上,為免百姓盡遭鐵蹄屠戮,子嬰帶上妻兒,身穿孝服,帶上玉璽與兵符,去投降劉邦。嚴格意義上說,子嬰是有極其優秀的政治才能與幹大事的魄力,還是那句話,命運不垂青。

讀史書使人明智,秦朝滅亡之際,子嬰展示了人性的光芒,只可惜以一人之光,難以照亮九州黑暗。劉邦進入咸陽之後,善待子嬰一家,當屬下樊噲希望殺了子嬰時,劉邦嚴詞拒絕,帝王心中是裝江山與河流的,樊噲殺豬匠出身,至死也未化解自身戾氣。

不久,項羽進入咸陽,殺了子嬰,這位中國第三位皇帝。項羽的報復心理嚴重,因為項羽之父親項梁是死在秦朝將領章邯手中,阿房宮也隨之被傾覆隨三世帝王魂飛魄散。子嬰從成為帝王到開城投降,僅在位46天。46天的時間,子嬰做了3件事,殺萬惡之源趙高,聯絡文武百官,穿喪服投降保護百姓。平心而論,你是子嬰,你又能如何做?你是子嬰,你是否具備他的品質?子嬰不應該被嘲笑,而應該被讚美與褒獎,史學界歷來對子嬰的評價都頗高,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亡國之君,得此評價,實屬難得。

中國第3位皇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