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御醫如何給皇室看病?門檻極高,細節尷尬,讓人脊背發涼

作者:張洪文

御醫,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皇帝看病治病的專業技術人士。每每提到御醫,總會想到他們具有高超精湛的醫道,才能被皇家選進宮中,專門給皇帝及皇室成員醫病。

我國早在唐代,朝中就開始設立太醫院,有御醫專門的居住房間和藥品館。

古代御醫如何給皇室看病?門檻極高,細節尷尬,讓人脊背發涼

太醫院一般都由院使主管,官位在一二品左右,可謂重視程度之高。太醫院組成人員一般5-7人左右,對御醫的選拔十分嚴格,相關條件也非常苛刻。經過層層選拔進宮的來自民間的醫生,還要過皇帝的容貌舉止審視,這一關也是不好過的。也就是說,長相不行也不能當御醫。

一般在院使之下設有院判。御醫不光要會讀醫書,論脈案,開藥方,還要具備侍候皇帝的專門學識,如三拜九叩、請安、回答問話、退避等禮儀是必須遵循的。

御醫也跟朝中的大臣們一樣,穿戴完備的公服。例如,大清朝御醫一般都是紅圍帽,珊瑚頂(刻花的),連著一枝孔雀毛的翎子,和一件十分好看的制式朝衣。

皇帝患病之後,旨意一下達,御醫一般都由皇帝身邊的太監在前方引路,以小跑的速度奔向皇帝所在的地方。

古代御醫如何給皇室看病?門檻極高,細節尷尬,讓人脊背發涼

不管皇帝是坐著躺著,也必須按著當朝的禮儀進行朝參。

尋常人診病,醫生按照“望聞問切”診病要素,第一步是看一看病人的容色。但給診皇帝看病,一般眼睛是不能平視的,往往都是省略望氣色這一點,直接進行按脈。

待到御醫恭恭敬敬地如數磕足了頭之後,便膝行而前,一直行近到皇上身旁。太監把皇帝的衣袖往上輕輕挽好後,然後把皇帝的手放在身邊的小桌上。這時,御醫小心謹慎地伸出手來,靜心為皇帝按脈。這期間一般在5-7分鐘左右,但任何御醫都不能偷看皇帝一眼的。

御醫知道給病人診病,應該有一個瞧瞧病人舌苔的一關,或者知道皇帝也不會拒絕,但是往往御醫都是十分小心的,不敢輕易要求瞧瞧皇帝的舌頭。就是按脈的時候,也總是把頭側過一些,像是很畏懼的樣子。

有的御醫在診病的時候,生怕皇帝說不認真,在按脈的時候,常常是久久不釋,太監覺得給皇上按脈差不多了,就提醒御醫時間到了。

古代御醫如何給皇室看病?門檻極高,細節尷尬,讓人脊背發涼

御醫在給皇太后按脈診病時,宮女會用絹帕覆蓋好皇太后手臂,御醫不能直接沾及其面板。

御醫按脈工程結束後,忽地爬起來,又照例向皇帝磕完頭後,便躡手躡腳走出皇帝的寢宮。

然後,御醫則迅速回到太醫院,室內設有完備的桌椅和筆墨紙硯。

一般情況下,給皇帝診病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御醫參加。他們恭恭敬敬坐下後,先是個人先根據給皇帝按脈情況,寫出一套脈案。然後再互相進行討論,各自發表本身診病的意見,與現代醫院組織多科醫生為病人會診有些相似之處。

御醫各自發表意見後,在一些細技末節上盡力互相讓步,商定形成一個協議,最終形成一套給皇帝治病的藥方。

在開藥方的時候,御醫則比擬脈案更鄭重,經過沉思,小聲呻吟,費上個把鐘頭才能完成。

御醫們之所以如此研判慎重用藥,盡其所能開出一張完善的藥方,不能有半點差錯,其原因在於:

凡當皇族中一位,指皇帝、皇后、貴妃、皇子害了病的時候,都由太醫院指派兩位以上的御醫進行診治,並要求他們負責治癒。一旦那病人竟不幸死了,御醫便受到嚴厲斥責。凡不能治癒皇帝或太后病的御醫,往往要問一個斬罪,最輕也得賜令自裁。

至於那病人的死,和給他醫病的御醫沒啥關係,所用的藥合理無誤,也休想脫罪。但到了明朝以後,這種情況有了改良。每當聽到有皇帝或皇后賓天就不聽見再有什麼御醫為此送命了。不過,責罰還是常見的,除非那個病人的死,經證明確是給他診治的御醫重大失誤,才真正處以刑戮。

因為有了這些前提,御醫在給皇帝開診方的時候,都是深思熟慮,來不得絲毫簡單從事。最後診方交由主持太醫院事務的院使進行把關,沒有疑慮後,由其跟隨太監去轉呈皇帝。

皇帝往往會召來對中國藥物素有研究的老太監,並把宮內珍藏的藥物功用書搬出來,對御醫開出的藥方的藥進行對比。

在沒有發現其中有可疑的藥,藥方的藥性質相宜,沒有衝突,才最後將藥方送回太醫院。

太醫院裡一般設有多個木架子,擺滿了無數個精美的小瓷壇,壇的外面用一小方紅紙標明壇內所藏的醫品的名字,大體上少不了三、五百種。太醫院一旦缺啥藥,則立即安排太監到市上購買。

古代御醫如何給皇室看病?門檻極高,細節尷尬,讓人脊背發涼

御醫們在配藥的時候,總是再三看才能把藥材從罐中取出來,生怕弄錯了。經過用天秤稱量後,然後用紅紙包成一個個小包包。太醫院設有一座小小的爐子,用銀製的藥罐進行煎熬藥品。一般要在火上煮三個開,放地上涼三次,才算把藥熬好,然後再用濾器濾出藥汁,再裝入磁杯。一切妥當之後,由人奏明皇帝。皇帝的懿旨下來後,御醫跟隨太監,太監捧著磁杯在前方引路。

到了皇帝面前,御醫們還是要先磕一套頭。

太監把磁杯的藥倒出幾小杯交給現場的每位御醫,御醫們接過來,迅速仰起脖子一飲而盡。一個沒病的人而強迫先喝有病的人藥材,肯定是會有不良反應的,但已成規則,沒有人同情。這種不合常理的章程,卻在幾個朝代傳了上千年。

它的用意是要防範有的不良御醫一旦被壞人賄賂收買,在藥中加上什麼毒物,用以暗害皇帝或太后,先讓御醫自己當面喝一杯藥,便可杜絕不再可能發生意外。

太監看御醫沒啥不良反應,才把藥倒出來給皇帝用。皇帝用藥幾天,身體迅速康復後,一般要對御醫進行賞賜,多是公服、玉器之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