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長平之戰後,秦王數次讓白起率軍進攻趙國,為何白起都不答應

長平之戰一年後,秦王曾數次派人讓白起帶兵進攻趙國,但是白起都以有病為由,拒絕前往。最後秦王強行讓白起上路。白起雖然只得上路,但“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走到杜郵的時候,秦王賜劍給白起,讓他自殺了。

長平之戰後,秦王數次讓白起率軍進攻趙國,為何白起都不答應

(白起劇照)

那麼,為什麼秦王好幾次讓白起帶兵打趙國,白起都不同意呢?

一般的解釋有三種理由。

其一,賭氣。

在長平之戰後,白起立馬就做出了下一步戰略規劃。他把軍隊分成三部分,左翼由王齕率軍進攻皮牢,右翼由司馬梗率軍進攻太原,中路由自己率軍圍攻邯鄲。王齕與司馬梗是為了牽制趙國兵力,配合他行動。白起此戰的目的,就是想乘勝追擊,一舉滅掉趙國。

但是,范雎怕他功勞太大,影響了自己在秦國的地位,於是就讓秦王把白起調回來。秦王也害怕白起功勞太大,自己無法駕馭。於是就對白起說,秦兵需要休息調整,不能繼續打下去。因此讓白起把軍隊帶回來。

這樣一來,白起就失去了繼續進攻的機會。

由於白起失去了這個機會,因此他心裡堵了一口氣。這口氣既有針對范雎的,也有針對秦王的。因此,此後秦王組織的軍事行動,白起便再也不配合了。

長平之戰後,秦王數次讓白起率軍進攻趙國,為何白起都不答應

(范雎劇照)

其二,生病。

長平之戰一年後,秦王讓白起率軍攻打趙國,白起以生病為由拒絕。後來,秦王派王陵領軍前往進攻邯鄲。但是王陵打敗了。於是秦王又派人通知白起前往帶兵。白起又以生病為由拒絕。秦王只得派王齕代替王陵打仗。但是王齕也打不贏,於是又派人通知白起前往接替。白起又說自己病還沒好。秦王生氣了,對白起說,就算是生病也必須上路。白起沒辦法,只得上路。結果因為有怨言,秦王在半途上賜死白起。

秦王通知白起三次白起都不去,說是生病。他真的是生病嗎?

《史記》上說,白起第一次是生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是推脫的藉口,實際上他的病早痊癒了。

雖然《史記》這麼說,但是白起究竟是真生病還是假生病?是一直在生病還是連第一次都是裝的?實際上誰也不知道。《史記》中的結論,應該是司馬遷的一種合理推測。

長平之戰後,秦王數次讓白起率軍進攻趙國,為何白起都不答應

(秦王劇照)

其三,惜名。

白起前後打了七十餘戰,從來沒有打敗過。在白起看來,打完長平之戰後,立刻就率軍打趙國,打趙國一個措手不及,是打得贏的。但是過了一年後,再打趙國,就沒有勝算了。

之所以沒有勝算,一是趙國已經緩過氣來,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二是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可能會慌張,但一年過去,當他們做好準備後,他們將更堅強。這時候打他們,由於長平之戰他們被殺40萬人,這時候會同仇敵愾,誓要報仇。因此更沒有勝算。三是魏國和秦國會前來救援,那時候秦軍在趙國將會腹背受敵,秦軍更加沒有勝算。

白起不願意打沒有把握的仗。一旦打敗,白起常勝將軍的英名將毀於一旦。因此,白起找藉口推脫秦王。

以上三個原因,前面兩個原因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第三個。而事實上,戰爭最後的走向,也和白起給秦王分析的一模一樣。最終,趙國果然同仇敵愾,誓死守衛邯鄲。同時魏國和楚國也果然及時援助趙國,使得秦軍腹背受敵,最終大敗。

長平之戰後,秦王數次讓白起率軍進攻趙國,為何白起都不答應

(長平之戰)

不過,雖說結果與白起預測的一模一樣,但是,那個結果,是王陵、王齕領導秦軍作戰的結果,並不是白起領導的結果。如果是由白起率領秦軍,打法肯定完全不同。

白起最大的本事,就是善於調動敵人作戰,使用計策神出鬼沒。白起如果前往進攻趙國,他可能會採用別的打法,把趙軍從邯鄲城調出來。就算魏國、楚國前來營救,白起依然有辦法調動並打敗他們。還有可能,因為是白起指揮作戰,魏國和楚國害怕白起,就不來營救了。就像白起在長平大戰中,魏國和楚國沒來營救一樣。

總之,不管邯鄲的守軍多麼同仇敵愾,他們和長平作戰時候的主力軍相比,無論是人數還是戰鬥力都不佔優勢。白起能夠在長平消滅趙軍,就肯定能夠在邯鄲消滅趙軍。

因此,白起不帶兵,顯然並不是他預料到打不贏,而是別的原因。

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白起之所以不帶兵,是因為他覺得打這場仗對他本人沒有任何好處。打得很艱難不說,關鍵是,他越是打勝仗,秦王可能會越猜忌他。而一旦秦王猜忌他,他就越有生命危險。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打。

事實上,白起還沒有打,秦王就已經忌憚他而殺掉他了。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