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在戰場上,高手有兩層境界:

能夠找出敵軍薄弱環節並擊敗之,算得上高手;

能夠製造出敵軍薄弱環節並擊敗之,是頂級高手。

關於項羽,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應該是這樣的。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電影《鴻門宴》中的項羽形象

沒錯,項羽自稱:“力拔山兮氣蓋世。”

韓信也說:“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

其人必定勇武異常。

但是,說不定項羽也是這樣的。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哈哈,是不是很顛覆認知?

但實際上,項羽確實就是智勇雙全。(只是極度缺乏政治能力,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戰將中怎樣才算得上智勇雙全的高手?無非兩點。一、能夠找出敵軍薄弱環節並擊敗之,這就算得上高手;二、能夠製造出敵軍薄弱環節並擊敗之,這就是頂級高手了。

《孫子兵法》全篇的要義就在“虛實”二字,李世民就指出:“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而項羽就是這類深得兵法之要,精通虛實之道的頂級高手!為什麼?聽我道來。

陳勝、吳廣首義之後,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秦廷以章邯為將,出關鎮壓。章邯一路東進,所向披靡。然而在遭遇項梁後,章邯連吃敗仗。

在得到秦關中援軍後,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為歲首,秦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後九月,該年閏月),章邯趁項梁新勝輕敵,以突襲戰法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軍敗身死。楚軍項羽、劉邦、呂臣部紛紛退保彭城。

但是這時章邯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他居然沒有趁機對楚地做深遠攻擊,而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率兵渡過黃河,與前來增援的王離部(長城軍團)合兵大約40萬一起攻打趙國。趙軍大敗,趙王歇,趙相張耳北逃鉅鹿。

史記稱:“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餉王離。”

1

百密一疏

章邯的指揮所開設在棘原,此地是個交通樞紐,西向過“太行八陘”之滏口陘可至上黨,西南向直通河內,南向可通黃河渡口白馬津,東向則是邯鄲、鉅鹿。

章邯把指揮所擺在這可以控制戰場全域性的要點,四通八達,進可戰、退可守,特別是牢牢的護住了秦軍的兩條後路:上黨和河內方向。

所以,章邯命王離包圍鉅鹿,而自己的軍隊屯駐這,以甬道連線漳水為前軍實施後勤保障,併為王離軍後繼。

但是章邯的陣型雖然考慮比較周詳,卻有一個破綻。他在之前攻打邯鄲的時候,“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這樣一來,章邯和鉅鹿城下的王離之間缺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他和王離之間僅依靠漳水、甬道形成的補給通道聯絡,距離達到110多公里,顯得有點綿長虛弱。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鉅鹿之戰的要點地圖

2

破釜沉舟

這時,項羽登場了。

項羽在擊殺宋義後,奪取了楚軍指揮權,後英布和蒲將軍所部2萬人也歸項羽指揮,楚軍實力大約為7萬人。

項羽奪取兵權後率軍北上援趙,採取孫子兵法中“以迂為直”之法,避開章邯緊盯的黃河南側白馬津,繞路抵達鉅鹿秦軍包圍圈東側黃河渡口——平原津。在先遣部隊試探進攻獲勝後,項羽發現了秦軍的薄弱環節,那就是秦軍前軍王離和後軍章邯距離太遠,其相連的甬道正是其薄弱環節。於是項羽決定“破釜沉舟”全軍渡河,奔襲秦軍甬道,實施突襲。所謂“破釜沉舟”雖然有持必死之心決一死戰的意思,但事實上更多的是為了輕裝奔襲,以便對王離實施突襲。

而項羽這次作戰行動佔據了四大優勢:

1、項羽渡河後“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輕裝奔襲,達成了作戰的突然性。

2、項羽攻擊的是秦軍薄弱環節補給線,“避實擊虛”,又“攻敵必救”,使得圍城的王離被迫自救,戰場的攻守之勢逆轉。

3、正因為項羽攻擊的是秦軍綿長的甬道,在作戰上達成“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的有利態勢。

4、之前章邯毀掉了邯鄲,這使得秦軍前後軍之間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導致前後軍距離過遠,章邯難以對王離進行有效救援,給了項羽各個擊破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和王離圍繞甬道展開爭奪,王離部由原來的進攻變成被動防禦,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經過九次戰鬥,項羽大獲全勝,於是司馬遷寫下:“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而章邯援軍被楚軍阻擊,未能救援。

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項羽敏銳的抓住了章邯陣型上的破綻,在作戰指導上圍繞這一薄弱環節,以急行軍奔襲作戰,避實擊虛、攻敵必救,圍殲秦前軍王離部,可以看到項羽在指揮作戰上確有過人之處。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3

對陣沙場

擊敗王離後,項羽威名大振,諸侯軍諸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而他接著將要面對的對手是秦軍的頭號戰將章邯,此人在擊殺項梁後可以稱得上是當時天下的第一名將。這將是一場“天下第一”之爭。

現在的戰場態勢是:“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項羽圍殲王離部後,各諸侯救趙的部隊也都歸屬於他指揮,總兵力達到約20萬。而且新勝王離,全軍士氣正旺,可以說是得“人和”。

而章邯現有兵力也差不多20餘萬。他面對當前形勢收縮防禦,對陣型進行了調整:左翼背靠太行山,前沿以滏口陘為依託;中軍在要點棘原,而右翼前出以漳水和洹水為依託構成;河內和上黨則是章邯的兩個後方基地。章邯擺出這個陣型依然是個攻守兼備的陣型。左翼依託太行滏口陘,佔據了險要地勢;中軍佔據棘原看住了戰場各條通道;右翼沿漳水、洹水前出,繼續保持對項羽的威脅,可以說是得“地利”。

可見雙方實力相當,此戰是一場公平的巔峰對決。

第一回合

項羽對章邯陣型觀察之後認為:秦軍左翼最為堅固,這一翼難以做文章;中軍處四通八達之地,也不好打;右翼前出,雖有漳、洹兩水環繞,相對來說最好打。所以項羽將其作為主攻方向,這就是司馬遷記載“項羽軍漳南”的原因。

可是項羽雖然取得了一些戰鬥勝利,“秦軍數卻”,但卻不能從根本上動搖秦軍防禦體系。這是因為秦軍擺的其實是個三角陣型(請側過來看),右翼就是三角箭頭,它可以得到底部的有力支援,章邯用兵絕對是老謀深算。項羽從這進攻,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只能是緩慢平推,這絕不是辦法。之前,項羽正是看破了章邯、王離之間的破綻才以弱勝強取得勝利。現在兩軍實力相當,秦軍毫無破綻,這如何是好?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4

轉向攻心

第二回合

章邯雖然輸掉了一些小戰鬥,實際卻頂住了項羽的攻擊銳勢,這正是扭轉戰局的時機。可在咸陽的秦二世看不懂,“使人讓章邯”。大將統兵在外,最怕的就是主上心懷猜忌,這下章邯有了恐懼感,派司馬欣去咸陽探聽訊息。結果司馬欣回來帶來的是壞訊息:“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原將軍孰計之。”

而項羽見強攻不成,聽從建議,轉為政治攻心,陳餘也寫信給章邯勸降。

但章邯心懷猶豫,派人和項羽談條件。“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

而項羽此時卻看到了戰機,決定趁雙方正在談判,章邯沒有防備,對其實施突然打擊。但問題是,主攻方向放在哪?

項羽的選擇是,把軍隊轉到漳北,對章邯中軍實施中央突破!

於是,蒲將軍部奉命“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目標直指章邯中軍棘原。

這是章邯的要害,項羽以前不打這的主意是因為章邯的佈陣,棘原是各條機動路的交匯點,秦軍各防禦點的援兵可以迅速趕到,對此點實施強渡進攻等於同時與秦軍整個防禦體系的力量對抗,難度太大。但此時正在談判,正是趁章邯不備,偷襲的大好時機。

果然,趁章邯不備,蒲將軍突破漳水,進至漳南,項羽軍在此形成一橋頭堡。

這就意味著,項羽軍如果利用這個橋頭堡,源源不斷向這增兵,實施縱深突破,章邯的防禦體系就有被分割的危險。

章邯自然明白這點,畢竟也是老江湖了,果斷進行反擊。然而項羽選擇的攻堅陷陣之將蒲將軍絕對是個驍勇善戰之將,“與秦戰,再破之。”章邯的兩次反擊,均被蒲將軍打退。整個鉅鹿之戰,項羽兩次用此人打先鋒,確實是有道理的。

當章邯反擊失敗,意味著項羽軍在漳南立足已穩,形成了戰役的突破口。這就像一個西瓜被切開一個缺口,順著缺口切下去就會一分為二。

同時,項羽命趙將司馬卬進行戰役大迂迴,拿下了河內,切斷了章邯向西南方向的退路。

這時,對於項羽來說,看見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如果就憑利用政治誘降來進行突襲這一手,項羽還是稱不上頂級高手的。現在雖然有了缺口,要想發展為勝利,還需要進一步攻堅作戰,拿下秦軍一座座營壘,向縱深突貫。

接著,項羽會怎麼做?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5

大局已定

第三回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得看看面臨不利局面,章邯會怎麼做?

章邯雖然面臨不利局面,但是因為他佈下的陣型的原因,還是有後路的。之前提到,他有兩條退路,這是個“雙活陣”,河內方向雖然被切斷,上黨方向卻還在他手中。

因此,雖然項羽在漳南有了立足點,只要他向滏口陘移動,退到上黨,還可以和項羽重新來過。之前幾次敗給項梁,但最後一戰得手,一舉翻盤。

因此章邯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退出趙地,下次再戰。

但是,讓章邯沒想到的是,項羽強渡三戶津,實施中央突破,看著來勢洶洶的居然是——虛招!

其主力埋伏在汙水,章邯大軍向滏口陘轉移的必經之路上。

正在轉移的軍隊遭遇這樣的埋伏,其結果可想而知,慘敗。於是,司馬遷無不遺憾的寫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試想,項羽之前強渡三戶,戰場態勢雖然有利,但要真正分割秦軍,勢必還要苦戰,這種苦戰惡戰自然是一個高明的將軍在指揮戰鬥時想要避免的。

本來,中央突破是正兵作戰的最常規戰法。項羽卻變正為奇,製造出要實施突破,分割秦軍的假象,誘騙章邯誤以為項羽將要利用突破效果,在主要方向投入主力部隊來圍殲他,

在這種誘騙下,章邯很自然的向自己的退路轉移,卻沒想到項羽主力在這。本來滏口陘是天險,作為秦軍的左翼,項羽很難有所作為。但二十多萬大軍轉移,要透過狹窄的隘口,隊形自然難以保持,這正是項羽要擊的大好時機。項羽憑藉自己的智謀,在秦軍原本最牢固的左翼製造出秦軍薄弱環節,一擊得手,這才是真正的高手,頂級高手。

而章邯被項羽奇正變幻的手段所迷惑,焉得不敗。

這就是孫子說的:“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

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為司馬遷的原文進行註釋:“昔項羽、章邯戰於鉅鹿。三戶為邯之要衝,羽攻三戶,則邯必救,救之不勝,則邯必走。走而要擊之,故大破邯於汙水。”

在汙水捱了當頭一棒的章邯被迫南撤,而南撤只會徹底落入項羽的包圍之中。連戰連敗,深陷重圍,秦軍還有何鬥志可言。於是,二十多萬秦軍在殷墟投降,項羽徹底殲滅秦軍主力,一舉奠定天下大勢。

不要以為項羽只是一勇之夫,他贏得這驚天動地的一戰,用的是智謀

縱觀整個鉅鹿之戰,項羽先是看出秦軍破綻,找到薄弱環節,正兵強擊,一舉擊敗王離;後又以正兵奇兵變幻的手法,誘騙章邯,製造出秦軍的薄弱環節,奇兵伏擊,又一舉擊敗章邯。

這就是,能看懂敵軍的虛實來用奇正的戰法來戰勝敵人,再用奇正的戰法來製造敵軍的虛實,再戰勝敵人。

孫武、李世民都認為,能夠識虛實就是高手了。項羽這樣不光能識虛實,還能造虛實的,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