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位悲劇性的春秋人物:伍子胥。根據他的故事,來引出春秋後期吳楚爭霸的一段歷史。

由於故事比較長,會分為上下兩部分發,敬請關注小編的大魚號來閱讀下半部分。

伍子胥名叫伍員,他的爺爺伍舉,就是勸諫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楚國名臣。後來伍舉的兒子伍奢做了楚平王的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和伍奢一起教導太子建的少傅,叫費無忌,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不但陷害太子,還連帶伍奢一家也給坑了。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費無忌

楚平王派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建娶親,費無忌到了秦國,找到一個絕美的女子。費無忌就跑回來報告楚平王說:“秦女絕美,大王你可以自己先要了吧,再給太子另找一個媳婦。”楚平王果然自己娶了秦女,納入後宮,非常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又另外給太子建找了個妻子。

費無忌藉助向楚平王獻媚的機會,就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但是平王始終會老的,太子遲早要登位。費無忌擔心太子建繼位後會報復自己,就在平王面前詆譭太子建。正好太子建的母親不受平王喜愛,連帶著楚平王也不喜歡太子建,就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楚平王

費無忌又沒日沒夜的在楚平王身邊說太子建的壞話:

“太子因為秦女的事情,不會沒有怨恨的情緒,大王你可得提防著點。”

“太子到了城父之後,對內加強軍隊,對外和諸侯多有往來,是要準備作亂了”

楚平王果然大怒,把伍奢召來審問。伍奢是忠直之士,當面就懟:“大王怎麼能因為小人的播弄是非,就疏遠自己的骨肉至親呢?”

費無忌添油加醋說:“大王現在不制止他們,等他們成事,被抓的就是大王您了!”

楚平王大怒之下,囚禁了伍奢。並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奮揚先派人警告太子建說:“太子快走,你爹要殺你!”於是太子建就逃到宋國去了。

費無忌還不罷休,繼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如果不殺了他們,將來會成為楚國的禍害。可以用他們父親做人質,把他們召來殺掉,以除後患。”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伍奢

平王就派太監對伍奢說:“你把你倆兒子叫來,就饒了你。不然就死。”

伍奢說:“我的大兒子伍尚為人忠厚,我叫他他一定會來。小兒子伍員性格剛烈

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

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

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不同意:“楚王召我們兄弟一定不安好心,要殺我們全家。去了就是送死,還不如逃到別的國家,將來藉助別國的力量報仇,現在去等於束手待斃。”

伍尚說:“這我能不知道嗎?可是隻恨父親召我們求生存,不去會遭到天下人的恥笑。要逃走你逃走吧,我去送死。”於是伍尚束手就擒。

春秋時期的貴族子弟可不像後世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都是從小學習君子六藝,文武雙全的。伍子胥拿起弓箭就瞄準使者,使者不敢動。伍子胥趁機逃走了。楚平王就殺死了伍奢和伍尚父子。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伍子胥

伍奢追上了逃跑的太子建,和他一起來到了宋國。正好遇到宋國華氏作亂,於是又逃到鄭國。鄭國君臣對太子建一行很友好。太子建又來到晉國。

晉國國君晉頃公就忽悠太子建說:“太子既然跟鄭國的關係友好,鄭國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給我們作內應,我們從外面進攻,一定能滅掉鄭國,滅掉鄭國,就把它分封給太子。”

太子建就傻乎乎的相信了,於是和晉國大夫中行寅一起來到鄭國,準備趁機推翻鄭定公。但是舉事不密,太子建因為私事要殺死自己一個隨從,結果隨從跑到鄭定公那裡告密。鄭定公就殺了太子建。伍子胥拼死保護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向吳國。

逃到昭關,昭關守衛要捉拿他們,兩人只好徒步逃走。伍子胥遇到大江攔路,正無計可施的時候,江上來了一個老漁夫,划著小船,把二人渡過江。

伍子胥非常感激,就解下佩劍說:“這把劍是楚王賜給我爺爺的,價值百金,我把他送給你表示謝意。”

老漁夫說:“楚國早就下了命令,抓住伍子胥的人,賞糧食五萬石,封大夫。我救你是貪圖賞金嗎?”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伍子胥一夜白頭

伍子胥逃到半路上就生病了,盤纏也用盡,只能乞討為生。終於來到吳國國都。此時武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吳王僚就收留了伍子胥。

不久,吳楚兩國發生了戰爭,戰爭的起因很搞笑。公元前

518

年的一天,吳楚邊境處,分屬吳楚的兩位少女為了採桑葉的事情發生了爭執廝打。開始吳國少女獲勝,把楚國少女打得鼻青臉腫。正好楚女的家人過來了,一看女兒被欺負,那哪行?就一擁而上把吳國少女揍得連她媽都不認識。

本來是件小事,不過吳女不服氣啊,回去之後跟村裡人說起自己被打的經過。村裡人大怒,於是就集結起來過去打架,結果反而中了楚國村民的埋伏,又被暴打一頓。

吳國邊邑的長官不幹了,欺負我吳國老百姓沒完了是不是?就集結軍隊過去報復。沒想到楚國人早有準備。再次伏擊吳國軍隊,打了勝仗不算,順帶著把吳國的邊邑也搶走了。

吳王大怒,就發兵攻打楚國。派公子光率軍打下了楚國的鐘離和居巢就回去了。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專諸救了伍子胥

伍子胥勸吳王僚:“楚國不堪一擊,好對付。希望大王再派公子光去。”

公子光對吳王說:“楚國沒那麼容易攻破,伍子胥是為了給他的父親和兄長報仇才慫恿我們出兵罷了。”於是吳王僚沒有聽伍子胥的話。

伍子胥卻知道公子光有野心,要取代吳王僚。就把一個叫專諸的廚子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和公子勝躲到鄉下去種地。

公子光得到專諸之後,對待他不像普通的廚子,而是非常尊重,待以上賓之禮。過了兩年,楚平王病死了,他和秦女生的兒子軫即位,就是楚昭王。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出兵攻楚,就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餘、屬庸率領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

楚國可不是省油的燈,

馬上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餘、屬庸的後路,吳國內部空虛。

公子光趁機對專諸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且按道理,我應該繼承王位才對。”

這裡要解釋一下,為什麼公子光說自己應該繼承王位呢?因為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諸樊有三個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餘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諸樊知道季子札賢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後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子札。諸樊死去以後王位傳給了餘祭。餘祭死後,傳給夷眛。夷眛死後本當傳給季子札,季子札卻逃避不肯立為國君,吳國人就擁立夷眛的兒子僚為國君。所以公子光覺得如果王位傳給兒子的話,自己才是最應該當國君的那個人。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公子光

專諸說:“可以,吳王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後路。當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麼樣呢。”

公子光以頭叩地說:

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

於是公子光就在家設宴邀請吳王僚,在地下室埋伏了刀斧手。吳王帶著侍衛來赴宴,從公子光家門口到院子裡站的都是吳王的侍衛。

酒宴正酣時,公子光藉口說跪坐時間太久了腳疼,就離開宴席現場。

宴席中有一道菜是生魚片,要廚師當場切成魚膾,吃著才新鮮。專諸就捧著魚來到吳王桌前,掰開魚肚子,裡面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叫魚腸劍。

這把劍可不得了,是天下五大名劍之一,相傳是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歐冶子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善於相劍的薛燭評論魚腸劍說:這把劍不祥啊,紋理是逆的,這是臣子用來殺死君主,兒子用來殺死父親的一把劍。後來越王把五把寶劍作為國禮獻給吳王,公子光得到了其中的三把,其中就有魚腸劍。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專諸抓起魚腸劍,只見寒光閃過,吳王僚沒有反應過來就當場身亡。

現場一片混亂,吳王的衛士也殺了專諸。這時公子光埋伏的手下從地下室出來,趁亂大開殺戒,殺光了吳王僚的衛隊。於是公子光自立為國君,就是吳王闔閭。在外面帶兵的兩位公子聽到訊息,就投降了楚國。

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就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孫武。開始孫武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隱居之人,闔閭聽都沒聽說過,就沒放在心上。不過伍子胥一次又一次的推薦,一直推薦了七次。闔閭終於答應接見孫武。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專諸刺王僚

孫武帶著自己所著的兵法來見吳王闔閭,闔閭看了兵法之後,決定試試孫武的帶兵才能。就讓孫武用宮女來試驗。找來百八十個宮中的侍妾,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閭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然後命令她們說:

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

宮女

們說:“知道。”

孫子說:

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向後轉。

宮女

們說:“是。”

於是多次交待號令之後,開始訓練。這些女子哪會把這個當真,還以為是大王的娛樂專案,就嘻嘻哈哈。

孫武說:“紀律不清楚,號令不熟悉,是將領的過錯。”就又重複交待幾次號令,繼續訓練。婦女們仍然說說笑笑不當回事。

孫武說:“開始時紀律不清,號令不尊,是將領的過錯。交待清楚了再犯,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於是就要殺左右兩隊隊長。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伍子胥薦孫子

吳王看的正開心,聽到孫武要殺自己的愛妾,大驚失色,急忙叫使臣對孫武說:“寡人知道先生會用兵了,請別殺我的侍妾,我沒了她們,吃東西都不香甜。”

孫武說:“我已經受命為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於是殺了兩個帶頭的隊長,命令左右隊第二個女子替補為隊長。

再次發令,不管是左右轉,齊步走,蹲下起立,都符合號令,沒人敢犯錯了。都嚇得不敢出聲。於是孫武就報告吳王:“隊伍訓練好了,請大王檢閱吧。”

吳王這個氣啊,但是又沒辦法,只好說:“將軍停止演練回去休息吧,我就不下去看了。”

孫武感嘆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理論,不想看我付諸實踐啊。”

於是吳王知道孫武有大才,終於任命他做了將軍。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孫子

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進兵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勞累了,不可進兵,暫且等待時機吧!”才撤回國。

公元前

511

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

509

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子胥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前

506

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說:“原先你們說郢都不可攻入,現在怎樣?”二人回答說:“楚國將軍囊瓦貪財,唐國、蔡國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舉進攻,務必先得到唐國、蔡國的幫助才行。”

公元前

506

年(周敬王十四年)春,應蔡國之請,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

18

國諸侯在召陵會盟,共謀伐楚。同年農曆四月,晉國又指使蔡國出兵攻滅楚之附庸沈國。楚國於同年秋髮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為傾全力攻楚的良機已至,決定以救蔡為名,經淮道秘密繞過大別山脈,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對楚國實施打擊。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子常(囊瓦)

當年冬天,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閭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三萬水陸之師,乘坐戰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趨蔡境。楚將子常

就是公子囊瓦

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回師防禦本土。當吳軍與蔡軍會合後,另一小國唐國也主動加入吳蔡兩軍行列。於是,吳、蔡、唐三國組成聯軍,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西進。

進抵淮汭後,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問孫武:

吳軍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答道:

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勢難以發揮,而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挑選

3500

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數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

當吳軍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慌了手腳,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傾全國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左司馬沈尹戍鑑於分散在楚國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結,易被吳軍各個擊破,難以阻止吳軍突破漢水的防禦;又針對吳軍孤軍深入,不佔地利的弱點,主張充分發揮楚國兵員眾多的優勢,變被動為主動:向令尹子常建議:由子常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而他本人則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迂迴吳軍的側背,毀其戰船,斷其歸路。爾後與子常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吳軍。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子常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議。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後,楚將武城黑卻對子常說:

如果等待沈尹戍部夾擊,則戰功將為沈尹戍所獨得,不如以主力先發動進攻,擊破東岸吳軍,這樣令尹之功自然居於沈尹戍之上。

大夫史皇也說:

楚人討厭你而讚揚沈尹戍。如果沈尹戍先戰勝吳軍,功在你之上,你的令尹之位也就難保了。最好趕快向吳軍進攻。

子常一聽,覺得有理,於是改變與沈尹戌商定的夾擊吳軍計劃,不待沈尹戌軍到達,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吳國君臣見楚軍主動出擊,遂採取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撤。子常中計,揮軍直追。吳軍以逸待勞,在小別山至大別山之間迎戰楚軍,三戰三捷。子常連敗三陣,便想棄軍而逃。史皇對他說“國家太平時,你爭著執政,現在作戰不利,你就想逃跑,這是犯了死罪。現在你只有與吳軍拼死一戰,才可以解脫自己的罪過。”子常無奈,只得重整部隊,在柏舉列陣,準備再戰。

農曆

11

18

日,吳軍停止後退,在柏舉與楚軍對陣。吳軍先鋒夫概認為應先發制人,他對吳王闔閭說:“子常這個人不仁不義,楚軍沒有幾個願為他賣命。我們主動出擊,楚軍必然潰逃,我軍主力隨後追擊,必獲全勝。”闔閭不同意夫概意見。

夫概回營後,對部將說:“既然事有可為,為臣子的就應見機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現在我要發動進攻,拼死也要打敗楚軍,攻入郢都。”於是率領自己的

5

千前鋒部隊,直闖楚營。果然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部突擊得手,乘機以主力投入戰鬥,楚軍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戰死,子常棄軍逃往鄭國。

此人為報父仇,竟然鞭屍君王,事蹟千古流傳(上)

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紛紛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到柏舉西南的清發水追上楚軍,闔閭欲立即展開攻擊,夫概認為乘其半渡而擊,必獲大勝。楚軍見吳軍追至而未進攻,急於求生,爭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時,闔閭揮軍攻擊,俘虜楚軍一半。

渡過河的楚軍逃到雍澨,正埋鍋造飯,吳軍先鋒夫概部追至,楚軍倉惶逃走。吳軍吃了楚軍做的飯,繼續追擊。楚左司馬沈尹戍得知子常主力潰敗,急率本部兵馬由息城趕來救援。吳軍先鋒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的凌厲反擊下,猝不及防,一下被打敗。吳軍主力趕到後,孫武指揮部隊迅速將沈尹戍部包圍。儘管沈尹戍左衝右突,奮勇衝殺,受傷三處仍無法衝出包圍。最後沈尹戍見大勢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回報楚王。

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後,吳軍又連續五戰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對,帶領親信逃走。昭王西逃的訊息傳到軍前,楚軍立即渙散,子期率部分精兵趕去保護楚王,子西則率殘兵西逃,吳軍於公元前

506

年農曆

11

29

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