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說起山東蓬萊,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神仙,作為《山海經》記載的三座海上神山之一,蓬萊自古就是歷代帝王尋仙訪藥、文人墨客走筆放歌之地。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古城留下了100餘處名勝古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城北丹崖山巔的蓬萊閣景區。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蓬萊閣景區主要由蓬萊閣和蓬萊水城兩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組成。相比於聞名中外的蓬萊閣,始建於宋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的蓬萊水城名氣要稍遜一籌,然而作為中國最早、儲存最完整的的海軍基地,其價值和歷史地位卻不容忽視。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據記載,蓬萊水城所在的登州港,自古就是海防要塞和海運樞紐。隋唐時期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泉州、明州(寧波)、揚州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通商口岸。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為防禦北方契丹人入侵,港口開始依山麓地形構築城牆興建水城。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蓬萊水城又修砌起磚石城牆、水門水閘、防波堤、平浪臺,碼頭、炮樓、燈樓、護城河和水師營地等設施,形成現在的規模。上圖中的振揚門,始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蓬萊水城的南門和唯一的陸路城門,登樓遠眺,蓬萊市區和長山列島均歷歷在目。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明代為抵禦倭寇侵擾,於永樂年間(1403-1424年)先後設立了山東、揚州、金山、浙江、福建、廣東等6個備倭都司,其中統轄山東沿海戰防事宜的備倭都司府衙,就設在蓬萊水城中。當時的備倭都司管轄即墨、登州、文登三營和二十四個衛所,兵力接近六萬人。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蓬萊還是明代傑出軍事家、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里,出生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11月12日)的戚繼光,17歲時就承襲了登州衛指揮僉事的職務,他在任時嚴明軍紀、操練水師,並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使山東沿海成為當時沿海各省最為牢固的防線。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戚繼光溘然長逝,終年60歲。明崇禎八年(1635年),朝廷內憂外困,崇禎皇帝苦於國無良將,想到戚繼光,於是為其修建了祠堂。祠堂內的“海波平”匾額,出自戚繼光的《韜鈐深處》一詩:“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寓意四海皆平,沒有戰爭。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除了戚繼光曾率水師在蓬萊水城備戰抗倭,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時任登萊巡撫的袁可立也在此操練過水師。據記載,當時的水師陸戰隊不但規模最大,還打造戰艦、配置先進火炮,形成“百里棋佈,鼎足傳烽”的犄角之勢,使得努爾哈赤就地蜷縮無以西窺。

山東這座水上城池 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基地 耗資5億修復入選5A景區

位居水城正中的小海,面積達7萬平方米,曾經是停泊水師艦船的港灣,遠處的太平樓上懸掛著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於88歲時題寫的“天風海濤”匾額。近年來,蓬萊市投資五億元對水城進行了保護性重修,使其成為“仙境蓬萊”的標誌景區之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