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南朝第一儒將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對於人才比較固定的分類方式一直是分為文武兩類,文人難有武人戡亂安國的本事,武人也難具文人治世救民的才能。

當然,這只是比較固定的看法,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那種能文能武的名臣,比如東漢的班超、南宋的辛棄疾和清末的曾國藩等,他們都是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不世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或許並沒有那麼耀眼,但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文武兼備,他就是“白袍儒將”陳慶之。

南朝第一儒將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義興郡國山縣人,南朝梁名將。

1。幼從蕭衍

陳慶之出身寒門,年輕的時候是梁武帝蕭衍的隨從,在蕭衍還未稱帝的時候就跟隨在蕭衍身邊,頗受蕭衍信任,可以說的上是蕭衍的“從龍之臣”。蕭衍喜歡與人對弈,常常是通宵達旦,而陳慶之卻能隨叫隨到,深受蕭衍喜歡。蕭衍稱帝后不久,陳慶之便被封為奉朝請。

可以說,陳慶之跟對了一個好老闆。

2。初臨戰陣

南朝第一儒將

普通六年(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舉兵叛亂,失敗後投靠南梁。梁武帝接受了元法僧的請降,於是蕭衍讓陳慶之出任武威將軍,迎接元法僧歸附。大家要知道,陳慶之在此之前一直是擔任文官職位,從未擔任過領兵將領,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陳慶之卻順利完成了任務,於是遷至宣猛將軍。不久後陳慶之率領兩千人馬護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後來北魏派兵攻打,梁軍潰敗,只有陳慶之這支軍隊順利回撤。

大通元年(527年),陳慶之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

這一戰,可以說的上是陳慶之的成名之戰,蕭衍在此戰中看到了陳慶之的軍事才能。陳慶之此時或許還不知道,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即將到來。

南朝第一儒將

3。出兵北伐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居功自傲,意在稱帝,大肆屠殺北魏皇室。北魏北海王元顥因本朝大亂,害怕被牽連,於是元顥決定投降南梁,希望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

蕭衍雖然很想趁北魏內亂大舉北伐,但南梁國內卻並不安定,無法派出重兵北伐。於是蕭衍想到了陳慶之,於是封陳慶之為飆勇將軍,自行招募士卒,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

陳慶之北伐一路順利,次年,擊敗了擁兵7萬、築壘9座的魏將丘大千,在考城擊敗擁兵2萬的魏將元暉業。於是一路北上,在五月份,連續攻下滎陽、虎牢二座重鎮,長驅直入,成功護送元顥到達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陳慶之靠七千白袍軍北伐,歷經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故有“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之說,陳慶之的戰績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後來,北魏平定國內叛亂,重兵回師洛陽。

南朝第一儒將

此時的元顥卻生出了脫離陳慶之掌控的想法,不接受陳慶之的建議,致使十萬大軍慘敗,陳慶之的白袍軍也隨之慘敗。

在南撤的路上,陳慶之的白袍軍遭遇泥石流,傷亡慘重。最終,陳慶之不得不裝扮成僧人的模樣,隻身潛返江南。

4。名將暮年

中大通二年(530年),陳慶之出任司州刺史,參加了懸瓠之戰,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楚城之戰,破東魏孫騰等人。

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兩次,遭遇慘敗,這可能是陳慶之一生都無法洗清的恥辱。大同二年(536年),陳慶之大破東魏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為“武”。長子陳昭繼承爵位。

南朝第一儒將

陳慶之身體文弱,連弓弩都拉不開,而且不善騎馬,但是他善常撫慰軍士,而且富有膽略,善於籌謀,極有謀略,帶兵有方,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難得的儒將。

作為一代名將,陳慶之此生幾乎沒有敗績,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應該就是北伐了,七千精兵橫掃北魏。當然,不能否認的是當時北魏主力忙於內亂,無法顧及陳慶之,加上陳慶之的合作伙伴與他並不同心,註定了他北伐的失敗,但他稱的上是“南朝第一儒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