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朱棣能登上皇位,李景隆得佔一半功勞,但這位“大明最佳男演員”,最終卻腆著臉被圈養至死。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公元1402年6月,打著“靖難”旗號的燕王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此刻的南京城,雖說是被圍得如同鐵桶,但也牆高池深,城內尚有十萬大軍鎮守,朱棣一路打來,部隊也是強弩之末,面前的南京城,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正當朱棣準備打一場惡戰之時,金川門的城門卻被人從裡面開啟,開門的,正是谷王朱橞以及負責守衛金川門的大將李景隆,如此一來,朱棣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南京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景隆在整個“靖難之役”中,算得上是“居功甚偉”,沒有他開城門,恐怕朱棣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進入南京,另外,在幾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李景隆得表現,堪稱“最佳臥底”。

因此,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李景隆頗為讚賞,評價其有“默相事機之功”,並對其大肆封賞,但這位靖難中的大功臣,卻最終落了個被圈養至死的結局,還揹負了一身的罵名。

曾經的將門之後,且是朱棣的表親,李景隆是如何混到這般慘的地步的呢?只能說,虎父真的有犬子,建文帝朱允炆也是瞎了心,居然把寶押在李景隆的身上,以至於功敗垂成,而朱棣能登上皇位,李景隆絕對得佔一半功勞。

曾經的李景隆,是包括朱元璋等多數人心目中的“明日之星”。

李景隆這個人,可以說是標標準準的皇親國戚,父親李文忠是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還是朱元璋的外甥,可以說,李景隆一出生,就自帶光環。

與朱元璋和李文忠這種“大老粗”不一樣,年輕時的李景隆,活脫脫一個好學上進的五好青年,不僅長得一表人才,並且愛好學習,喜歡研讀兵法,每每說到排兵佈陣,總是侃侃而談,彷彿彈指間,敵人就能灰飛煙滅。

“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

要模樣有模樣,要氣質有氣質,再加上勤奮好學,這樣的李景隆,讓明太祖朱元璋喜歡的不行不行的,在李文忠死後,朱元璋乾脆直接讓李景隆襲爵曹國公並派他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兵,大有重點栽培之意。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不僅朱元璋對其極為喜愛,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對李景隆也是非常信任。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著“靖難”、“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並在一番凌厲的攻勢之下,大敗老將耿炳文,迫使其龜縮在真定城內不敢應戰。

對於耿炳文的失敗,朱允炆十分不滿,並在黃子澄的推薦下,授予李景隆為大將軍,帶兵五十萬,前去征討朱棣。

從客觀上來講,朱允炆此時的換帥,也是無奈之舉,經過朱元璋的殺戮,朝中的名將已經凋零,唯一能夠在威望上以及經驗上,能夠拿得出手的,在當時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徐達的兒子徐輝祖,另一個則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

如果換徐輝祖為統帥,有可能朱棣的成功還不會那麼容易,但因為徐輝祖的身份,註定了朱允炆不可能讓他統帥大軍。

因為徐輝祖的姐姐,正是燕王朱棣的妻子。

也就是說,徐輝祖是朱棣的小舅子,不管他有沒有通敵的嫌疑,但無論如何,朱允炆也不會將大軍交給他,一旦那樣,自己就等於伸著腦袋讓朱棣來砍。

因此,唯一合適的人選,就只有李景隆,並且,李景隆在先前的練兵,以及削藩行動中,表現得還是很不錯的,再怎麼說,李景隆也算是將門之後,至少有他老爹一半的本事吧。

就這樣,朱允炆帶著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李景隆的信任,安安心心的將五十萬大軍,幾乎是他全部的家當,鄭重的交給了李景隆,並在大軍臨行前,親自為李景隆推車而行,千叮嚀萬囑咐,盼望其能得勝回朝。

就這樣,歷史上被稱作“草包將軍”的李景隆閃亮登場了,他也將開始他別具一格的操作,直到將朱棣“帶到”南京為止,如果朱允炆知道李景隆此去,沒花多久就將他的家底兒敗光,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這個決定?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李景隆首“秀”:為搶佔戰功,錯失攻打北平的良機

前文講到,李景隆自幼熟讀兵書,對於作戰的方式和方法,他也並非一無所知,比如與朱棣的首戰,李景隆就選擇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圍魏救趙”。

李景隆的計劃是,大軍繞開朱棣的主力,直擊北京,這樣一來,就會讓朱棣顧此失彼,首尾不能兼顧,從而給自己創造機會,到時候分而擊之,那大獲全勝豈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這種方式可行不?可行,並且是非常的可行,這是一個非常牛的想法,一旦成功,朱棣必敗。

在他到達北平並將整座城圍困起來的時候,朱棣還在外面大掃蕩,一時半會還真回不來,守衛北平的,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

朱棣沒把李景隆放在眼裡,同樣李景隆也沒把朱高熾放在眼裡,在他看來,北平雖說堅固,但架不住自己兵多將廣,幾個回合打下來,北平城必破。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第一輪的衝鋒中,都督瞿能就攻破了張掖門,但因為瞿能只帶了千餘人,不敢貿然深入,於是就計劃著向李景隆求援,準備一鼓作氣,打進北平。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只可惜,李景隆竟然拒絕了,他下令,撤退,明天再打。

李景隆拒絕瞿能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讓他搶了頭功,打進北平的,理應是他,再說這北平,隨隨便擺一打就攻破了,如何能讓瞿能拔得頭籌?這小算盤,打的可是真響。

但等到第二天,李景隆傻眼了,整個城牆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根本就沒有爬上去的可能,更別提攻城了。

原來,朱高熾趁著天氣寒冷,連夜命人將城牆澆水,經過一夜後,城牆均穿上了鎧甲,這樣一來,就能提高城牆的防禦。

就在李景隆傻眼的時候,朱棣的回援趕到,前後夾擊之下,李景隆不得不狼狽逃竄,並在鄭村壩,被趕上來的朱棣狠狠地教訓一頓,丟盔棄甲,繼續後退。

這場首戰,讓我們見識到李景隆“繡花枕頭”的一面,並且好大喜功,極為自私的一面,在戰機轉瞬即逝的戰場,卻只考慮自己的功勞,如果不失敗,那才是沒天理。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李景隆二“秀”:白溝河一戰,把建文帝的家底糟蹋光

北平一戰失敗後,李景隆在次年,再次帶兵六十萬圍剿朱棣,這次,他是拿出玩命兒的勇氣來迎戰,而朱棣也滿足了他的要求,讓他玩了次命,差點回不到南京。

白溝河一戰的剛開始,朱棣方損失慘重,十萬大軍被伏擊,死傷無數,就連朱棣都差點跑不出去,但就是在這種穩贏的局面下,被朱棣抓住時機翻了盤,瞿能父子及俞通淵、滕聚等將領被朱棣斬殺,李景隆被打的聞風喪膽,帶著殘兵退到濟南。

還沒等穩住心神,朱棣又殺了過來,這次李景隆乾脆直接將殘兵丟下,自己逃回了南京,若不是守衛濟南的鐵弦拼死抵抗,恐怕朱棣登基就要提前幾個月了。

六十萬大軍,在這一場戰鬥中,被李景隆糟蹋了個一乾二淨,這哪是帶著六十萬大軍去打朱棣,分明是帶著六十萬人,送給朱棣砍殺,並且還是不殺都不行那種。

而最令人可恨的就是,李景隆在最後關頭,孤身一人逃往南京,把前線上的將士全部扔了不要。攤上這種將軍,神仙也沒辦法。

但即便是李景隆敗成這樣,建文帝並沒有因此責備與他,更沒有殺他。反而好言相勸,但建文帝做夢也沒想到,在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時,李景隆居然給朱棣打開了金川門。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朱棣在進城之後,經過一系列操作,最終登上了皇位,然後,就開始了大行封賞有功之臣,而更有趣的,還在後面。

作為直接將建文帝送走,間接把朱棣推上皇位的李景隆,被朱棣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

更讓李景隆趾高氣昂的是,朝廷每議大事,他都位於班列之首。

為此,朝中大臣,尤其是參與靖難之役的功臣,十分不滿,認為李景隆只不過是一個降將,還是那種十分草包的那種,憑什麼獲此殊榮?

但朱棣對此並無表示,時間一長,李景隆越發的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真的是“當居首功”,愈發的得意忘形。

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上疏揭發李景隆,稱他在建文年間曾“至邸受賂”。

同年,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

對於這類彈劾,明成祖朱棣從頭至尾都是不予追究,並不是他不知道李景隆的所作所為,而是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大棒總有落下來的一天,之後不久,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大臣再次彈劾李景隆,稱他與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

這一次,朱棣並沒有坐視不理,而是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勳號,不許他上朝面君,以國公之爵賦閒在家。

如果李景隆能夠在這個時候有所收斂,低調行事的話,結果可能會好一些,但他沒有,那麼彈劾他的奏疏,還是接連不停。

不久後,禮部尚書李至剛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

這一次,朱棣沒有跟他廢話,直接將李景隆的爵位褫奪,將他與李增枝以及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於家中,並抄沒家產。

之後的李景隆居然做出了一個白痴舉動,要絕食抗議。

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引起朱棣的注意,仗著自認為的功臣身份,透過絕食,來換取朱棣的安撫,從而不降罪於他。

但是,李景隆失望了,在絕食多天後,朱棣對他不聞不問,等到自己餓得實在受不了後,又乖乖地開始吃飯。

至此,李景隆開始了他渾渾噩噩的後半生,一直活到永樂末年方才去世。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的下場如何

小結:

一把好牌打得稀爛,說的就是李景隆,本是將門之後,卻是一個草包材料,如果說兵敗是由於能力不足,尚且有情可原的話,那麼在南京城下,主動開啟金川門,就是屬於典型的首鼠兩端,這種毫無氣節的做法,真的是辱沒了其父李文忠的名號,而在永樂一朝時,身居高位仍不知收斂,讓大臣們對他越發的不滿,彈劾的也越來越多,最終讓朱棣下詔對其圈養,自己也渾渾噩噩的活了一輩子,實在是可悲可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