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我們現代社會的通用貨幣是人民幣,在古代人們的通用貨幣則是金子、銀子、銅錢等,而在短暫的民國時期,通用的則是銀元,俗稱大洋、袁大頭。1912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結束。袁世凱閃亮登場,出任北洋政府大總統。當時市面上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為了整頓幣制,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統一鑄發國幣。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1914年12月,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當時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在了銀幣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面值一圓的銀幣,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由於袁大頭幣型規整,成色好、分量足,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迅速流通開來。

民國北洋軍閥時期,民間只信任袁大頭,因為它最可靠。著名話劇《茶館》中,大兵來敲詐,開口就是要袁大頭,不要鈔票。後來南京國民政府又發行了法幣,淘汰了袁大頭。但是隨著抗戰爆發,法幣迅速貶值,袁大頭又私下成為民間的主要貨幣,畢竟它很可靠,購買力即便是在通貨膨脹嚴重的民國末期,依然成色十足,不會隨便貶值。那麼在民國時期,一元大洋能夠買到多少生活用品呢?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先來看看當時人們的收入水平。《新青年》雜誌曾對各地各行各業工人的收入有詳細的統計,如無錫絲廠工人工資最大每日三角五分,上海絲廠工人最多三角六分到四角;北京麵粉廠工人每月七八元至十一二元;唐山開灤礦務局工人中,頭等氣電機匠每日一元至一元八角五分,二等氣電機匠二角五分至一元。不難看出,除去特殊技工,普通工人平均工資在十元左右,這是當時一個普遍的工資水平。

相對而言,知識分子們的工資水平要高得多。比如魯迅先生,民國初年魯迅曾擔任教育部僉事,工資60元,後來漲到220元。1926年魯迅擔任廈門大學研究教授,月薪400元后。此時的大學講師,每個月工資普遍在100元起步,在當時絕對算是高收入階層了。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由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不斷,物價並不太穩定,所以一塊銀圓的購買力也是起伏不平。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上海工人運動史》記載:1911-1920年間,上海的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到4分錢,1銀圓可以買 30斤大米;豬肉每斤1角2分到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植物油每斤7到9分錢;食鹽每斤1到2分錢。

《銀元時代生活史》也有類似記載:30年代的北平,1銀圓可買6斤好豬肉或者請一頓豪華“涮羊肉”;40個豬肉餃子、兩碗小米粥、外加一盤白糖,只要兩毛二分錢。逛公園,一塊銀圓可以買20張門票;一份報紙零售只要3分錢。《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則提到:1929年,每塊銀圓兌換兩三百個銅板,一兩個銅板可以換一隻雞蛋。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當時北平的樓房,一間屋子差不多170塊現大洋(20平米),同樣面積的普通平房則更便宜,只要80塊現大洋。即使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攢一年多錢就可以買間屋子,而攢幾年錢就能輕鬆買個普通小院。現在的北京,一輩子也攢不出個小院。

(參考資料:《銀元時代生活史》、《上海工人運動史》得)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