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操勞,到晚年時,孫中山在積勞成疾的情況下仍晝夜伏案工作,這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病情也越來越嚴重。1925年,孫中山病情惡化,年僅59歲的他永遠倒在了病床上,一時間舉國悲痛、山河失色。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病逝前夕,孫中山強撐著病軀立下遺囑,囑託後來人繼續革命,並對自己的後事做了簡單的交代,人們將在北京弔唁後把遺體移交至南京中山陵埋葬。

此時,孫中山先生遺體的處理成為一大難題,一番曲折後,人們才最終決定將遺體從永久儲存供人們瞻仰到用混凝土封固,而這一過程費了一些周章。孫中山一生為理想的事業奮鬥,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有多大呢?他的後事處理又遇到過什麼麻煩呢?

先驅的革命之路

1866年,孫中山出生於廣東中山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曾在澳門工作,因此年幼的孫中山經常跟隨父母在兩地之間來往,他也深受兩地文化的感染。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稍長些後,孫中山在中美之間輾轉學習,他不僅受到了豐富的西式教育,還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孫中山不僅擁有先進的思想,還具有十分強烈的民族情懷。

返回香港後的孫中山主修醫學,晚清政府和國家的傾頹被他看在眼裡,孫中山開始接觸國內一些先進的著作,他漸漸意識到清政府的掌控會使國家陷入萬劫不復。

孫中山醫學造詣深厚,在當地已經是小有成就的醫生,但想到需要有人匡扶危難中的國家,孫中山毅然決定放棄醫人的高薪工作,轉而開始“醫國”的危險事業。

起初,孫中山覺得李鴻章與其他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官員不同,是一位擁有革新思想和能力的人物,於是他主動李鴻章聯絡,並寫下勸諫書,建議李鴻章唯有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救國。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但孫中山始終沒有得到李鴻章的回覆,他再也沒有如願見到李鴻章本人,反而在進京的路上見識到清朝官員的腐敗,孫中山只得黯然離去。

此次進言之路使孫中山發覺清政府已經無藥可救,唯一的救國良方是推翻這個黑暗的政府,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

於是自1894年開始,孫中山先後創立興中會和同盟會,歷經清政府無盡的追捕和多次失敗後,終於在1911年成功發動辛亥革命,並在次年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曆史的封建專制。

同志仍需努力

雖然清政府已經成為歷史,但受到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殘餘思想的雙重打壓,革命的勝利果實遭到袁世凱竊取,孫中山為獲得徹底的勝利,重新開始了革命事業。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1925年,積勞成疾的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在他去世前,汪精衛和宋子文等人守候在他的病床前,再三請求他留下遺囑和遺言。

孫中山本不想留下遺囑,他說道:如果他此次能夠活下去,那麼他以後還能繼續工作,此時無需多言,如果他不幸死去,那麼以後的事由後來人去做,自己多說無益。

最後孫中山還是留下了三份遺囑,一份是致蘇聯的信件,一份是關於處理國家大事的建議,還有一份是將自己的遺物和遺志繼承給自己的愛妻宋慶齡和子女們。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在彌留之際,孫中山總結出自己一生的革命經驗,那就是聯合國內廣大群眾和國外友好民族,共同進行徹底的革命運動,最後,他用振聾發聵的話語說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去世的訊息傳出後,整個中國為止震動,這代表中國革命進入新的時期,中國未來的道路變得十分迷茫。蘇聯領導人得知此事後也很震驚,他親自發來唁電,表達對孫中山去世的哀痛,與此同時,國內外與孫中山志同道合的朋友都紛紛來信,表達自己的遺憾。

孫中山的中山陵

孫中山逝世後,他的遺產繼承給妻子宋慶齡,他的遺志繼承給廣大同志,他的遺體的處理成為人們唯一考慮的大事。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此時一些人發聲表態,稱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象徵,具有非凡的意義,應該將他的遺體永久儲存下來,以供後人對他進行瞻仰。

這個想法一時間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贊成,於是人們首先將孫中山的遺體送到北京的一所醫院進行防腐處理,並對他的遺容進行了精心打理。在穿著上,大家十分考究地為孫中山換上了一套民國大禮服,併為他戴上了禮帽,穿上了皮鞋。

為做好密封工作,且便於大家瞻仰,人們從蘇聯不遠千里運來一個水晶棺木,但由於運輸路程太遠,路上的顛簸使得水晶棺木產生破損,大家只好再從蘇聯運來一個比較結實的玻璃蓋剛棺。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但棺木一到,專家就指出這個棺木材質太薄,且由於棺木外面為金屬導熱材料,不利於遺體的長期儲存。最後,人們經過精挑細選後才買來一個美式的楠木玻璃棺,遺體的存放問題得到了解決。

按照中國的傳統,死者應該有一場悼念活動,靈魂才能得到安息,於是人們決定將活動設定在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

在抬棺隊伍的選擇中,一眾革命者被分為三組,第一組是汪精衛和宋子文等人,第二組是李大釗、于右任等人,第三組則是林伯渠、李烈鈞等人,這三組人代表了三種不同的革命勢力,也代表了中國以後發展方向。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抬棺沿著王府井、天安門緩緩到達中央公園,在這場悼念活動中,沿途有12萬群眾夾道送別,全國各地降半旗進行哀悼,舉國悲痛的氛圍持續了一週。

孫中山生前曾到南京紫金山打獵,在這裡,他讚歎道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稱自己死後要葬在這裡,於是人們決定遵從他的願望。

宋慶齡親自前往此地考察,對中山陵的選址進行了仔細研究,最終決定將陵園建在紫金山南麓中茅山南坡,孫中山的遺體在陵園建設好前則安存在北京香山碧雲寺。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經過3年的建設,國民政府最終花費30萬元,於1929年在紫金山建成了面積達6000餘畝的中山陵,而陵園後期的完善工作直到1931年才完成,整個陵園的花費達400多萬元。

在最後遺體的安放中,為遺體可以長期儲存,人們又從英國運來了全新的銅棺,並且出於多重考量,孫中山的殮服由大禮服改為民族服飾。

根據宋慶齡的要求,棺槨被存入陵園寶塔中,原本可自動升降供人瞻仰的設計也因遺體的變色而不得不改為用混凝土進行封固,墓穴上方則放置著孫中山的大理石石像。

孫中山遺體如何處理?從永久儲存到混凝土封固,弔唁後移放中山陵

6月1日,孫中山的遺體正式被安放在中山陵,在萬眾矚目中,宋慶齡親手關閉了陵墓的大門。

此後中山陵歷經戰爭的烽火受到一定的損壞,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山陵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陵前後植杉樹和梧桐樹共2萬棵,被損壞的地方也得到了修繕,陵園部分地區對外永久開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