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孫子兵法》故事,鬥智的奇謀

《孫子兵法》故事,鬥智的奇謀

《孫子兵法》故事,鬥智的奇謀

原創:熊春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作為盟國的魏國派兵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齊威王派出軍隊兵分兩路救援趙國,其中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田忌根據孫臏的建議,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使龐涓落入埋伏圈,透過桂陵之戰一舉擒獲龐涓。兩三年以後,各國休戰,龐涓被釋放,回到魏國再度任將。公元前342年,韓國與魏國交戰,韓國向齊國求援,孫臏仍然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迫使龐涓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孫臏運用減灶之法破壞了龐涓對資訊的正確把握,引誘龐涓進入馬陵的埋伏圈,龐涓最終落得個兵敗身亡的結局。

中國鬥智的奇謀之書《孫子兵法》,即為孫臏的先祖兵聖孫武所著。法國的拿破崙是在滑鐵盧大敗以後,才讀到了《孫子兵法》,當時他非常後悔沒有早幾年看到這一本來自東方的奇書,要是早幾年看到,那歐洲就可能是他霸治的囊中之物。

古今中外,圍繞著王道和霸道之爭而鬥智的現象比比皆是,大小事例紛紛紜紜。一般而言,從精神領域而論,服務於王治的常常都會戰勝服務於霸治的一方。正義戰勝不義的一方,這也是歷史的自然規律。無論翻開歷史上哪一場鬥智現象,不管是以兵相鬥,還是以政治相鬥,最終的勝利基本上都是趨向於正義一方。少數不義的一方能夠取勝的,必定暗含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只是不為人知而已。

配圖:玉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