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公元前260年,秦趙發生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軍四十五萬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不能抵禦秦國的進攻。而為秦國立下如此功勳的帶頭人正是戰國四大著名將軍之首的白起。

三年後,白起被秦王於杜郵賜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讓他自裁的命令後,白起覺得不可能啊,我作為一個將軍打仗就沒敗過,業務做得這麼好,還要搞我?但是沉默良久後,他感慨地說:“也許這就是上天對我的懲罰吧。長平之戰,趙人已經投降了,他們並沒什麼錯,我卻欺騙他們還把他們坑殺了,這就註定我該死。”

後人看了這段話認為白起是在懺悔,可實際上,白起這樣說是對秦王處理他不公的一種言語上的反諷。六國本來用合縱的方式是足以讓秦人恐懼的。

可是有白起,在白起任秦將陸續殺了六國近有一百萬人,從此六國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為秦國後來一統天下奠定了完美的基礎。可是秦王居然給他的結局如此悽慘,他心裡其實有苦說不出。秦人也非常同情白起,因為他們覺得白起並沒有犯罪,反而立了大功。

那麼白起既然沒有錯,那為啥老秦王非令他自裁呢?不怕激起民憤嗎?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一、 功高蓋主情商低

長平之戰後,白起建議乘勢拿下邯鄲,一鼓作氣滅了趙國。但是秦昭王覺得自身也元氣大傷,需要休整。後來秦王覺得時機可以了,就派白起去打,沒想到白起拒絕了。沒辦法只好改派王陵攻趙,但這次遇到了趙國軍民的誓死抵抗,還有前來相助的六國聯軍。

久攻不下後,震怒的秦王又想要白起上場,白起又拒絕了,並耿直的向其說明如今攻打秦國的弊端。並表示,這次絕對不去。非要打,你找別人去。

秦王只好派王齕圍趙攻趙,依然大敗。而《史記》記載,白起在得知前線兵敗的時候,說了一句:當初最好時機的時候,你們不採納我的計謀,現在打不過人家,活該!這句話在白起看來或許是對形勢的感慨,但老秦王直接煩了,國家有事你不出力,還敢說風涼話?白起的這句話,無外乎火上澆油,加強了秦王對他的恨。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後來老秦王點名非讓白起去前線,白起就說自己病的怪嚴重的,不去。白起病可能是真病,畢竟上了年紀,但是秦王會覺得這老傢伙是不是不給我面子啊。這個時候,秦軍又被聯軍擊退,秦王給他下了最後通牒,讓他趕緊去。白起這次只能無奈答應,但就是人不想動,態度很消極。

白起是戰神,他知道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敵軍士氣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他也贏不了,與其強行輸掉自取其辱,還不如等秦軍自己散去。將軍不能打沒把握的仗,這樣對士兵是不負責任,同樣對國家也是。但是秦昭王不管那麼多啊,你不去就是你的錯。能力再高也得聽話啊。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趙國首都邯鄲

一般君王殺功臣都會擔心如果冤殺功臣那群臣會不會擔心有一天自己也被殺掉,會有同情惻隱之心。但是昭王大可不必,因為白起在同僚的口碑很差。諸葛亮曾感嘆:“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

白起打仗很厲害,基本相當於戰勝了,智商和業務沒得說,但是人際交往和情商屬實拉胯。當時幫親王下定決心的是應侯范雎。當范雎在朝堂當中奏議要殺白起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白起說話的,可見他和同事的關係多麼淡薄。

白起心裡只有將軍該做的工作,但是他做事做人非常耿直。所以可能在無形當中得罪了不少人,在白起風光的時候無人提及這件事,但是在白起落難的時候眾人也沒有出來施以援手。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秦國朝堂

明智的人都知道白起當時思考的是對的,但是面對上司的要求你要動之以情啊,不能一味地曉之以理。尤其是秦王正在氣頭上,去做一些火上澆油的事,而平時又不善於交際,與群臣關係比較僵持,這不就是找死嗎?

二、 范雎會挑撥離間

當然,白起的死也跟當時的丞相范雎推波助瀾有很大關係。本來秦王是打算讓白起自生自滅的,因為白起雖然不聽指示不招人喜歡,但是白起畢竟為削弱六國的力量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過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范雎收了趙國的好處,只好賣力整活。他直接跟秦王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就是說白起雖然奉詔前往了但心裡是一萬個不願意。所以他非常不服氣,天天在背後說三道四。秦王說這還了得?他不就是一個臣子嗎?反了他了還。

於是決定將白起給賜死。其如果沒有應侯在旁邊煽風點火,白起應該死罪可免的。有人說應侯可能就是已經洞察昭王想殺白起的心思了,只是順便點破了。但是史記多次提到白起和范雎矛盾很多,如果說這個矛盾是因為一些小事,那兩個人只需要各退一步就能解決。

可是這個矛盾是屬於早就有的分歧,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愈演愈烈,已經水火不容了。而應侯這次直接抓住機會,給白起致命一擊。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將相和的故事,可是那個故事也只發生在趙國,秦國的白起和范雎、李斯和蒙恬一直都是天敵,最後還都是相贏,秦國在這方面還真得像他的老對頭趙國好好學學。

三、 秦王的思考

秦王畢竟在位期間對六國逐個擊破,想必也不腦癱。如果白起真的是還有更高的利用價值,秦王肯定不僅不會殺,還會加官進爵。那麼,秦王殺他還有什麼理由呢?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是最重視法律,但白起曾有過多次抗旨不遵,若秦王真對他寬大處理了,那以後爭相效仿秦國的秦律就沒有信義可言了。秦王知道違命不從肯定要嚴肅處理,否則以後還管得住誰?秦王斬殺白起他心裡也許會有遺憾,但另一方面此舉保全了秦王的威嚴還有秦國法度的嚴肅性,守住了王威,守住了法律。

白起在長平之戰當中殺死了四十萬人,趙國成年男人幾乎沒了。秦王想要拿下邯鄲就很難。畢竟趙國軍民最恨白起,只要白起還活著,趙國的民眾就會誓死抵抗,再加上聯軍,基本就拿不下來。長平之戰後,六國對秦國的威脅已經沒有了。白起已經沒有當初的作用了。再加上白起搞人心態對自己還有一定的威脅,丞相范雎又主動出來背鍋,秦王就順水推舟讓他自己了斷了。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結語

伴君如伴虎。自古以來,功高蓋主鳥盡弓藏者者不計其數。同時戰國四大名將的王翦就結局很好。但是白起的性格過於執拗,再加上應侯范雎的煽風點火,使昭王的怒氣值到達了頂點,最終賜死白起。再加上六國的人都普遍恨白起,那麼他的死也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白起的事情發生以後,有的人汲取了他的教訓,有的人沒有,後來韓信被殺也是同樣的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