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將軍要處死小偷,小偷大叫一聲,將軍心一軟,結果釀成一場王朝浩劫

大唐名將張守珪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善心,竟培養了一個巨大的禍根,釀成了一場導致王朝中衰的浩劫。

張守珪,陝州河北縣(今山西平陸)人,自幼天資聰穎,生得高大魁偉,儀表俊堂,又豪爽大氣,善於騎射,早年跟隨名將郭虔瓘駐守北庭,因大敗入侵之突厥,生擒敵軍將領,一戰成名。

開元二十年(732年),戰功赫赫的張守珪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掌握幽州一州之軍政大權,成為大唐的封疆大吏。

就任後沒多久,張守珪便接到了一樁“普通又特殊”的案子。

之所以說這樁案子普通,是因為它就是一件普通的盜竊案,小偷盜竊了邊境交易市場的羊。

而之所以說這樁案子特殊,是因為盜竊的小偷是個非常特殊的人物。

不過,這位小偷當時還未體現其特殊,張守珪也不認為他有什麼奇特之處,所以,對張守珪而言,這樁案子很容易處理。

將軍要處死小偷,小偷大叫一聲,將軍心一軟,結果釀成一場王朝浩劫

經調查審訊,小偷盜竊邊境之羊屬實,張守珪當即宣判,處小偷以“棒殺”之刑。

但張守珪萬萬沒想到,臨刑前,小偷突然大叫一聲,既使他改變判決,也使小偷由絕地逢生走向人生巔峰。

那麼,小偷當時究竟說了什麼?

小偷悲壯地對張守珪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

當年,韓信因違法論斬,臨刑前,也是大叫一聲:“漢王難道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引起了夏侯嬰的好奇,不僅得以免死,還被夏侯嬰推薦給劉邦。

張守珪沒想到一個小偷居然也有韓信之智勇,頓時對他刮目相看。

張守珪下令停止行刑,仔細觀察小偷,見他生得白白胖胖,器宇不凡,最後下令赦免他,並將他召入軍中。

其後,由於小偷頗有戰功,張守珪竟將他認為義子,提拔為偏將。

就這樣,原本論罪當誅的小偷,竟然成了堂堂大唐將軍,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

那麼,這位小偷究竟是誰?

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正是安史之亂的製造者——安祿山。

將軍要處死小偷,小偷大叫一聲,將軍心一軟,結果釀成一場王朝浩劫

安祿山是個“雜胡”,這樣說可不是罵他,據史料記載,他的父親為粟特人,母親為突厥人,所以史稱雜胡。

他本無姓氏(一說本姓康),名叫軋犖山,後因母親改嫁安延偃,故而以安為姓氏,又因犖山與祿山諧音,遂取名為安祿山。

安祿山身材肥胖,但聰穎過人,精通多國語言,早年做過擔任買賣中間人的“互市牙郎”。安祿山盜竊邊境之羊,大概就發生在擔任互市牙郎時期。

盜竊羊被判死刑,而又被赦免,不是安祿山第一次逢凶化吉。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祿山任平盧將軍,因討伐契丹失利,被押往朝廷治罪。

而下令將安祿山押往朝廷的,正是他的伯樂和義父張守珪。

張守珪為何要將安祿山押往朝廷?

或許,他已經漸漸意識到安祿山桀驁難馴,當初赦免他是一個錯誤。

宰相張九齡建議處死安祿山。

張九齡和安祿山並無交情,甚至都不太認識安祿山,兩人不可能有過節。所以,張九齡建議處死安祿山,不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

安祿山當時不過是個小小的將領,遠不足以威脅大唐,所以,張九齡建議處死安祿山,也不可能是出於除掉悍將權臣的心態。

既然如此,張九齡究竟為何建議處死安祿山呢?

將軍要處死小偷,小偷大叫一聲,將軍心一軟,結果釀成一場王朝浩劫

張九齡閱歷極深,頗有知人之明,他的理由是:安祿山內心奸詐,面有謀反之相,如果不殺他,將來必然作亂。

其實,即使安祿山沒有謀反之相,朝廷也可以殺他,因為他打了敗仗,又頗有劣跡,以軍法完全可以判其死罪。

沒想到唐玄宗卻不同意,他還反駁張九齡,說他是以石勒之心度安祿山之腹。

石勒也是個胡人,乃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唐玄宗說:“你不要見石勒造了反,就認為安祿山也一定會造反。”

就這樣,唐玄宗特開恩旨,赦免了安祿山。

非但如此,唐玄宗見過安祿山後,見他白白胖胖,甚是可愛,而安祿山外表憨厚,內心多計,極善於取悅唐玄宗,唐玄宗因此逐漸寵幸安祿山。

隨著唐玄宗的寵幸,安祿山的官職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內心越來越膨脹,終於萌生叛亂的野心,以至於驟然發動叛亂,殺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使唐王朝陷入連綿不絕的戰亂之中,繁華的大唐盛世灰飛煙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