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征,與高句麗25萬大軍在駐蹕山對峙,李世民命諸將分頭進擊,只見一位白衣騎士,手持戟槍,腰挎雙弓,率先衝向敵陣,所向披靡,幾乎以一己之力打亂敵軍陣型,唐軍掩殺,斬首無數。

戰後李世民召見了這位猶如神兵天降的騎士,得知他叫薛仁貴!李世民感嘆道:“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回到長安後,

薛仁貴被提拔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由此開始頗具神話色彩的一生。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白甲戰神薛仁貴

01

三箭定天山與脫帽退萬敵

薛仁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三箭定天山和脫帽退萬敵,很多人以為這是演義小說中的故事,其實不然,這是新舊《唐書》中明文記載的。

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親近唐朝的回鶻首領婆閏去世,繼任的比粟與唐朝為敵,鼓動鐵勒諸部反叛唐朝,唐高宗命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

薛仁貴為副將,率軍平叛。

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九個部落,每部一姓,故稱九姓鐵勒,得知唐軍到來,九姓鐵勒集結十餘萬人對抗,並仗著弓馬嫻熟,派出十餘人到唐軍營前挑戰,薛仁貴毫不含糊,躍馬出陣,彎弓連發三箭,三人應聲落馬,其餘人嚇得趕緊下馬投降,鐵勒軍心大亂,唐軍趁勢大舉壓上,大敗鐵勒。

戰後薛仁貴等人坑殺降卒,依《唐會要》記載,被殺鐵勒部眾達到90餘萬!九姓鐵勒自此衰落,再也無法威脅唐朝邊境。因為殺降,薛仁貴等人回朝後受到彈劾,但是唐高宗選擇了寬恕,至於殺降人數90萬值得商榷。此戰過後,唐軍中傳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三箭定天山紀念雕塑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單于都護府阿史德元珍背叛唐朝,投奔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隨後率軍侵犯幷州、雲州等地,唐高宗命薛仁貴討伐。

兩軍對壘,突厥將領大聲喝問唐軍領兵者是誰?唐軍回覆:薛仁貴!突厥將領不信,說“薛仁貴早已流放象州而死,人死怎能復生!”薛仁貴撥馬上前,摘掉頭盔,

突厥人一看果然是薛仁貴,士氣矮了一截,有了退兵的想法,

薛仁貴卻不放過,趁機催兵掩殺,斬首萬餘,俘虜兩萬,取得雲州大捷,這便是“脫帽退萬敵”。

02

從滅高句麗

自隋煬帝開始,到唐太宗,中原王朝數次征討高句麗,均未能滅其國。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為解新羅之危,命程名振和蘇定方討伐高句麗,薛仁貴為副,得勝回朝。

顯慶五年(660年),再次命蘇定方等討伐高句麗,因北方鐵勒造反和天氣原因,已經打到平壤城下的蘇定方不得不班師回朝;到了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唐軍攻打高句麗,薛仁貴隨軍出征。

能夠在隋唐兩朝的猛攻下堅挺數十年,高句麗還是有些資本的,只不過這次他們的運氣用光了,又遇到了李勣、薛仁貴等名將。李勣命高侃進逼金山,被高句麗擊敗,這時薛仁貴領兵趕到,衝入敵陣,將高句麗軍隊攔腰斷為兩截,大破敵軍,斬首五萬餘人,高句麗元氣大傷。

薛仁貴高歌猛進,隨後以三千餘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再次斬殺萬餘人,扶余川四十餘城望風而降,薛仁貴與李勣順利會師平壤城下,完成對平壤的合圍,僧人信誠開城投降,高句麗滅亡,權臣泉男生被擒押送長安,唐高宗興奮得在唐太宗的昭陵舉辦了一次獻俘儀式,似乎要告訴老爹,你沒辦到的我辦到了!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唐朝數次攻伐高句麗

高句麗滅亡後,唐朝設立安東都護府管理,因為安東都護魏哲在任上去世,唐高宗命李勣率大軍回朝,而薛仁貴任檢校安東都護,率2萬駐軍負責“維穩”,同時晉封其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據史書記載,薛仁貴代理安東都護期間,出了不少安民舉措,高句麗舊地日漸平復,融入大唐。

03

兩次重大失敗

咸亨元年(670年),唐高宗命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5萬唐軍護送吐谷渾王回青海,此時的吐谷渾已經被吐蕃佔領,

因此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就是趕走吐蕃人。

大軍進抵大非川,薛仁貴留下副將郭待封在此安營紮寨,保護輜重,自己率精銳突襲烏海,在河口遇到吐蕃軍,唐軍大勝,順利到達烏海城,這時薛仁貴卻中了吐蕃疑兵之計,縮在烏海城不出戰,而吐蕃主力卻向大非川郭待封部進發,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的兒子,不甘於薛仁貴之下,對薛仁貴安排其防守輜重非常不滿,未按照要求在大非川安營紮寨,做好防禦,反而是率軍向烏海進發,與吐蕃大軍迎頭碰上。

郭待封大敗,唐軍輜重盡數被燒燬,薛仁貴只得退軍,卻被吐蕃40萬大軍團團圍住,最後唐軍全軍覆沒,薛仁貴私自與吐蕃議和,才得以倖免,議和條件不知,大機率是以朝廷名義承認吐谷渾之地屬於吐蕃。薛仁貴等人回朝後,被革職貶為庶民。

大唐白甲戰神薛仁貴:戰績猶如神話,卻因為兩場失敗無法比肩李、蘇

大非川慘敗是薛仁貴職業生涯最大汙點

大非川慘敗是唐軍第一次成建制地“團滅”,異常慘烈,關於此戰失敗的原因,很多人歸咎於郭待封的冒進,但是唐高宗對薛仁貴的一番話“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在唐高宗和朝臣看來,大非川慘敗主要原因是薛仁貴的主力被疑兵之計牽制在烏海!

咸亨二年,高句麗故地出現叛亂,新羅暗中支援叛軍,唐高宗想到了治理高句麗有方的薛仁貴,重新啟用為雞林道總管,命其鎮壓叛軍,鎮壓的過程沒有明確記載,最終結果反而是薛仁貴被流放象州!

後來從新羅記載的史書中找到了原因,“遂與唐兵戰於石城,斬首五千三百級,獲百濟將軍二人,唐果毅六人”“與薛仁貴戰於所夫裡州伎伐浦,敗績。又進,大小二十二戰,克之,斬首四千餘級。”從新羅史書的記載來看,薛仁貴這次在朝鮮半島的用兵可謂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被罷官流放也在情理之中。

兩次重大失敗,薛仁貴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這兩次都是他作為主帥,而之前的功績都是李勣、蘇定方、鄭仁泰為主帥,他為主將而取得的,因此很多人評價薛仁貴是秦瓊、尉遲敬德般猛將,而非李靖、蘇定方這類良帥。

縱觀高宗一朝,自李勣和蘇定方去世後,再也沒有取得軍事上的重大突破,反而是疆域逐漸萎縮,

可見猛將易得,良帥難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