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資治通鑑》的現代應用·戰國篇·31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嬴政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然而,郡縣制的推行,得到了儒生們的拼命反抗。

他們的名義是:應尊先王之法,實行分封制。

但實際上,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儒生之所以反抗,是因為郡縣制砸了他們的飯碗。

為什麼這麼說?

接下來,我們看看事情的始末:

一、分封、郡縣之爭

這件事的開始,是丞相王綰向嬴政提了一個建議:

燕國,楚國、齊國故地都離首都咸陽太遠,如果不設定封國,會難以鎮守。

因此,王綰建議,可以分封皇子到這些地方,即實行分封制。

這是影響秦帝國未來的大事,嬴政沒有立即決定,他先讓大家討論一下。

有幾個人表了態:

首先是儒家的代表淳于越。

他搬出古代那一套: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道理簡單直接:如果不分封子弟,如果將來中央有難,誰來幫忙?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接下來是法家的代表李斯:

他開始反駁了。

周武王分封子弟,剛開始,各國確實互相親善,但幾代以後,情誼逐漸遠了,便開始互相攻擊。這種爭鬥,即便是天子也攔不住。

但如果用郡縣制,可以用賞賜刑罰控制各地的郡守,使得各地與中央始終保持一致,政令均由中央發出,這才是永固之策。

兩位代表說完,嬴政也開始發話。

之前各國之所以爭鬥不休,便是因為有這些侯爵,王爵。

如今,我秦國經歷百年積累,終於統一六國,使得天下安定。如果又實行分封制,又將出現曠日持久的爭鬥。

顯然,嬴政贊同了李斯的看法。

我們來分析一下,儒生為什麼支援分封制。

誠然,尊崇古代的先王,一直是儒家的主張,這是他們的精神信仰。

但實際上,分封制與儒生們的利益是掛鉤的。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在分封制時,天下各國並立,各國都有一套自己的政府班子。

這些政府班子是需要人的,儒生們努力一下,便可以進入政府任職,若運氣好,還能當個小國的相國。

但郡縣制一來,他們慌了。

當大官的機會瞬間降低,相國只有那一位,再怎麼努力,也只是個省廳級官員,大部分,只是個七品芝麻官。

嬴政斷了他們的官運,儒生們自然要反抗。

嬴政也知道這幫人不服,他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沒必要在意他們的想法,於是直接採取了強制措施。

郡縣制是執行了,但嬴政與儒生們的矛盾並沒有解決,他們的利益沒有得到補償。

所以,雙方的博弈還在繼續。

儒生們手無縛雞之力,他們只好藉助自己擅長的語言,開始抨擊郡縣制,企圖形成輿論。

所以,在當時出現了很多反郡縣制的言論。

特別的,每當有新命令頒佈,這幫儒生便開始大肆議論,批評。

長此以往,群眾們也開始受到影響。

這便是儒生的反抗。

嬴政發現了他們的態度,自己的威嚴受到冒犯,他非常憤怒。

於是,嬴政也不甘示弱,開始了反擊,這便促成了後來的焚書事件。

二、真實的焚書事件

李斯敏感的發現了這個矛盾,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實行郡縣制,法令均出自中央,這些儒生應該學習律法,推動國家法治。

然而,這些人卻崇拜古代,不斷的攻擊現行制度,互相傳播,擾亂民心。他們對郡縣制,口服心不服,在街頭巷尾,大肆批評政府。

如果不禁止此事,那麼中央的權威會逐漸降低。

為此,李斯提了建議。

先從書籍著手,凡不是秦政府官方記載的史書,全部焚燬。除非是職責所在,其他任何人收藏《詩經》、《書經》等,都要在郡長的監視下,全部燒掉。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為了增強人民的恐懼,李斯還建議:有兩人以上談論《詩經》、《書經》的,直接斬首。借討論古代而非議當今政府的,誅殺全家。

李斯的這些話,說到了嬴政的心坎裡,於是,嬴政以焚書為手段,開始先儒生們反擊。

在當時,儒生是實打實的弱勢方。

嬴政動用政府力量鎮壓他們,儒生們沒有任何辦法,如今,他們連語言也不能用。

嬴政以為,靠著高壓手段,矛盾徹底解決了。

然而實際上,這是壓不住的,儒生們仍然不心服。

其實,這也正常。

嬴政拿掉了儒生們的利益,卻又不給任何補償,對方自然要反抗。

歷史已經證明,武力鎮壓,只是暫時的。

儒生們看明白了,在當代,他們是無法反抗了,但他們還有其他辦法。

三、扭曲的坑儒事件

焚書是真的,但坑儒是假的。

儒生們反抗的方式是在後代醜化嬴政。

真實的事件,是嬴政坑了術士。

同眾多皇帝一樣,嬴政也想長生不老。

在那個時候,能跟神仙搭上線的,就是那幫術士。於是嬴政為了自己的永生夢想,開始寵幸術士,尊敬他們,並且大肆賞賜。

但我們也知道,找仙藥這事根本就是騙人的。

術士們忙活了很久,卻總是徒勞無功,他們也害怕,於是索性跑了。

可氣的是,這幾個術士不僅跑了,在跑之前還把鍋甩到了嬴政身上。

說嬴政天性剛愎,暴戾自用,而且還貪戀權利,這怎麼可能求到仙丹。

回過神的嬴政清醒了,他發現自己被騙了,於是大發雷霆,開始大肆查處在咸陽的術士。

術士們為了活命,互相告發。

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嬴政與儒生雙方的利益博弈

結果,抓到四百六十多人。嬴政為了洩憤,便將他們坑殺洩憤。這便是坑殺事件。

真實坑殺的是術士,而不是儒生。但在後來的書籍記載中,儒生們為了醜化嬴政,統一將其寫成了坑儒。

焚書坑儒,這個詞直到今天還耳熟能詳,只有對這段歷史有鑽研的,才知道事情真相。

這麼看,在嬴政與儒生的利益博弈中,似乎是儒生贏了?

各位有何見解?

我是一分,是歷史應用派。

近期在寫《資治通鑑》的應用系列,如果想透過閱讀歷史故事,指導當今生活,歡迎關注我。

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