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戰國時代士兵們吃啥?一鍋亂燉,明軍有“穿孔燒餅”,蒙古“以戰養戰”

公元前409年的一天,魏國的魏武卒遠征到秦國河西地區,他們抬頭一看太陽已到了午餐時間。

戰國時代士兵們吃啥?一鍋亂燉,明軍有“穿孔燒餅”,蒙古“以戰養戰”

於是,軍官們便命令士兵們搬下做飯用的鼎,支起架子生起火。然後士兵們便從輜重車上拿出糧食和一些蔬菜,然後加上一點鹽放到鼎裡“一鍋亂燉”。

待到鼎裡的食物沸騰變成一鍋糊糊後,每一群魏武卒便圍著一個鼎狼吞虎嚥地開吃起來。

古代行軍打仗沒有車,也沒有現代化的炊事裝置,因此每一次出征都算得上是一趟“苦行”。而戰國時代那時候不管是民間,還是軍隊都喜歡把所有食物放一起亂燉。畢竟古代軍隊可沒有那條件去挑食,只要能吃飽就行。

但古代那種落後的補給線,根本無法支撐起一支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人的軍隊口糧。所以,古代百姓只要一遇到遠征的軍隊時都會躲之不及,他們將這種情況稱為“兵災”。

當然了,我國古代也有很多軍紀嚴明的軍隊。而伙食其實也是古代出色將領治軍的一部分,軍隊中都會有專門負責後勤的糧官,而且不少口糧都是就地進行田獵和採集。

軍隊只要安營紮寨下來,糧官們就開始忙活起火做飯,一堆人摘菜,一堆人洗菜,一堆人做菜,然後再把粟、小米、野菜或者肉放入鼎內一鍋燉。

做好以後再讓士兵們分批次,分組輪流開飯。其實在宋朝以前,華夏軍隊基本上都是這樣吃飯的。

而且當時普通人一天都是吃兩頓飯,只有貴族才能吃三頓,皇帝一天可以吃四頓。如果戰場條件不允許生火做飯,古代軍隊也會自備乾糧。

戰國時代士兵們吃啥?一鍋亂燉,明軍有“穿孔燒餅”,蒙古“以戰養戰”

當時的乾糧都是把食物先煮熟,曬乾後再隨身攜帶。有些乾糧在食用時,還需要用開水泡開,就像現在泡泡麵一樣。

到了漢朝時出現了豆腐,漢末三國時期在四川又出現了饅頭。魏晉南北朝時期,燒烤也開始出現在軍隊中。

到了明朝,由於乾糧品種和保質技術更好,因此乾糧在軍隊中更是得到了大規模運用。明軍當時就有一種“穿孔燒餅”,就是將圓餅以炭火烤炙,味道酥脆鹹香,然後在餅的中間戳一個小孔,再以繩串起來。

宋軍行軍作戰時每名士兵都會背上這樣一串餅,這種乾糧十分適合攜帶和食用,它也有著明朝“壓縮餅乾”的稱號。

有時候軍隊遠征,實在是沒有糧食了怎麼辦?那就只能殺馬吃肉了,但這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這樣做的。

戰國時代士兵們吃啥?一鍋亂燉,明軍有“穿孔燒餅”,蒙古“以戰養戰”

像古代的蒙古騎兵,他們就是一支典型“以戰養戰”的軍隊,打到哪就搶到哪!搶到什麼就吃什麼,有時甚至會吃敵人的屍體。也許我們現在聽起來感覺過於殘忍,但這就是古代戰爭,既務實又野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