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眾所周知,從古羅馬時代開始,歐洲就秉承“一夫一妻”制度,連國王和皇室也不例外,古羅馬法學家莫德斯丁即稱:

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終身結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關係。

這裡要闢謠一下的是,很多人以為歐洲一夫一妻是因為信奉基督教,但早在基督教誕生之前的古羅馬,就已經嚴格規定必須一夫一妻制。例如鼎鼎大名的羅馬共和國獨裁者凱撒大帝,其一生明媒正娶的妻子只有三人,可同樣也是第一任妻子死於難產之後才娶了第二任,同第二任妻子離婚之後才最終娶了第三任妻子。因為第三任妻子並沒有死亡或者離婚,所以凱撒再怎麼喜歡埃及豔后克麗奧帕特拉,可後者依舊終身沒有名分。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不僅如此,因為凱撒和三任妻子均無子嗣,唯獨和克麗奧帕特拉有一兒子愷撒里昂(亦稱托勒密十五世),如果按照中國皇室的慣例,凱撒里昂應該妥妥繼承整個羅馬共和國疆土。然而克麗奧帕特拉的情人身份,凱撒里昂只能繼承自己母親的埃及,古羅馬人民卻並不歡迎這個私生子,最終被凱撒養子屋大維在打敗安東尼,攻破埃及時殺死。

這要是換到中國,幾近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就秉承著“一夫多妻”制原則,對於一國之主,《周禮》中規定:

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這一疊加可整整120個老婆,雖說後世皇帝並不需要遵從這個數字,但是多達上千名妃子的皇帝在中國古代也不算罕見。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當然了,今天我們並不是來說為何中西兩方對於婚姻制度這件事怎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規定,而是來探討一下,不同的婚姻制度給各自的歷史發展都有著哪些你看上去似乎毫無干係,實際上卻又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你只要瞭解兩種婚姻制度背後的邏輯,就能讀懂中西兩方的歷史脈絡和文明走向,與之一些比較粗淺的分析,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首先我們拿我們最熟悉的中國歷史來說,為何古代的帝王要“三妻四妾”,很顯然自然是為了統治的傳承。在農耕文明時期,由於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導致了嬰兒的夭折了非常高。就不說什麼秦、漢、魏、晉、周了,哪怕是到了清代,醫學和衛生條件已經有了足夠的提高,可清朝九帝146子,15歲之前便死亡足有74人,達到50%,九帝長子更無一人存活。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同時因為絕嗣或者子嗣質量不高而亡國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也比比皆是。也正是因此,多娶老婆多生子,就好比多挖坑多撒種子一樣的道理,再怎麼歪瓜裂棗也總有一個長得圓潤飽滿嘛。

然而“多娶老婆多生子”卻也給中國封建王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那就是王朝普遍不長命,階層固化嚴重以及基本沒啥思想進步。

首先是階級固化導致的王朝普遍不長命問題,在沒有科舉制度之前,中國一直都是精英社會,所有利益都把持在大家士族手中。即使後來有了科舉制度,可每三年制透過殿試錄取300名不到的進士,寒門學子能入仕途的更是鳳毛麟角,把之放到一個千萬人口的帝國之中,然後單靠這點就鼓吹階級通道敞開無阻,也真的有點睜眼說瞎話。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所以每到王朝末期,我們就會看到土地兼併嚴重,資源掌握在地主階層手中,而普通百姓則面臨著被政府徭役和地主賦稅雙重剝削的困境,最後到達臨界點,老百姓揭竿而起。等到新朝開啟,新帝上位,所有資源被重新分配,若干時間之後再次達到比例的臨界點,於是又揭竿而起……自此歷史週而復始,也只知道週而復始,毫無進步。而其中,“一夫多妻”正是這場輪迴的催化劑。

因為奉行一夫多妻,所以貴族和地主階層就有能力多娶老婆多生子,那孩子生出來總要分地吧?況且人家是官二代,富二代,在社會資源的掠奪上面,普通人家的孩子當然比不過。這二代又生三代,三代又生四代,每個後代都要有地。神州土地就那麼大,在總量不變,階層通道幾近於無的情況下,自然很快就會達到一個臨界點。明太祖朱元璋透過三百年生下二十萬朱家子孫;滿清入關三萬八旗子弟,到了清末已經百萬之巨,既然僧多粥少,那換個煮粥的人就成為了社會規律,那這個規律運營一週要多長時間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大統一王朝不自己作死大概是三百多年左右,其餘割據勢力小王朝,由於總量過於小,運營時間自然就是相應變短,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那歐洲的一夫一妻制度對他們的歷史程序又是怎樣的影響呢?

當然了,任何制度都有優點和缺點,不過相對於“一夫多妻”,如果你能摒棄某些傳統的觀念,“一夫一妻”制的缺點在優點面前就不值一提,所以我們先來說它的缺點。

很顯然,相對於多娶老婆多生子來維持家族統治的中國皇帝來說,西方皇室在這方面一直都是弱勢。比如開頭提及的凱撒,凱撒三任妻子就給他生了一個女兒,最後他不得不把自己外甥女阿緹雅的兒子屋大維認養為自己的兒子,並將奧古都斯之位傳之。再比如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末代皇帝卡洛斯,由於沒有子嗣,只得把皇位留給了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即腓力五世,而其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血緣關係僅僅是他的祖母瑪利亞·特蕾莎是卡洛斯的姐姐。

如果按照中國的家族觀念,不管是凱撒還是腓力五世是根本沒有繼承權的,更無一例女性後代繼承皇位的案例,畢竟腓力五世繼位之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就改名叫做西班牙波旁王朝,也算是改朝換代。

請問中國哪個皇室會接受?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可人家歐洲皇室也沒有辦法,為了維護家族的控制力,只能儘量採用近親結婚的方式,這樣即使母系後代其血脈中也有男性血統存在。然而可惜的是由於近親結婚,歐洲皇室出現歪瓜裂棗的機率極大,於是貴族和地主階層動不動就因為絕嗣而走向毀滅。

然而歐洲貴族的這些悲劇,卻是歐洲社會最大的幸事。

即使在“一夫多妻”的中國皇室中,王族一脈斷嗣也時有發生,只能從直屬親王中再選繼承者,如崇禎和溥儀。那在“一夫一妻”制的歐洲,貴族和地主階層因絕嗣完全滅族的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了,這樣的制度真正導致了“富不過三代”,階級通道向所有平民敞開,整個社會的洗牌速度遠遠高於中國封建社會。也就是說中國封建王朝出現的分配不平臨界點在歐洲被無限延緩了,這也是為什麼歐洲極少發生農民起義的原因。因為這些農民總是地耕者耕者就發現地主死了,連個小孩也沒有,那還付什麼租金呢?

中西婚姻制度差異,皇室貴族的悲劇,卻是歐洲文明進步關鍵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即使再不起眼的一個制度,實際上對文明和歷史的影響往往都會超乎你的想象,所謂“蝴蝶效應”也不過如此了。而婚姻制度作為人類宗法繼承的基礎,其對於世界歷史的影響,本就不應該被忽略的,本文也僅僅是探究最粗淺的那些罷了。略通俗,略口語化。

不過你可不要以為不同婚姻制度僅僅影響了西方和東方的社會執行規則,在那場黑死病之後,由於特殊的婚姻制度存在,歐洲人口遲遲無法得到補充,勞動力缺失,而最終引發了文藝復興以及工業革命,將之推到了世界文明的巔峰,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