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國之有史,方之有志,族應有譜。“譜乃一家之史”。自古以祖世系傳之,延續血脈。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她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括了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族規、家訓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萊陽孫氏先祖傳自雲南之說,眾紛紜,史不一,探孫氏之源,揚孫家之風,有責乃遠。

為挖掘族譜文化內涵,近編輯《孫氏族譜梳理及先賢文化》文集,為研究與交流所用。

引以為傲的萊陽孫氏家族,歷經數百年,滄桑幾經變幻,時代沉浮更新。尤為興盛的明代孕育了孫旬、孫豸、孫延泂等一大批仁人賢士,領略其先賢文化。明萬曆進士、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巡撫操江僉都御史孫旬(正四品)編撰的《皇明疏鈔》(70冊 萬曆十二年自刻本),被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現館藏於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

康熙《萊陽縣誌》中有《孫中丞旬傳》載:“(孫旬)生平不苟取,有古人風。迄今通邑傳誦不衰。”孫旬去世後,其子孫奉旨在萊陽城內為其樹牌坊兩座,北座匾為“都憲”“中丞開府”, 南座匾為“柱史”“直指觀風”,牌坊皆高大巍峨,雕工精美,是萊陽城內名坊。吾民國譜記載民國時期北門裡家族為保留(遷移)孫旬公(號滸西)兩座石坊遺蹟捐資做出了貢獻。萊陽七十二牌坊中,“會魁坊”刻有“明戶部主事孫必大”(進士正六品),世居北門裡,民國尚存。

另據民國版北門裡孫氏族譜記載,明清民國時期為士居官的科舉人物達六十人之多。明嘉靖壬寅貢考、授金華主簿奉政大夫北門裡七世祖孫偉先為官(正五品)。明萬曆進士、歷任山西河津、臨汾等縣知縣、山西鄉試同考官、順天府推官、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太僕寺少卿、中議大夫的北門裡十世祖孫延泂官至正四品。公元2006年明萬曆年間萊陽著名教授、耆儒封翁孫豸墓誌銘在萊陽城西臺子村出土,被萊陽市博物館館藏並於2021年將其墓碑立起。墓誌銘為其子孫延泂門生,明天啟進土、明朝首輔、兵部尚書、大學士李建泰(正一品)所撰,明萬曆進士、資善大夫、南京禮部尚書葉燦(正二品)篆蓋,明萬曆進士、中憲大夫汪漸磐(正四品)書丹。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墓誌銘大字篆書“明誥封中議大夫太僕寺少卿瑞庵孫公暨配贈恭人遲王氏合塋墓誌銘”29字,後以小楷刻列日期及立石人。墓誌銘共32行,每滿行47字,總計1348字。該墓誌銘在山東大學李劍鋒教授及譜牒文化同仁的解讀下,極具史料價值,也為研究膠東地區明代末年的戰事和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又據《康熙萊陽縣誌》記載:“世榮九列坊”,為明誥封中議大夫太僕寺少卿孫豸及子孫延泂立,署明父子官階,以世尊榮。據公元1999版北門裡孫氏族譜載,北門裡十世祖孫鳳毛,為官清廉,忠臣不保二主,清兵破萊,壯烈殉職。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公元2003年(農曆三月初三)清明,孫氏家族三百六十年祭,萊陽北門裡孫氏宗支系,在萊陽河洛村東山立“精忠報國”紀念碑,並刻有169字碑文。北門裡二十世孫承先(邑庠生清宣統辛亥儒學舉孝廉方正六品)所撰的《華胥吟草》被青島市圖書館館藏。另孫氏舉人、秀才不計其數,可謂書香門第孫氏望族。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宣化坊北門裡孫氏先代無譜。舊譜序載孫氏一世祖四公(因譜失傳前五世未記故實為六世祖)始遷萊,孫氏先世佔籍宣化坊城居北門裡,全盛時丁糧實徵甲冊獨佔宣正九及城。明崇禎十六年清兵破萊,孫氏守城北門歹亡甚慘,逃出失傳爾後遂多居者。吾族為登州府萊陽北門裡(四公祖)宗支系,自明嘉靖年間七世祖孫奇秀(字世英)始修族譜,先後七次修譜,十三世祖孫德愨(字長仁)雍正十一年二次修譜,十五世祖孫克振(字統聲)三次修譜無序文記載年月,十五世祖孫敏(字慧心)四次修譜亦無序文記載,十八世祖孫均(字成齋)光緒戊子十四年五次修譜,民國乙亥年(1935)二十世孫承先六次修譜,其舊譜(共四卷)現存於棲霞南林家莊(孫氏)。公元1999癸酉年萊陽河洛村廿一世孫志先(字竟成)和廿二世孫殿青(字立芳高階教師)歷時六載完成七次修譜。公元2021辛丑年北門裡廿一世孫和平與孫易平共同主修北門裡棲霞承思支孫氏兆魁祖世系五代《孫家大院》(譜集)發族人永久收藏,且將其民國譜複本捐贈至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館藏,亦便於今後孫氏後人查詢。

萊陽孫氏先賢文化

綜觀古今,孫氏譜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故譜不可不修。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譜牒身之本也。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祖訓家規之精髓。明辨世系,尊宗敬祖。敦親睦族,凝聚血脈。此乃家書,又為家史,不忘先賢,明傳後人,孫氏興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