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絕對堪稱整部劇作中殺伐之心最重的人物角色。

在年羹堯與張廷玉面見的劇情中,張廷玉對於年羹堯“動不動就用兵彈壓”的舉動,曾給予了一番意味深長的教導:

“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可轉眼之間,年羹堯就將張廷玉的勸諫拋諸腦後,不僅將江夏鎮上下七百餘口百姓盡皆屠戮,更是在進行完劫掠後,將整個江夏鎮付之一炬。年羹堯的殘忍與暴戾由此便可見一斑。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年羹堯被雍正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領二十餘萬西北大軍平叛期間,年羹堯更是將他的這份擅殺之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其中,既有年羹堯管轄之下的地方督撫,還有並非年羹堯直接管理節制的其他省份的官員,可是隻要稍微觸動了法紀,年羹堯便直接來個先斬後奏,絲毫不留情面。而這也使得全國上下各級官吏是人心惶惶,甚至將年羹堯喚為“魔頭”,進而對其猶如“談虎色變”一般,誰也不敢踏足西北軍營半步。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可即便是如此,還是有人不懼年羹堯的“淫威”,明知運送大營的糧草數量不足,同時運糧期限已過,按照既往情況肯定會被處死的情況下,依舊欣然前往,而這個人便是鄔思道。

最終,事情的結果也沒有如同此前,鄔思道不僅被年羹堯封為上賓,受到了熱情招待,其本人也從西北大營之中全身而退。

當然,這其中有著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年羹堯對於鄔思道的一份尊重,而鄔思道的出現的出現所帶給年羹堯的那份“恐懼”與“擔憂”,才是年羹堯如此熱誠對待鄔思道,並聽從其勸諫,迅速出兵平定叛亂的根本原因。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年羹堯在西北的作威作福,很大程度上是在“待價而沽”。

年羹堯雍正的關係可謂是非同一般。

他是雍正的藩邸故人,這份標籤不僅是年羹堯本人一生都在揹負,就連其家人也永遠無法改變這一現實,可以說從八旗制度上來說除了依附於雍正,年羹堯再無其他選擇。與此同時,此時的雍正已經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兩人之間既有著主僕關係,更是有著親緣關係,已經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可對於年羹堯來說,他一直都想要獲得更多的自主與自由,以至於他從“九子奪嫡”的時候開始,就在進行著瘋狂的試探。

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只是安排其前往江西鎮去捉拿任伯安和劉八女兩位欽犯,同時查明《百官行述》的下落,可年羹堯卻將全鎮百姓進行了屠戮,並且還瞞著雍正私自侵吞了整個江夏鎮的財富。

在這之後的年羹堯,在得知自己將要成為陝甘總督的時候,在沒有和雍正做任何彙報的情況下回到北京,並且也沒有優先到雍正府上進行請安與協商,擅自一人在北京城內上躥下跳,想要“脫離”雍正以謀求“自立”的心思可謂是昭然若是。

最終,雍正還是透過一系列的雷霆手段,讓年羹堯暫時性的認清了現實,更是明白了自己除了依附於雍正再無其他出路,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年羹堯便“老實”了下來。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西北戰亂又起,年羹堯奉命領兵出兵西北,前去平定叛亂,這無疑是讓年羹堯看到了新的契機。

當然,此時的年羹堯並不是想要“自立”或者是背叛雍正,畢竟雍正已經登基稱帝,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年羹堯要的只是更多的權力、地位、財富,以及此前他一直就非常在意的自主和自由。

於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的“待價而沽”,以換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年羹堯便是選擇了“拖”的策略。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方面,年羹堯對於叛軍,是極為的“寬容”。

年羹堯統領的西北大軍雖然將整個青海團團包圍,看似擺出了一副要將叛軍活活圍困死的態勢。可實際上,年羹堯並未真的下“死手”,他給予了叛軍充分的“生存空間”,並且主動導演了一出“燈下黑”,故作不知叛軍主力位置,極力延緩決戰時間,以使得西北的局勢維持現狀。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這一方的人,年羹堯又是出奇的“狠辣”。

如果說,軍前擅殺富寧安,是為了震懾軍中的反對勢力,以樹立年羹堯自身作為統帥的威信,此舉尚是情有可原,可年羹堯對於其他省份的地方官員,也一樣的痛下殺手,確實是過於的上綱上線了。

為了支援年羹堯打仗,不僅雍正掏空了國庫,就連地方府庫的存糧和存銀,也盡皆送往了西北,遇到數量不足或者行期延誤的,按理說確實是應該體諒地方的難處。可年羹堯卻絲毫不留情面的將這些官員斬殺,弄得全國上下是惶恐不安,都將西北視為“禁地”,為保自身性命只得敬而遠之。

可反觀年羹堯這面,卻是根本沒有體會國之艱難,依舊錦衣玉食,鋪張浪費,與在朝廷之中節衣縮食的雍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年羹堯並不是不知道國家的困難,以及雍正的困難,他這樣做,只是希望籍此謀求更多的政治利益,畢竟,只要叛軍一天不滅,年羹堯就可以繼續耀武揚威,盛氣凌人的對待所有人。而年羹堯現在不僅要是的現在如此,即便是叛軍平定之後,也需要的同等的待遇。

所以,年羹堯只是在等一個機會,那便是雍正再也支撐不下去時候,這個時候他再出手,無疑將是挽救雍正於危難之中,其權勢與地位也必然會更加的顯赫,較之輕而易舉的消滅叛軍,更將會是不可同日而語。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鄔思道的到來,給年羹堯帶來的是深深的“恐懼”。

當年羹堯看到鄔思道緩緩走入大帳的時候,心中先是一份驚訝,隨後就是一陣惶恐,畢竟,此時圍繞在鄔思道身上的問題太多了。

首先,究竟是誰派鄔思道來的。

在年羹堯的認識裡,鄔思道起初是雍正府上的潛邸幕僚,隨後前往李衛府上“半隱”,至於其前往田文鏡府上的事情,他都可能是未必知曉。於是,這個時候的年羹堯必然會對鄔思道究竟奉誰人之命前來而倍感疑惑,到底是李衛、十三阿哥胤祥,還是雍正安排其前往,年羹堯必然是拿捏不準的。

其次,鄔思道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鄔思道此行押解的河南省支援的糧草,不僅數量沒有達標,並且時間上還延誤了,這樣的方式太過於的刻意,甚至是有考驗和考量年羹堯的嫌疑,這更加讓年羹堯感到了疑惑,並且猜想是否真的是因為自己此前的行為而引得雍正的不滿,還是對此要有什麼樣的說法,再或者有什麼其他的安排,年羹堯也是要陷入疑惑之中的。

再次,鄔思道究竟已經知道了什麼。

由於鄔思道與雍正的特殊關係,以及能力與遠見,都讓年羹堯不免緊張起來,畢竟當年的鄔思道雖未與康熙謀面,僅憑藉康熙的著作就能對康熙的內心所想了如指掌,那麼此時的鄔思道已經洞察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以及準備對年羹堯說些什麼,這無疑都會讓年羹堯倍感緊張。

於是,年羹堯一改此前對待其他官員的態度,先是將鄔思道的“罪責”全部免除,隨後將其奉為上賓,熱誠招待,而這為的便是瞭解鄔思道此行的真正的目的。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時的鄔思道並沒有直接道破年羹堯的“虛偽”,也沒有揭露年羹堯“待價而沽”的想法與行為,而是在與年羹堯的交談中,拿來一盞燈,放在地圖上,這個時候燈柱的影子正好將法輪寺完全遮住,年羹堯也就這樣心照不宣的明白了鄔思道的用意。

可以說,鄔思道這是在用一手“將計就計”,瞬間點醒了年羹堯。

一方面,此時的雍正因為年羹堯在西北的戰事不利,已經到了極為不利的境地,在這樣拖下去雍正垮臺了,年羹堯自己的必然也將無法自保。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鄔思道這是在借喻催促年羹堯出兵,為的是要年羹堯幫助雍正穩定皇位,只有這樣年羹堯才能保住現有的一切,否則就真的是害人害己,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一方面,鄔思道用這招燈下黑,也是在提醒年羹堯。年羹堯玩兒了一手“燈下黑”,從而“藏住了”叛軍,但是這在雍正的眼中,只會是“掩耳盜鈴”,雍正對此早已是一清二楚,一切依然能為雍正盡皆所掌握,所以鄔思道這也是在勸諫年羹堯能夠好自為之。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聽了鄔思道的一番言論後,年羹堯這才恍然大悟,帶兵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幫助雍正挽救了危局,同時他自身也得到了極盡的封賞。

只不過,巨大的功勞讓年羹堯徹底迷失了自我,進而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只得以被刺自盡的慘淡結局收場了。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後,再回到鄔思道的視角來看,其主動向田文鏡請命,願意親自前往押送糧草送至西北大營,並不是單純的為了那幾千兩的幕酬而呈一時的“匹夫之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是無比安全的。

對於年羹堯而言,他深知鄔思道與雍正的關係,所以一看到鄔思道其首先想到的便會是雍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年羹堯也就不敢對鄔思道有所造次,畢竟,如果真的擅殺了鄔思道,那隻能映襯年羹堯此時的心虛與惶恐,也只會增加雍正對其的不滿與猜忌,所以年羹堯斷不會至此的。

而對於雍正來說,只要鄔思道能夠成功勸諫年羹堯出兵平叛,幫助其擺脫現有的政治困局,那就說明鄔思道內心之中與雍正還是心心相惜,密切相連的,這也是對於雍正的一次極為關鍵的“示好”,為的就是告訴雍正自己的本意,讓雍正放心。

最終的結果也正如鄔思道所料,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雍正放下了懷疑與戒備,從而就此得以“全隱”,獲得真正的自由。

雍正王朝:帶給年羹堯恐懼與疑惑,終使鄔思道得以從西北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