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如果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的話,那麼劉備的夷陵之戰就是蜀漢喪失爭奪天下機會的開端,很多人不管是在看三國曆史還是《三國演義》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劉備統帥大軍伐吳不帶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將,而只是帶了一些相對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呢?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那麼我們就看看當時劉備當時帶的十名將領,黃權、廖化、陳式、吳班、輔匡、向寵、趙融、張南、馮習、傅肜,要說他們知名度低可以,但是說他們實力弱,那真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覺得他們能力和水平低只是你的錯覺而已。

要知道成就名將之路並非易事,關羽、張飛剛出山的時候,也不過一個是劉備的馬弓手,一個是劉備的步弓手而已,沒有戰鬥的洗禮,怎麼能成為名將呢?相信如果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那麼這些人或許也能成為萬眾矚目的名將。

並且劉備此番出征可以說是已經是蜀漢現階段能出征的最強陣容,此時關羽、張飛、黃忠皆已經離世,“五虎將”去了其三,而馬超也正處於人生的最後階段,可以說尚有戰鬥力的僅剩趙雲一人,但趙雲又反對劉備伐吳,劉備就留他都督江州,而魏延需要鎮守漢中以據曹魏,所以說能帶出來的武將都是劉備精挑細選的,唯一的遺憾就在於少了一個懂軍事的軍師,諸葛亮需要鎮守大本營,若龐統、法正有一人在世,結局都或將改寫。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這場戰役打輸的主要原因不是武將不行,而是戰略問題,劉備要負主要責任,除了陣亡的幾人外,活下來的後續也都是蜀漢的中堅力量。

我們先看看這些人的實力如何,第一個就得說黃權,黃權作為本次戰役中唯一一個投降的將領,卻並不被人詬病,原因很簡單,黃權是因為路絕而無奈投降了曹魏,有人會說黃權沒有戰死,就是不行,但是即便黃權跟東吳拼了命,那對這場結局已定的戰鬥也毫無意義,完全就是做無意義的犧牲,畢竟這不僅關乎他一人的性命,手下還有那麼多的將士,就連劉備都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黃權到了曹魏備受器重,就連後來的司馬懿對其也是另眼相看,黃權被迫投魏可以說是蜀漢這次戰鬥最大的損失之一。雖然黃權投靠了魏國,不過他還留了一個兒子黃崇在蜀漢,黃崇可以說是替他爹為蜀漢盡忠了,要知道他爹已經投降了魏國,但是他仍然能在魏國伐蜀的時候,為蜀漢力戰身死,是何等不易。

第二個要說向寵,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記得應該是要背誦全文的,想必大家都認真背誦過,那麼對這段就絕不陌生,“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即便在諸葛亮掌權的時代,向寵的能力同樣是得到認可的,只可惜後來最終死於蠻夷叛亂。

第三個要說廖化,這個可以說是這些人中最出名的一個了,就因為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是你要知道這可並不是一句貶低的話,雖然廖化最開始不過只是關羽的跟班,不過他能成為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靠的完全是硬實力。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第四個要說陳式,陳式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攻克了魏國的武都、陰平二郡,也是蜀漢後期的主要軍事將領之一。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第五個要說吳班,吳班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大破司馬懿,讓司馬懿給他當了一次背景板,你說他實力強不強?

第六個要說輔匡,他雖然後來沒有什麼出色的戰績,但是最終官至右將軍,也證明其並非泛泛之輩。

而其餘四人則在此次戰役中全部陣亡,最值得一提的是傅肜,當時全軍潰敗,傅肜率軍斷後,為了大部隊的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而當手下全部陣亡之後,吳軍將領向其招降,他痛罵:“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最終力戰身死,著實可歌可泣。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大軍伐吳,為什麼只帶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將?

由於這場戰鬥的失利,蜀漢的軍事力量大受打擊,劉備的特殊能力是識人用人,他這次出征選將也是給劉禪留下了寶貴的班底,可以說能臣基本都是劉備留下的,怎奈兒子不行,不及老子十分之一,最終還是親小人遠賢臣,所以說蜀漢的覆滅,非武將戰之不利,乃主帥昏庸所致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