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當提到“巴”時

人們常常會想到

“巴蜀”、“巴山楚水”的說法

“巴”究竟指的是什麼

事實上

巴國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

巴國就在此列

那麼

巴國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巴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記載:

“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宋代史學家羅泌《路史·後記》卷一記載:

“伏羲生鹹鳥;鹹鳥生乘釐,是司水土,生後照;後照生顧相,降處於巴,是生巴人。”

太葜”即上古時代東方部落首領伏羲,“後照”即巴人始祖。

巴國誕生在大河之濱,巴人活動在大山深處。

巴國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滅亡於公元前316年的戰國中期,約有800年曆史。

經考古發掘,巴國地區前文化發端於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們就世世代代在湖北、四川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巴文化。

據史料記載,巴國很早就與中原地區建立了聯絡。相傳,

大禹在塗山召見各地諸侯時,巴國就曾經帶著玉器和絲帛等貢品前往覲見。

“會諸侯於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

——《華陽國志。卷一。巴志》

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戰役中,勇猛善戰的巴人也參與其中。他們一邊唱著戰歌、跳著戰舞,一邊向商人發起進攻。商紂王驅使的奴隸和戰俘,原本就毫無鬥志,在巴人的迅猛攻勢下,很快陣前倒戈,商軍由此一潰千里,最終戰敗。也正是因為在武王滅商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

周朝建立後,周王便將巴人居住的地方封為子國,以王室姬氏的宗親為子爵,統領一國。巴國就是巴子國的簡稱。

分封之後,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陝南的漢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充套件。戰國初期疆域達至最大,

“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

即今東到奉節,西到宜賓,北接陝南,南包括重慶烏江中下游地區,包括瞭如今的四川盆地東部、湖北恩施等地區。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巴國分封后,與西周王室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其與鄰國卻有頗多糾葛,春秋戰國便被秦、楚、蜀等強敵環伺。而在這其中,又屬巴楚關係最為複雜。

春秋時期,兼併戰爭頻繁,巴國也不例外。當時,

巴國北臨秦國,西臨蜀國,要想拓展疆土,只能向東向南找尋突破口。

這時,因處於南方的濮人族群的分解,巴國便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南方。而巴國想要渡過漢水向東擴充套件,只能與有著互補訴求且當時已是漢江流域的大國楚國結成同盟。但是,巴國人並不願意一直受制於人,在公元前688年,即楚文王十二年,巴與楚國出兵征伐申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時,巴國便臨陣倒戈,轉而出兵伐楚。

公元前676年,巴軍攻取了楚國的城池,迫使駐城的大臣閻敖棄城游水而逃。

楚文王

大怒,殺了棄城逃跑的閻敖,結果其族人不服,紛紛作亂。當年冬季,巴國乘楚國內亂,再次出兵攻伐楚國。楚文王親自率軍抵禦巴軍,因倉促出戰大敗於長江渡口(今湖北省枝江縣北)。更為戲劇化的是,因當時楚國有一法令:敗軍一律不得入城,導致楚文王被拒絕入郢都歸楚,而在換道回國途中暴病而亡。

後來的百餘年裡,巴國與楚國時戰時和,互有勝負,巴國總體上處於下風,疆域不斷被楚國蠶食,都城不斷向西遷移。一直到戰國中葉,長江一線失守,最終形成定局。公元前316年,秦國在春天滅掉了苴、蜀兩國,同年,秦順手滅掉了巴國,並將巴國君臣擄往咸陽。

秦惠文王派張儀在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築城,設定巴郡,把巴地納入了秦國的郡縣體制。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巴山大峽谷

自從成為周王分封的諸侯國之後,巴國便逐漸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然而,即使步入了中原文化圈,巴人還是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習俗,這在巴人制作的青銅器中,也能窺見端倪。

巴國青銅器有一個極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很多器物上都有虎形的裝飾,而這源於巴人對白虎的崇拜。

那麼巴人為什麼會崇拜白虎呢?

相傳遠古時期,巴人有五姓,分別為巴氏、樊氏、暉氏、相氏和鄭氏,五姓之間互不統屬,一直在爭奪統治權,為了選出君主,五姓之人共同制定了選舉的辦法。

他們一開始說,誰投的箭能刺中目標,誰就能成為君主。結果,只有巴氏之子務相刺中了。後來,眾人又說,大家一起用土製成船,誰的船能浮在水上,誰就能做君主,結果依然只有務相的船浮了起來。於是,五姓之人,心悅誠服,共同推舉務相為君主,稱他為

(lǐn)

在廩君的治理下,巴人繁衍生息,成為一個人口繁盛的部族。他死後,魂魄化為白虎,巴人因此崇拜白虎,以白虎為圖騰。所以,在巴國的青銅器上,我們常常能看到虎形的裝飾,這正是巴人崇拜白虎的表現。

天下分封|西南尋蹤:巴國的歷史與新生

青銅虎鈕錞(chún)於。錞於本是中原地區春秋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軍樂器,到了戰國時期,甚至到了西漢階段,在巴文化這塊土壤中,錞於分佈的範圍非常廣,出土的數量也非常多,但是古老的巴國工匠對中原地區流行的錞於進行了改裝,主要的特點便是在錞於的蓋面上加入了巴人的圖騰白虎的圖案,形成了虎鈕錞於這樣一種器物,這種器物實際上已經脫離了軍樂器這種單一的用途,更多的變成了一種祭祀、宴饗場和使用的禮器。

土家族

一說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秦滅巴國後,巴人逐漸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其後裔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民族——土家族。今天的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和大巴山麓。土家族人繼承了巴人能征善戰、能歌善舞的基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