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在三國時期有三場戰役非常有名,這三場戰役也是三國政權的轉折點,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自古以來天下的格局勢必是合與分的結局,這也是一個恆古不變的道理,在三國時期更是體現得一覽無遺。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在這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是袁曹之戰,赤壁之戰是魏國對陣蜀吳聯盟,而夷陵之戰是蜀吳對抗。雖然夷陵之戰蜀國排兵佈陣不足8萬,但是戰略部署的失誤所帶來的影響卻遠遠不止這點,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一度被打破。

看似只是蜀國和吳國的一場戰役。但其所帶來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由於關羽敗北,和他的兒子關平一起被吳國斬殺,東吳趁機也奪取了荊州的南部地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關羽之死對於劉備的刺激非常大,再加上荊州之地本來就是蜀國最重要的一個根據地,其南部被吳國奪走。劉備若想在三國中繼續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奪回荊州。故此劉備立馬決定起兵東吳。

對於攻打東吳,無論是蜀國的謀士還是將領其實都感覺不合時宜。五虎將的趙雲以及臥龍居士諸葛亮都主動站出來力勸劉備暫時不要攻打東吳。但劉備依然決定我行我素,完全不顧朝臣們的勸阻。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其實夷陵之戰對蜀國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蜀國上下軍心不齊,何況攻打的是遠在千里迢迢的吳國。軍中的將士們長途奔波,疲憊不堪,又有多少把握能夠打勝東吳呢?

此時的蜀國不僅僅在攻打東吳,同時還要兼顧防止魏國來襲。正可謂首尾相連,顧及東西。將戰線越拉越長。可是劉備實在是心生憤憤,要為關羽報仇。又渴望勝利,不久就帶著部將黃權參戰。

東吳那邊憑藉地理優勢派出了足智多謀的陸遜應戰,陸遜所採取的對敵之策是消耗戰,固而不出,此戰變成長達6個多月的消耗戰,直到蜀軍完全沒有氣力,東吳一鼓作氣火燒連營,將蜀軍的糧草軍事設施全部化為灰燼,無奈之下,劉備敗走白帝城。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夷陵之戰,蜀國損兵折將,士兵就消耗掉了3萬餘人,而將領也傷亡過半。公元221年,蜀國才剛剛建立,面對如此大的損失,蜀國的根基已被撼動。

與此同時。在攻打東吳的軍隊中不少將士也被俘虜,而魏國的軍隊也不斷來犯蜀國,導致很多士兵歸降魏國。此消彼長,東吳和魏國軍力日漸強盛,而蜀國則江河日下,一瀉千里。

蜀國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地理位置在三國中並不佔優勢,想在短時間內重振雄風,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神一樣的人物存在,但也很難做到快速恢復蜀國的軍事實力。

次年,劉備病逝白帝城,這個損耗對蜀國來說更加巨大。蜀國的建立本質上靠的就是劉備的德行,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才獲得了百姓們的認可和愛戴,也得到了眾多百姓們的跟隨。畢竟漢朝餘威還在,蜀國打天下也更加名正言順。

劉備死後,蜀國再無明君。留下的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劉禪。劉禪繼位之後,蜀國便一蹶不振。雖然有諸葛亮這樣的相父,但也無法東山再起。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諸葛亮死後,蜀國更是雪上加霜,公元234年,劉禪讓宦官黃皓開始掌握實權,雖然黃皓被很多大臣彈劾,但劉禪卻毫不理會。用兵無方的黃皓還故意隱瞞了治兵之事,導致蜀國國力已在衰減,最終劉禪被迫遷移至都城俯首稱臣。

如果劉禪的能耐能及劉備的一半,相信匡扶漢室,未必不能成!祖輩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相讓,實屬可惜。

夷陵之戰,不但是損兵折將,還讓蜀國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荊州,荊州已經完全落在了東吳手裡。諸葛亮也曾多次想透過北伐來奪回荊州,但均無建樹。

荊州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原本透過荊州大道蜀國可以運輸足夠的糧草和軍資給前線,但荊州失守歸於東吳,蜀軍只能另闢蹊徑,找到了秦嶺來運輸物資。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秦嶺的道路非常坎坷,崎嶇不平。糧草運輸非常困難,且耗費人力物力。這使蜀國在之後的行軍打仗中,戰力大打折扣。

以至於後來蜀國每逢出戰,軍備糧草供給不及時。諸葛亮5次北伐全部宣告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後勤跟不上前方軍隊進軍的速度。

夷陵之戰,雖然東吳打敗了蜀國,但其本身也元氣大傷。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修身養息。而在此時,魏國就抓住了時機開始攻打東吳,曹丕分三路軍隊將還未恢復元氣的東吳打得節節敗退。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讓吳蜀兩國得不償失

透過夷陵之戰,蜀國和吳國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被完全打破,唯有兩國聯盟才能共同抵抗魏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魏國在蜀國和東吳打得火熱之時,撿了個大便宜。

當然夷陵之戰也讓蜀國和魏國冰釋前嫌,成為了最堅實的盟友,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而是根深蒂固的,互相依賴,互相依靠。在此後的40年中,吳蜀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密切。

而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變成了魏國對峙蜀吳聯盟。諸葛亮的5次北伐並想力挽狂瀾,但是夷陵之戰已經耗光了蜀國的家底,又豈會有勝利可言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