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末一義軍領袖麾下四義子,個個英雄了得,結局令人唏噓

史學界有一種觀點,即“老鼠亡明”,此觀點由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曹樹基與李宇尚首先提出,頗得人心。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中華大地上,災害頻發,那是大災之年,饑民路擁,死屍相枕,慘不忍睹。

大規模饑荒和旱災、蝗災、冰河期的過渡等等,成了壓垮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早在1628年,崇禎剛即帝位,高迎祥聚眾起義,一直鬧到1636年高迎祥戰敗被俘就義,起義沒有消停,而是由李自成接班,繼續和明軍作戰。

這李自成也是老革命了,1629年就起義了,成為高迎祥的得力部下。

那時義軍有好多支,除李自成這一支起義軍外,影響最大的當數張獻忠了。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組織了一支隊伍,自稱“八大王”。他“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軍中號稱”黃虎“。

風起雲湧的明末農民起義,終於推翻了明王朝的封建統治。

明末一義軍領袖麾下四義子,個個英雄了得,結局令人唏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崛起的滿清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指引下,大舉入關,在山海關擊敗了李自成農民軍主力,迫使李自成放棄北京,一路潰逃。根據史料記載,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宮山遭村民誤殺。

此時張獻忠在成都的皇宮內享受美食,經常和部下喝酒聊天,其中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和張獻忠互動最多。

張獻忠有四個義子,即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孫可望能征慣戰,點子多,深得張獻忠信賴,被封為平東將軍。

李定國作戰英勇,在大西軍中有”小尉遲“、”萬人敵“之稱,被封為安西將軍。

劉文秀也是一條好漢,為人持重,是大西軍中的撫南將軍,戰功不少。

艾能奇也不弱,十分驍勇,是大西軍裡的定北將軍,封定北王。

這四個義子個個英雄了得,在張獻忠麾下南征北戰,東蕩西殺,成了大西軍標杆式大將,惹人注目。他們的軍旗打到哪兒,大西軍的軍魂就飄到哪兒。

明末一義軍領袖麾下四義子,個個英雄了得,結局令人唏噓

大順軍主力被清軍擊敗後,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成了抗清主力。順治帝把目光鎖定在四川,命豪格、鰲拜、尼堪率大批清軍主力攻打四川,目標消滅大西軍主力。

危亡之際,張獻忠御駕親征,率大西軍主力開赴川北,抵禦清軍。

也許是天亡大西,1647年1月2日,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觀察敵情時,被流矢射中,不久氣絕。

張獻忠陣亡後,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率領大西軍向南轉移,在重慶受到明軍曾英部的阻擊,大西軍殺死曾英後,繼續向貴州方向轉移。後與南明聯合,共同抗擊清軍,轉戰在西南各省的廣大地區,堅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大西軍最輝煌的歷史,不是反明,而是抗清。而大西軍抗清的功績,主要由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完成。

1647年,艾能奇進攻東川(今雲南會澤)進擊抗命之土司祿萬鍾時,遇伏,中箭身亡。

1658年,劉文秀在清軍大舉進犯西南前夕去世。

明末一義軍領袖麾下四義子,個個英雄了得,結局令人唏噓

張獻忠四義子裡,最為後人詬病的是孫可望。他勉強接受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提出的”聯明抗清“主張,但他視永曆帝為傀儡,驕奢無比,肆意妄為,同室操戈,率部攻打李定國部,結果眾叛親離。失敗後降清,被清廷假意接納,1660年,在出獵時被清兵射死。

李定國是真英雄,他堅決奉行”聯明抗清“的主張,率部與清軍浴血奮戰,多次重創清軍,兩蹶名王,震動天下。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後,李定國獨木難支,悲憤難抑,以至吐血,不久病亡(1662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難。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英雄的血不會白流,百姓永遠牽掛著他們,世代相傳英雄的故事。大西軍魂安在?沒有消失!

公元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蔡鍔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蔡鍔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旋成立雲南軍政府,次日中午,起義軍勝利攻佔雲貴總督署。由於10月30日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故史稱昆明辛亥起義又被稱為”重九起義“。

李定國是蔡鍔的偶像,章太炎曾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農民起義是一個具有廣泛應用的術語,通常意味著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起義,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謂的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歷史上不少的農民起義,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具有進步意義。

張獻忠及他四義子領導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明朝的腐朽統治,與清軍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永遠為後人崇敬和緬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