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說起三國這段歷史,有著太多的璀璨傳奇和名人事蹟。也正是因為如此多的名將之間相互碰撞,我們才有幸見識到周瑜火燒赤壁、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張遼威震逍遙津等精彩典故的誕生。

對於張遼威震逍遙津,相信很多人對於此段典故並不陌生,張遼只帶八百猛士在東吳的十萬大軍衝殺,斬殺眾多吳將,孫權被追得丟旗潰敗,很是窩囊。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但有此人的襯托,其實孫權這次大敗還算不上是三國最為窩囊的戰役,因為他在三國初期,他就完成了以十萬兵力被敵方几百人殺得潰不成軍的這一‘’壯舉‘’。

劉虞是漢末忠臣,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當時幽州的文官百姓都很是尊敬劉虞,可偏偏有一人不服,那便是幽州武將的代表人物——公孫瓚。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本來,公孫瓚要接受劉虞的管理,尤其是公孫瓚的軍需供應要倚仗劉虞。因此,兩人在表面上還算是比較平和。可隨著公孫瓚的日益強大,劉虞發現此人野心極大,尤其是在公元191年時,公孫瓚以兩萬幽州兵馬,大敗侵入幽州的三十萬黃巾,並且成功收編了7萬降卒之後,公孫瓚便開始逐漸目中無人,劉虞想要繼續控制公孫瓚,卻慢慢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力。

後來公孫瓚察覺到了劉虞的心思,兩人正式決裂,公孫瓚整日對他冷嘲熱諷,而劉虞也很難還嘴,於是他在眾人眼中的形象也越來越窩囊,這也讓劉虞心裡對公孫瓚越來越怨恨。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作為公孫瓚的上司,這一點無疑讓劉虞很是不爽,於是他便上報朝廷,彈劾公孫瓚。可此事也被公孫瓚知道了,於是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劉虞被大家罵窩囊罵急了眼,於是起兵準備討伐公孫瓚。

大軍出發前,程緒脫下頭盔勸道:‘’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劉虞認為程緒臨戰阻礙計劃,擾亂軍心,若就此作罷,這頂窩囊的帽子就只會戴的更穩。於是為了摘掉帽子,劉虞決定殺雞儆猴,便把程緒殺了示眾,然後親自率部前去攻打公孫瓚。

當時公孫瓚的部下幾乎都分散在外,身邊缺兵少將,因此公孫瓚看到劉虞十萬大軍壓來,第一反應就是打算掘開東城逃走。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不料,劉虞卻在行軍前加上了這樣一條軍令:‘’無傷餘人,殺一伯圭而已‘’。這讓劉虞的這支軍隊鬥志銳減,加上這支臨時組成的‘’民兵團‘’不僅缺乏訓練,還沒有什麼紀律的約束。加上劉虞根本不會帶兵,導致他所擁有的十萬大軍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公孫瓚在城樓上看到來得是這樣一支部隊後,瞬間就改變了想法,他連忙挑選了幾百名勇士準備乘風縱火,直衝突圍。

當晚劉虞自認為公孫瓚不在城中,於是下令整軍休息,公孫瓚大喜,率領自己挑選出來的五六百騎兵開啟城門,忽然衝入了劉虞的大營。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公孫瓚騎兵人人手持火把,衝入敵營之後把火把拋入敵人軍帳。劉虞的部隊,大多沒有經歷死戰,勞累一天,大都已經睡著。此時從夢中驚醒,看到四處火起,以為公孫瓚主力趕到,人人驚恐,毫無鬥志。

就這樣,劉虞手下足足十萬人被公孫瓚五百號猛士打得屁滾尿流滿地找牙,公孫瓚乘勝追擊,竟然還在十萬大軍中成功擒獲了劉虞!至此,這位被眾人冠以‘’窩囊‘’帽子的賢臣便倒在了公孫瓚手中,到死也沒能翻身。

三國時期的最強清流,論仁德遠超劉備,只因說錯一句話不幸身死!

在漢末亂世,劉虞治理幽州,幾成一片樂土。但是他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惜和公孫瓚決裂,強迫自己做一些並不擅長的事情,最終自身難保,成為了三國又一十萬大軍不敵幾百人的反面案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