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東宮寢殿裡,傳來一聲聲痛苦的呻吟號叫,這是皇太子朱標的叫聲。

誰也想不到,向來溫和慈善如菩薩一般的太子,竟然得了這種惡症。

這病來得很急,事先沒有任何徵兆。只知道皇太子忙活完李善長謀反案的善後處置工作後,就病了。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這病渾身發熱,後背上生出大面積的膿包,紅腫多汁,又癢又痛,鑽心刺骨。

經太醫診斷,朱標得的病是背瘡,現代醫學認為這是一種細菌感染的炎症。

這種病在古代也算常見病,但難治癒,嚴重者會致命。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是死於這種病,像是秦末的范增、三國的劉表和曹休、唐朝的孟浩然,臨近點的,幾年前,中山王徐達亦是得了這種病死的。

只是朱標既不像徐達長年帶兵打仗,有感染風險,又不是生活在流行病多發的戰亂年代,他堂堂皇太子,錦衣玉食,又不亂吃東西,怎麼會生出如此惡症?

朱標覺得,可能是報應吧!

近一個月以來,朱元璋將十年前的胡惟庸案升級為謀反案,將韓國公李善長、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一眾開國功臣全部牽連進去,滿門抄斬。

前前後後株連的已經有3萬餘人,到底是殺孽太重了。

儘管,朱標知道朱元璋的良苦用心,這些勳臣平日裡囂張跋扈,目無法紀,結黨橫行。尤其是李善長致仕多年,仍然能在朝中施加影響,危害皇權。

為了剪除這些“荊條之刺”,朱元璋只能用謀反的罪名,破解免死鐵券的承諾,才能殺掉他們,好留給太子一個安穩江山。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但朱標並不能認同朱元璋的做法,這些勳貴家族裡的妻兒老小又有何辜,還有嫁到李善長和陸仲亨家的兩個妹妹,她們的終身幸福就這樣給斷送了。

朱標根本無法向兩個妹妹解釋,為何一夜之間就落得個家破人亡,遷移異鄉。

中醫《靈樞經》裡,有言,“六腑不和則留為癰”,人的內在情緒會導致六腑不和,癰是瘡的一種,皆屬於壅滯產生的疾病。

所以朱標的背瘡很大程度上是他內心的鬱悶無處排解,而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感染病菌所致。

是憋出來的病。

這種鬱結可不是短期能形成的,事實上自從朱標做了太子,他就一直很憋屈。

這憋屈還源自於朱元璋對兒子的愛。

朱元璋小時候沒讀過書,全靠後天努力,邊打天下邊學習,因此他太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給兒子們安排的學習教育資源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朱標,六歲就跟著當代大儒宋濂啟蒙學習。

十幾年的師徒影響,加上朱標本身就是一個善良溫和的性格,使朱標身上養成了集仁慈、友善、孝親、愛人等諸多美好的品德。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這些讓朱元璋都非常滿意,唯獨遺憾的是朱標身上缺乏帝王該有的殺伐果決。

一開始朱元璋並不擔心,覺得讓兒子跟著自己處理政務,手把手傳授浸染,總會有幾分自己的樣子。

但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一個人的性格一旦養成真的很難改變,不僅徒勞無功,反而讓父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父親擔心兒子太過軟弱,兒子認為父親殺伐太重。

父親改變不了兒子,同樣,兒子也勸諫不了父親。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剛爆發時,早已歸鄉致仕的宋濂因兒孫犯案遭到株連,70歲的老頭被朱元璋從金華抓來,處死。

那可是陪伴朱標十幾年的老師,朱標跑到朱元璋面前苦苦哀求,免老師一死,可換來的卻是朱元璋的一句,等你做皇帝時再去赦免他吧。

當時的朱標既痛苦又無助,一時想不開,竟隻身跳進御河輕生。

這一番折騰,加上馬皇后的勸解,才令朱元璋答應免去宋濂一死。

這事之後,朱元璋嘗試過與朱標溝通,他對朱標說,他殺的這些人都是荊條上的刺,他現在把刺拔光,將來留給你一根光滑不扎手的荊條不好嗎?

哪知,朱標竟一點不領情,還固執地頂撞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朱元璋改造兒子計劃宣告失敗,但“拔刺”計劃仍在進行,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總要給子孫安排妥當才安心。

於是,大案再起,朱元璋親自下詔給李善長等公侯定罪,沒有人可以反駁。

朱標的病在太醫們的全力救治下,慢慢有了好轉。兒子朱允炆日夜侍疾榻前,替父親緩解疼痛,也在士大夫間留下了美譽,這是後話。

“庚午夏六月,懿文背癰痛甚,號呼不絕口,含淚撫摩,日夕不暫離,聞號呼惶惶若不生,親吮吸之,逾旬而愈。”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古代沒有抗生素,對付病菌引起的疾病就要迂迴很多,只能依靠調養氣血,恢復自身抵抗力,消滅病菌。

只是醫者治得了表面的膿瘡,治不了心裡的憋屈,情致不豫,身體機能如何能恢復正常。

尤其是惡瘡在古代的治癒率那麼低,類似於現代的癌症,患者得了這個病,自身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有多少癌症患者是自己被自己“嚇”死的,是一個道理。

無論是從病因還是治癒難度都預示了朱標身體堪憂。

一年後,朱元璋下旨,令皇太子巡撫陝西。

可能朱元璋也覺得兒子自從做了太子之後,很少出紫禁城,藉由考察遷都地理位置,讓朱標巡撫陝西,也放鬆放鬆心情。

上諭皇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向命汝弟分封其地,已十數年,汝可一遊,以省觀風俗,慰勞秦民。”

關於都城的選擇,朱元璋考察過開封,屬意過鳳陽,此次又瞄準了西安,不過,據明人筆記中記載,朱標的選擇是洛陽,據說,此次出巡,朱標也去考察了洛陽,還獻上了洛陽地圖。

許是舟車勞頓的緣故,或是朱標身體本就不太好,回京後朱標便一病不起,拖了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朱標死前一年:背生惡瘡疼痛難忍,朱元璋難辭其咎,死前仍為父分憂

史料中沒有具體說明朱標得的是什麼病,只用“惡疾”兩字概括。

一般,不太好治,且發病速度快的,都稱為“惡疾”,而朱標去世距離朱標的惡瘡發病間隔只一年,推測,朱標的惡瘡並沒有根除,導致朱標抵抗力弱,出巡在外,感染風寒,再次引發病毒性感染,不治去世。

朱標病重期間,仍在為遷都之事建言,只是不知道他的建議是依舊主張洛陽,還是順從朱元璋的心意西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