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接替蔣琬做蜀漢首席執政官的,是十三年前,諸葛亮在臨終前內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從輩分上來看,費禕和蔣琬是同一代人,費禕在蜀漢官場廝混的時間甚至還早於蔣琬。如果從性格上來看,二人的區別則比較明顯。蔣琬穩重,按現在的話說比較內向,而費禕性格外向。

對於費禕,諸葛亮是很欣賞的。在諸葛亮征服南中回京後,蜀漢高層百官全都出城迎接諸葛丞相,論官銜,費禕不過是個黃門侍郎,但諸葛亮卻做出一個驚人決定:邀請費禕上他的專車,其他大佬全都步行入城,眾人皆驚。

南征回來的諸葛亮已經四十四歲了,諸葛亮開始有計劃地培養事業接班人。諸葛亮在選定蔣琬做二代接班人的時候,就同時敲定了費禕來接蔣琬的班。

費禕被諸葛亮確定為第三任首席執政官以後,諸葛亮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費禕的參政能力。諸葛亮為了北伐曹魏,不計前嫌地和孫權結成戰略聯盟,至於出使東吳的人選,諸葛亮選擇了費禕。

費禕性格外向,機智多變,由他出面和孫權周旋再合適不過了。孫權和費禕一樣,都是活蹦亂跳的猴子性格,費禕在出使東吳期間,和孫權非常的投脾氣。孫權對費禕的印象非常好,每次費禕來到東吳,孫權都把費禕當成自己的哥們兒,好吃好喝好招待。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費禕是個能守住底線的人,無論和孫權的私交如何,在國家尊嚴上,費禕是半步不讓的。在孫權給費禕舉辦的接風宴會上,東吳政壇精英諸葛恪、羊衜,也包括孫權本人,經常借天下大勢對費禕發難。費禕見過大場面,並不怵東吳精英,席間“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

在當時吳強蜀弱的形勢下,費禕出色的外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替蜀漢掙得了不少面子,讓孫權看到蜀漢雖弱猶不可欺,對鞏固吳蜀聯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諸葛亮執政晚期,費禕的工作重點從外交轉向了內政。在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蔣琬病逝之後,費禕正式走上歷史的前臺,成為蜀漢毫無爭議的帶頭大哥。

蜀漢統治五十年間,可以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絕對君權(相權)階段,一是弱勢相權階段。從公元214年至公元234年這二十一年間,屬於絕對君權(相權)時期,劉備和諸葛亮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自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後,蜀漢的強人時代徹底結束,無論是蔣琬還是費禕,他們的執政集體都是典型的文官政府。當形勢趨於穩定之後,由強人政治過渡到文官政治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諸葛亮時代,皇帝劉禪幾乎就是一個高階的政治花瓶,除了名分外,一無所有。但在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收回權力,蜀漢的權力格局從一超獨大變成了君權和相權的互相制約。

由於蔣琬和費禕沒有諸葛亮頭上的那層神一般的光環,所以他們也沒有在劉禪面前擺譜的資格。如果說諸葛亮是劉禪的父親,那蔣費二人就是劉禪聘用的職業經理人。

蔣琬和費禕對自己的地位非常清楚,他們絕不會效仿諸葛亮那樣對劉禪居高臨下。在二人鎮守漢中期間,雖然他們是當朝執政,但無論做出什麼決定,他們都事先向劉禪請示,得到皇帝批准後才具體實施。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雖然這是明顯的走過場,但這個過場是必須要走的。蔣琬和費禕沒有諸葛亮那樣的絕對權威,至少在軍界是如此,所以他們要想順利地施政,必須舉起劉禪這塊黃金招牌,用皇帝的名義來鎮住軍界強人,這也是文官政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至於這個所謂的軍界強人,且不說蔣琬時代,在費禕時代,這個軍界強人實際上指的就是大將軍姜維。姜維是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繼承人,所以姜維對北伐有著一種天然的衝動。

在對待魏國的戰略問題上,費禕和姜維有著明顯的衝突,姜維是堅決的主戰派,而費禕則是個主和派。費禕曾經對姜維說過一段非常有名的話:“伯約成天鼓動北伐,我們比諸葛丞相何如?諸葛丞相五次伐魏,猶不能勝,何況我們?不如保境安民,守住咱這一畝三分地,就是天大的成功。至於北伐,交給子孫們辦吧。如果伯約一味主戰,萬一事敗,後果可不是你我等輩能承擔起的!”

從整個蜀漢五十年曆史上來看,費禕的戰略主張是蜀漢伐魏大目標的一種“逆退”,背離了蜀漢立國的根本。但現實一點講,費禕的保守又是非常明智的,魏蜀兩國實力懸殊實在太大,蜀滅魏的可能性有多大?估計差不多是猴子打敗老虎的可能性。

諸葛亮時代五次北伐,消耗了大量國力資源,對國力弱小的蜀漢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當初蔣琬放棄走中路的考慮,也是從蜀漢國力弱小的現實出發的。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但姜維卻堅持認為北伐可取,每每攘臂大言,要借羌胡之力,一舉克平隴右。費禕很討厭這個愣頭青,在他執政的五年裡,有意識地限制姜維的好戰思想。

蜀漢的大掌櫃是費禕,軍政財權一把抓,費禕每次撥給姜維的軍隊數量,沒有超過一萬人的。如果你姜伯約有本事,那就以弱勝強去吧,反正別想從我這裡拔毛。終費禕執政時代,姜維始終被費禕牢牢壓制,姜維窩了一肚子的火,但又無可奈何。

費禕執政的這八年(246—253年),正是三國時代相對比較平和的時期。三國之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內政上,比如魏司馬懿殺曹爽奪權,東吳孫和、孫霸爭儲,都發生在這個時期。

在諸葛亮、蔣琬執政時代,蜀漢國力沒少被折騰,確實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對一個國家來說,一味好戰是非常危險的,要知進知退。和平與戰爭的時機選擇,是一門藝術。

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費禕的執政方針有哪些改變?

費禕作為諸葛亮欽定的隔代接班人,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王夫之就說:“蔣琬死,費禕刺,蜀漢之亡必也,無人故也。”但蜀漢時代對費禕的評價卻不是很高,在延熙九年(公元246年)九月蔣琬剛死後,費禕濫施寬仁,無故大赦,遭到大司農孟光好一頓罵。

由於有了諸葛亮這塊政治模板,無論費禕做什麼,時人都會拿他們做比較。諸葛亮走的是法家路線,輕易不言赦,蜀人好評如潮。費禕站在了諸葛亮的對立面,自然不受當時人的好評。“蜀人稱亮之賢,知禕不及焉。”

而費禕恰好相反,他信奉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信條,他相信世界上只有好人,沒有壞人。不管是什麼人,也不管人家底細如何,只要費禕瞧得上眼的,就和人家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好不親熱。費禕的這種性格最終為他帶來了殺身大禍,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費禕在漢壽舉行新春宴會,所有頭面人物都到場吃喝。席間有一個前不久被姜維俘獲的魏國將軍郭循(也稱郭修、郭隨),趁費禕喝醉了酒,執刀上前,當場刺死費禕。

費禕為人過於豪爽,不察細務。郭循當初被俘後,本來是想刺殺蜀主劉禪的,但被劉禪身邊人發現了,沒能得手。以費禕的地位,應該是知道這件事的,怎麼就半點不設防?還是在於他相信一切的人性本能,尤其是新附降人,幾乎都可以不費力地接近費禕。對於費禕這種不論親疏皆可近之的性格,越巂太守張嶷就曾經敲打過費禕:“老兄你不要輕易相信那些降人,誰知道他們是不是魏國臥底?萬一他們要在你面前使壞,你能防得了嗎?”費禕把張嶷的善言當成耳旁風,最終喪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