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四川省一個縣,地處兩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600年!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是成都市,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

四川省一個縣,地處兩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600年!

其中,就筠連縣來說,人口超40萬,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北緯27°50′37“~28°14′28”,東經104°17′45“~104°47′20”之間。北界高縣,東接珙縣,南靠雲南省威信、彝良縣,西鄰雲南省鹽津縣。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筠連縣地處四川、雲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筠連縣這一建制始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首先,筠連縣隸屬於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地形整體呈南高北低態勢,系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東南部大雪山主峰海拔1777。2米;東北部騰達鎮沐灘河谷海拔368。5米,極差1408。7米。區內以縣城、巡司、筠連鎮古樓為中心的岩溶峰叢發育奇特,面積約36。86平方千米,有大小溶洞226處。筠連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長秋短、霜雪較少。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發展農、林、牧業及多種經濟作物。常年日照時數1064。4小時,佔可照時數的25%。常年平均氣溫17。6℃,年際變化小,最高年1998年和2002年18。6℃,最低年1976年16。8℃,相差1。8℃,月際變化大,最熱月7月26。5℃,最冷月1月7。3℃,差值19。2℃。就筠連縣的歷史來說,舊石器時代,縣境內即有人類活動。

四川省一個縣,地處兩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6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雖然秦朝將該地區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圖內,不過,該地區沒有正式的建制。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設立犍為郡(郡治今貴州省遵義縣西)。元封二年(前109年),犍為郡屬益州。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改犍為郡轄地為朱提郡,領朱提、漢陽、南昌、堂螂、南廣五縣,縣境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地。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合併建寧、雲南、古興、永昌四郡置寧州(州治今雲南省曲靖市),並分朱提置南廣,今四川省筠連縣一帶屬寧州南廣郡南廣縣。唐朝建立後,今宜賓市筠連縣一帶屬戎州僰道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戎州為南溪郡。德宗貞元四年(788),南詔歸附,筠地各州縣仍屬戎州羈縻。

四川省一個縣,地處兩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600年!

宋鹹平四年(1001年)將蜀地分為益、利、夔、梓四路,今縣境內各羈縻州屬梓州路(路治潼州府,今四川省三臺縣)戎州。宋朝末年,羈縻筠州、連州均屬潼川府路(原梓州路)敘州府(原戎州)所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於今縣境內合原筠州、連州而置筠連州,並領騰川縣(縣治今筠連鎮),不久省縣入州。至元十六年(1279),筠連州直隸敘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筠連州為筠連縣,縣治今筠連鎮,隸敘州路。由此,就筠連縣來說,已經有600多年的建縣歷史了。洪武六年(1373年),敘州路改為敘州府,筠連縣隸敘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降高州為高縣,將筠連縣、珙縣併入高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恢復設立筠連縣、珙縣,直隸敘州府。明正德十三年(1518)復置高州,仍領筠、珙二縣。

四川省一個縣,地處兩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600年!

最後,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將鎮雄、烏蒙、東川三府劃歸雲南省,今四川南部疆界基本確定。嘉慶七年(1802年),筠連縣屬四川省川南永寧道(道治瀘州)敘州府(府治宜賓市)。因此,早在清朝時期,筠連縣就位於四川、雲南兩省的交界處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永寧道為下川南道,筠連縣即屬四川省下川南道敘州府。到了1913年,筠連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道治瀘州)。1914年,改下川南道為永寧道(道治地同前),筠連屬四川省永寧道。1928年,筠連縣直屬於四川省。1968年8月,筠連縣屬四川省宜賓地區。1996年10月,撤銷宜賓地區,設地級宜賓市,筠連屬宜賓市管轄。如今,筠連縣總面積達1256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5。09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