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編者按

箕子與榆社有什麼關係?他在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榆社文學微信公眾號平臺在此推送著名作家、詩人陳瑞的又一力作《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請大家閱讀欣賞,感謝大家留言、轉發。

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作者|陳瑞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在家鄉榆社的歷史上,最有名而且又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旗幟性人物,是大名鼎鼎的箕子。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他生活在商朝末年,是昏庸無道的暴君紂王的叔父,他給中華民族文化殿堂裡做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留下了不朽著作《洪範九疇》,這篇著作使得他成為儒家學說的奠基人物。

箕子位尊權重,位居太師,是商朝統治者的中樞核心人物;

他出身王族,是商紂王的叔父,是貴族階層的領袖人物;

他學識淵博,思想、學識博大精深,是標準的大學者,大思想家。

他忠心耿耿於商朝,一心輔佐紂王,想為商朝的繁榮興旺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

可是事與願違,紂王花天酒地,根本聽不進他的忠言,反而信任善於阿諛奉承之人,使賢臣箕子無法施展自己的治國理政才能,反而受到了無窮的迫害。

面對紂王昏庸無道,身為紂王叔父的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司馬遷扛鼎鉅著《史記·殷本紀》記載了這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紂王不用賢臣,信任臭名昭著的費仲、惡來。費仲是個巧合逢迎“善諛好利”(善於溜舔又貪錢財)的投機性人物。他只會討好逢迎紂王的惡習,卻提不出任何有益於商王朝的建議。這樣的輔臣只能幫紂王的倒忙,促使他更加貪圖享受、花天酒地、荒淫無道。另一佞臣惡來更是給治國理政幫倒忙的把式,他沒有治國才能,卻善背後毀譏諸侯,使得紂王與臣下越來越離心離德,成為孤家寡人。在他兩人的倒行逆施幫助下,諸候離紂王越來越遠。政治越來越腐敗,朝野上下分崩離析。

“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大臣)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這裡說的是商紂王時期的兩件大事。第一件是,王子比干忠心諫阻紂王,希望他關注百姓,愛護黎民,好好治國理政。比干忠心,沒有得到應有回報。史載:“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稱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丞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受託孤重輔帝辛(殷紂王),先後輔佐殷商兩代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亙古忠臣”。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終年63歲。”最後因勸紂王改邪歸正,被紂王下令,逼迫比干自己剖腹挖心而死。

第二件是大臣商榮的進退。“商容,商末殷紂王時期主禮樂的大臣,著名賢者,因為不滿紂王的荒唐暴虐,多次進諫而被黜;一說他曾經試圖用禮樂教化紂王而失敗,逃入太行山隱居。”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像紂王這樣的帝王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親小人,遠賢臣“”不說,還別出心裁,設計了“酒池肉林”供自已享受,青銅柱下加火炭設計“炮烙之刑”,以鎮壓大臣的不滿。誰要提反對意見,就施以“炮烙”之刑。像箕子這樣的文人,在他眼裡更不在話下了。箕子屢次勸諫不聽,比干勸諫,他又把比干剖腹挖心,要看看賢臣比干是否心有七竅。箕子沒有辦法,便只好裝瘋賣傻,自願為奴。這樣紂王也不放過他,把他關到磨坊裡,讓他專與老驢為伍作伴了。

演義小說《封神演義》曾敷衍鋪陳了這一段極為精彩而觸目驚心的故事,雖然誇張帶上了十分濃厚的神話色彩,卻也把中國人的心中的善惡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

箕子的下場是悲慘的,迫不得已的。當時許多人勸他離去,他說:“做為人臣,勸諫君王不聽,因為這個離去是暴露君王不好而取悅於外人,我不忍心這樣做。”他只好披頭散髮佯狂而為奴(好人也逼得成了瘋子了),又無法掩飾自已內心的悲痛,便只好躲避起來 ,鼓琴以抒發自己悲痛的心理。

武王伐紂後,箕子被俘虜。作為商朝的重臣、宗親,他雖然被俘,但卻放不下自己商朝貴族的身份,不去拜見武王。他在感情上接收不了商朝滅亡已改朝換代的事實,在身份上無法為異姓王朝服務稱臣。武王知箕子這個賢臣熟悉治國安民有益於天下的道理,是難得的有治國理政理想信念系統理論的人才,他不計較箕子的行為,而是不惜屈尊下駕,親自驅車前往箕子的住所訪問了他。訪問前,有人不理解武王的舉動,向武王說,“箕子是亡國之臣,他有什麼理由不前來拜見大王,你下個命令叫他來就行了,為何不叫他來見你,卻要自己放下架子,以一國之君的尊貴身份去訪問他?”武王說是:“知天道的人,不敢隨隨便便居而致之。”可見箕子的才能學識、治國理論、道德學術在武王心中的地位,他深得武王尊重。

武王訪問箕子,箕子見他問的是“天道”,是治國治民、有益於天下國泰民安的道理,便把自己一生心血推衍增益成了文字著作的《洪範九疇》贈與武王。“洪”是大的意思,“範”是張的意思。“疇”是類的意思,洪範九疇大概傳說是大禹治理天下的辦法,大概到了箕子手裡,才由他整理,增減,成了系統的文字理論,是治理天下需要法子的九個類別而已。箕子應該是《洪範九疇》的整理者、著作人。遵從這個法子,國家就會興旺發達,人民就會安居樂業,《洪範九疇》這篇千古雄文,儲存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經典著作《尚書》裡面,是《尚書》中的核心篇幅。特別是他闡述的“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的理念,深入人心,奠定了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首要政治內容,成為民本治國思想的首要來源。

它提出的“五行、五事、八政、五祀、皇極、三德、稽疑、庶徵、五福”九個內容,系統地提出瞭如何治理國家的理論、方向、方法。用今天的話語翻譯它的這方面內容就是:“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辦好八種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則,第六是用三種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來排除疑惑,第八是細緻研究各種徵兆,第九是用五福勸勉庶民,用六極懲戒罪惡。”

它是中國最早的系統的治國安邦綱領性著作,《尚書》收有全文。它繼承發展了上古時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以德治國”理論,發展了只有順應天時、關懷萬民、君有君道、臣有臣規、民有民樣的系統治國理論,只有這樣,國家才會繁榮興旺、和諧發展。

全篇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理論性很強,說出了治國治民、君臣百姓都要有自己的行為規範,王有王道,臣有臣規,民有明紀,各行其道。各守其規,理論性很強,操作性也很強,君主如何對待王位,大臣如何輔佐君王,老百姓如何遵守法紀,都有極其簡練明確的論述。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君王的王道,應當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臣下應當:“無偏無陂, 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這些行為規範,今天讀來,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至於“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 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酞有為守,汝則念之。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這篇文章的核心部分是第五疇“皇極”,“皇極”就是皇帝治理天下必須遵循的法則。遵循這法則,國家就發展,人民就幸福。反之,則國家動亂,人民離心離德。統治就會分崩離析。

武王得到以後,當做至寶,認真品味,反覆琢磨,受益匪淺,於是成為天下有名君主,有位有位,流芳百世。周朝享有天下八百餘年,與遵遁沿著箕子的治理國家愛護黎民的民本思想仁政理念有很大關係,箕子的《洪範九疇》奠定了周王朝統治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政治基礎、發展基礎。

箕子獻出他的一生思考,幫助了周朝,是做出了自己思想上、感情上極大的犧性的,他從思想上、感情上不願意幫助自己的敵人,他無法接受和自己祖先背道而馳的現實。但他從理智上也知道,治理天下是需要有道德有作為的英明君主的,而周武王無疑是當時最合適的人選,時代、百姓、社會,天時地利人和,人心選擇了周武王,他也認定周武王是有道之君。所以他願意用自己的才華學識、才能智慧來幫助這個有道君主。儘管他曾經是自己的敵人,是訪問他的這個人率領軍隊推翻了箕子自己祖先建立的殷商王朝,可見箕子思想鬥爭之激烈。

史書記載:箕子以為,商朝已經從道義上、事實上都淪喪了,我還能妄為別人的臣僕?他從感情上是傾向於殷商的,他是殷商的子孫,所以他不能從事於周朝。周武王理解他的心情,便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把箕子封在了朝鮮。朝鮮半島至今留有箕子的遺蹟,箕子在朝鮮也不負重望,把個朝鮮治理地井井有條,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朝鮮到處都有商名臣箕子的痕跡。

箕子真是一代賢臣名相。箕子留在自己的祖國的,除了他的賢慧的名聲,以及那篇儲存在《書經》裡的光芒四射的論文,便是他的那大名鼎鼎但是很小的封地了,這便是現今的榆社,古代的“箕”。

《春秋左傳》載:“僖公(魯國的國君)三十三年,晉侯敗狄於箕。”杜預作《春秋集傳經解注》時雲:“太谷陽邑南有箕城。陽邑,陽處父之采邑。”

閻若琚《四書釋地》雲:“遼州榆社縣東南三十里有古箕城。”榆社正當陽邑之南、遼州之東南。杜預,閆若琚言之有據。榆社舊志載:箕城,在縣東三十里,即今講堂鎮。所以清朝光緒年間上海人葛士達來榆社當知縣時,便有“枌榆零落商封舊”的感概。箕子雖然被周武王格外施恩答應了箕子不當周朝之臣的願望,把他封到了朝鮮。可箕子雖然身在異國,並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心仍然想念著自己的家鄉。

後來,他經過了好多年的歲月,淡忘了周王朝與他之間的亡國滅種之恨,回到了故國,看到殷商王朝自己曾經獻過心血的廢墟,感慨叢生,便吟寫了很有名的《麥秀詩》,睹物生情,百感交集,想大聲哭,又不可;想悄悄飲泣,又覺得似婦人行為。他只好吟道:麥秀漸漸兮禾麥油油,彼狡竟兮不與我好兮。充滿了怨恨失望之情。“彼狡竟”,說的是對方哪個不聽話狡猾的兒童,不聽從他的意思,毀壞了麥田禾苗莊稼,既是觸景又是感嘆,失望。亡國之民,不好作呀!

儘管周王朝給了他好多優待,但他仍然難以忘記故國呀,所以有以上感慨是應當的。箕子是個多情多義有情有義的人,雖然他的侄子紂王不聽他的話,導致了殷商的滅亡,但他是懷念故國的,故國之情不可忘,有知有識、膽略才智超群拔萃的箕子啊,你究竟一片忠心得到了什麼待遇,就是在紂王這個天下第一混蛋面前佯狂為奴,裝瘋賣傻,就是偷悄悄地躲開眾人單獨鼓琴而悲,就是向自己的敵人獻上自己的治國治民心血傑作,就是迫不得已到異國他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作為海外遊子回來路過故地時想哭不敢哭,不能哭只能作首小詩抒發心中怨恨?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箕子是個理想化、情感化、理智化都太強的人物,他是個知識分子的貴族,貴族身份限制了他,知識分子的品格心理也束縛了他。他畢竟沒有成功。箕子之後,箕國作為地名作為一個區域存在了很久,直到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左傳》多次記載:北狄侵於箕,晉侯敗狄於箕。《東周列國志》更是有聲有色地寫了晉名將先軫敗狄於箕,拒敵於箕,又因曾經唾過晉襄公的臉而無顏見晉襄公,於是自己除去甲冑,自盡於箕的驚天動地的事蹟。

箕城的歷史是光榮的。箕城因箕子這個賢人封於此而名來於此而光榮,可能這個榆社歷史上最早的賢人品行性格才識影響了“箕人”。榆社因箕子而驕傲,因《洪範九疇》而厚重。無疑,箕子是榆社人文歷史的榜樣、楷模。而《洪範九疇》無疑就是榆社歷史文化的光輝無比的旗幟,文章中闡明的中華民族最早的治國治民的道理,直到今天都有其不可泯滅的意義。《洪範九疇》是中國最早的政治思想理論奠基之作,是中華民族歷史傳統文化領域最具學術意義的開山作品,是人類精神文明最早的典範之作。光照萬代,影響深遠,無法泯滅。繼承、挖掘、研究、弘揚這一理論著作,無疑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箕子是中國政治理念的先驅,是中國道德規範的榜樣,他的影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國學者、中國才子。可以說他是賢人、聖人。賢人是學識楷模,聖人是道德榜樣。世上有了賢人、聖人,人們就不會愚味,就不會不學無術。知識使人進步,楷模使人文明。治國治民需要賢人、聖人,這個理論是有獨特的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意義的。

也許,人們會在《洪範九疇》中尋找,探討治國理政的道路、理論、方法、措施的,它直至今天,也有繼承弘揚發展的現實意義的,它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殿堂裡光芒四射的優秀篇章。

《洪範九疇》,深遠廣泛,無邊無際,深如大海,廣如藍天,邊際如天地。

這就是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它是人類精神文明殿堂的瑰寶。學習它,繼承它,發展它,很有好處。

如果說,箕子是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學術領域旗幟性人物,那麼《洪範九疇》就是旗幟性著作。榆社因此而驕傲,而自豪!

作品連結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政績留山河,聲名昭天地

【榆社文學|陳瑞專輯】家鄉榆社的偉大歷史人物箕子

陳瑞1955年3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榆社縣人。先後任晉中文聯辦公室副主任、組聯部主任、《鄉土文學》副主編、晉中市文聯副主席,晉中市政協文史委主任。曾出版詩集《不到黃河》《生命如斯》《陳瑞詩歌精選》、散文集《長天數雲錄》,傳記文學《大美蒼松——社會主義實幹家李鎖壽》。並有各種作品散見於海內外各華文報刊。先後受省、地兩級3次表彰,獲文學獎10餘次,現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詩人協會會員,曾任山西省文聯主席團委員、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山西省作協詩歌工委晉中分工委主任、山西省晉中詩歌協會會長。

榆社文學微信公眾號平臺

主辦單位:榆社縣作家協會

主編終審:水銀月亮

本期主編:水銀月亮

主要成員:水銀月亮 滄浪之水

輕風 楓 一聲輕嘆

聲 明: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轉自榆社文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