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一個國家的國歌往往由兩部分組成:歌詞和旋律(曲調)。

一般來說,國歌只屬於一個國家。但也有例外,希臘和塞普勒斯的國歌《自由頌》同詞同曲,是世界上少有的”共享國歌“現象。

芬蘭國歌

《我們的國家》

和愛沙尼亞國歌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歌詞不同,但曲調卻是一樣的。這是國歌世界上少有的“共享旋律”現象。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共享國歌旋律的芬蘭(左)和愛沙尼亞

從地圖上看,芬蘭(人口550萬,面積34萬平方千米)和愛沙尼亞(人口133萬,面積4。5萬平方千米)雖不接壤,但隔海相望。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就位於芬蘭灣的兩端,兩國首都相隔85公里。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隔海相望的首都

那麼,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兩個國家的國歌共享旋律呢?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綠色)和愛沙尼亞(橙色)

一、難兄難弟

現代歐洲有44個國家(不包括土耳其),絕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屬

印歐語系

但芬蘭、愛沙尼亞和匈牙利這三個歐洲國家是例外,他們的語言屬於

烏拉爾語系

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祖先,生活在歐亞交界處的

烏拉爾山脈地區

。公元前2000年,因為亞歐大陸氣候變冷,烏拉爾人陸續向歐洲大陸遷徙,尋找新的生活區域。

他們一路遷徙到波羅的海的芬蘭灣南北兩岸一帶。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烏拉爾語系分佈圖

遷徙到波羅的海的烏拉爾人中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到公元500年前後,芬蘭灣北部芬蘭人進入到鐵器時代,成為了烏拉爾人中最強的部落之一。

芬蘭灣南部的部落逐漸形成了愛西提(Aestii)部落。後來,愛西提逐漸演變成為了本土名字“Eesti”,即愛沙尼亞(Estonia)。

他們遠親——匈牙利人離開烏拉爾山地區的時間較晚。直到公元7世紀時期,匈牙利人才開始向西遷徙。到公元8世紀時期,他們遷徙到多瑙河中游平原。公元9世紀末,建立了匈牙利。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匈牙利人劫掠歐洲

烏拉爾人遷徙到芬蘭灣兩岸生活時,無論是日耳曼人、還是斯拉夫人都沒有到達這裡。

公元9世紀,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移到了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後來的數百年裡,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幾乎“基督教化”,完成了向封建文明國家的轉變。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公元9世紀的波羅的海沿岸民族構成

但無論是芬蘭人、還是愛沙尼亞人,都因為距離歐洲文明中心較遠,依然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他們被基督教國家視為“未開化的土地”。

公元11世紀時期,歐洲在教皇的支援下發起了“十字軍東征”,征服被異教徒佔領的中東地區,以及未開化的土地。

其中,瑞典人(日耳曼維京人的一支)的征服方向就是“未開化的土地“——芬蘭。

1157年,瑞典兼併芬蘭,然後透過移民、派遣總督的方式,直接統治芬蘭。在瑞典的影響下,13世紀芬蘭全境皈依了基督教。

但此時的芬蘭語停留在口語階段,尚未形成書寫體系。這為瑞典壟斷《聖經》提供了便利。在6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芬蘭一直受瑞典的影響,瑞典語成為芬蘭的“官方語言”。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瑞典征服芬蘭

與芬蘭相比,愛沙尼亞的命運相對坎坷。12世紀時期,“北方騎士團”開始征服波羅的海東岸的未開化土地。

到13世紀時期,北方騎士團佔領了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也皈依了基督教。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北方騎士團征服愛沙尼亞

14-17世紀,丹麥和波蘭相繼佔領愛沙尼亞。多次淪入異族之手,激起了愛沙尼亞人的鬥爭。愛沙尼亞語成為了愛沙尼亞人的民族認同的工具。16世紀時期,愛沙尼亞語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體系。

但此時的芬蘭受強勢的瑞典影響,瑞典語為主要書寫工具,芬蘭語停留在口語階段。

17世紀時期,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波蘭和瑞典爆發戰爭。瑞典擊敗波蘭,奪取了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波羅的海東岸地區。

瑞典在波羅的海的霸權,在18世紀面臨著來自俄國的挑戰。

芬蘭和愛沙尼亞成為了瑞典、俄國博弈的前沿陣地。

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1700年,俄國和瑞典爆發了“大北方戰爭”。俄國戰勝瑞典,奪取了包括波羅的海在內的大片芬蘭灣沿岸的土地。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大北方戰爭後,瑞典把愛沙尼亞附近割讓給俄國

1712年,出於奪取波羅的海海洋霸權的需要,俄國甚至遷都芬蘭灣地區的聖彼得堡。

俄國的政治中心和芬蘭已經近在咫尺,俄國對芬蘭也勢在必得。1808年,俄國和瑞典再次爆發戰爭。俄國奪取芬蘭。

至此,芬蘭和愛沙尼亞的主人都變成了俄國人。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1809年,瑞典將芬蘭割讓給俄國

二、表達民族感情的旋律

芬愛因為距離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很近。因此,如何處理兩個民族成為了俄國統治者重視的問題。

18世紀初奪取愛沙尼亞後,俄國一直將其視為自己的領土。當地的政府官員由沙皇直接任命,全面推行俄語。19世紀時期,愛沙尼亞語被俄國當局禁用,俄語成為當地唯一允許使用的官方語言。

與被列強輪番統治的愛沙尼亞不同,芬蘭長期只受瑞典的影響。瑞典文化植根於芬蘭人的生活中。俄國對芬蘭採取了與愛沙尼亞不同的策略,即給予更多的自治權、鼓勵芬蘭本土文化的發展,以實現“去瑞典化”。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大公國國旗

在“芬蘭化”的推動下,大批芬蘭語文學出現。1835年,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的出版,帶動了芬蘭語從口語層面向書寫層面轉變。

俄國在芬蘭推行“去瑞典化”,反而引起了芬蘭一些瑞典族裔的不滿。1848年,瑞典裔詩人魯內貝里用瑞典語寫下了長詩《我們的國家》。這首長詩裡,他透過描寫“北方國家”的美麗,富饒以及對於“北方國家”的熱愛,為之奮鬥。但沒有具體指這個“北方國家”是哪一個,也沒有特指芬蘭。

1848年,芬蘭當地的瑞典裔作曲家帕修斯為這首長詩譜上了充滿北歐田園牧歌風情的旋律。代表“北方國家”之美的歌詞,加上北歐風情的音樂,使得該曲目的影響力不僅在芬蘭地區傳唱,也在北歐其他地區廣泛傳唱。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詞作者雕像

但歌曲的傳唱也讓俄國統治者認為瑞典文化依然在芬蘭有強大的影響力。俄國決定透過復興芬蘭語的方式,打壓瑞典語。

1863年,沙皇宣佈芬蘭語和瑞典語地位相同,鼓勵地名、人名的芬蘭化。更多的歌曲的歌詞逐漸被翻譯為芬蘭語。1867年,《我們的國家》歌詞被芬蘭作家翻譯為芬蘭語。芬蘭語的歌詞明確將“北方的國家”定義為“芬蘭”。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國歌歌詞的第一節

由於民族、文化、語言相近,因此復興後的芬蘭的文化,尤其是《我們的國家》這一被芬蘭人喜愛的旋律,更容易被愛沙尼亞人接受。

1869年,愛沙尼亞民族作家約翰·沃德馬·傑森給這首曲目寫上了愛沙尼亞語歌詞《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在《我的土地,我的歡愉》中,傑森表達了“愛沙尼亞人永遠忠於這片土地的情感”。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愛沙尼亞國歌歌詞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以及《我們的國家》雖然歌詞不同,但其旋律卻被芬蘭人和愛沙尼亞人視為表達民族情感的載體。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曲作者帕修斯

俄國在統治芬蘭、愛沙尼亞之時,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19世紀末,俄國建立了北起芬蘭、南至黑海的多民族國家。

這些民族中,芬蘭獲得的自治程度最高。這引起其它民族的不滿。芬蘭和愛沙尼亞民族相似。芬蘭語、芬蘭文化的復興,使南岸的愛沙尼亞也蠢蠢欲動。他們甚至提出了要與芬蘭合併的想法。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一戰前,俄國在東歐的民族構成

芬蘭和愛沙尼亞如果合併,勢必會威脅到俄國首都聖彼得堡的安全。19世紀末,俄國開始收回芬蘭的自治權,加緊對芬蘭的“俄羅斯化”。

此舉點燃了芬蘭人的怒火,相似的遭遇的愛沙尼亞人也加入其中,支援芬蘭人的鬥爭。《我們的國家》和《我的土地,我的歡愉》相同的旋律,配上不同的歌詞,成為了兩個相似民族的抗俄工具。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1904年,芬蘭人刺殺俄國總督

三、一首旋律兩國用

俄國統治下的少數民族的命運,在一戰迎來了轉機。1914年,一戰爆發。俄國參與到了一戰之中,對德作戰。然而,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俄國因為陷入一戰的泥潭,社會矛盾再次被激化。

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封建沙皇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政權。8個月後,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蘇維埃政權成立之時,便面臨著封建勢力、一戰的外部勢力、資產階級壓力的三重壓力。

為了穩住國內局勢,蘇俄和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蘇俄承認芬蘭到黑海地區的少數民族獨立,換取蘇俄退出戰爭,全力解決國內問題。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佈列斯特和約》,蘇俄失去的領土(粉紅色)

芬蘭、愛沙尼亞均取得了獨立的機會。獨立後的芬蘭和愛沙尼亞面臨著強敵環伺的局面。芬蘭國內有兩股勢力——協約國支援的白色芬蘭,和蘇俄支援的紅色芬蘭。

最終,白色勢力戰勝紅色勢力,奪取芬蘭政權。芬蘭和蘇聯的矛盾日趨嚴重。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內戰

1918年11月,蘇俄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和約》,意圖收復愛沙尼亞。蘇俄此舉遭到了愛沙尼亞人的抵抗。

芬愛的民族相似性,使得大批芬蘭志願者支援愛沙尼亞的抵抗。愛沙尼亞人擊退了蘇俄的入侵,迫使蘇俄於1920年承認了愛沙尼亞獨立。

1920年,愛沙尼亞制訂憲法,宣佈將《我的土地,我的歡快》定為愛沙尼亞國歌。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1918年,愛沙尼亞第一次獨立

芬蘭獨立後沒有規定國歌,《我們的國家》能夠更好地表達民族情感,在外交、奧運會等體育賽事被視為芬蘭的“事實國歌”。

由同一人作曲,不同人作詞的歌曲,成為了兩個國家的國歌。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2020年歐洲盃的芬蘭比賽

芬蘭1917年和愛沙尼亞1920年的獨立,是兩個國家數個世紀以來實現的第一次獨立。但兩國時刻面臨著被蘇聯吞併的危險。

為了防止被吞併,一些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民族主義者提出了“大芬蘭國家”(與芬蘭有相似民族文化的“烏拉爾語系”人群)。

因為愛沙尼亞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因此“大芬蘭主義”在愛沙尼亞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大芬蘭構想圖

但“大芬蘭主義”在20世紀30-40年代走向破產。20世紀30年代,德國引起了歐洲的不安。1939年,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透過這一條款欲向西擴張,意圖將北起芬蘭、南至黑海一帶再次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1939年10月,蘇聯全面控制了波羅的海三國。次年,蘇聯乾脆宣佈吞併了三國。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蘇聯佔領愛沙尼亞

蘇聯又向芬蘭提出割讓領土的通牒,但被芬蘭拒絕。蘇芬爆發戰爭。雖然蘇聯戰勝了芬蘭,但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二戰後,波羅的海三國喪失了獨立地位,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所有歐洲鄰國中(不包括挪威),只有芬蘭最終沒有成為蘇聯的一部分。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但芬蘭的獨立是有條件的,即不加入北約、保持中立。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蘇芬戰爭

二戰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命運截然不同。芬蘭繼續保持獨立國家的地位,但是愛沙尼亞再一次淪為蘇聯控制的加盟國。愛沙尼亞曾經的國歌《我的土地,我的歡愉》被列入禁歌。

在蘇東劇變、蘇聯解體的浪潮下,1990年,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1991年8月,愛沙尼亞宣佈脫離蘇聯獨立。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1991年,愛沙尼亞獨立

再次獨立後愛沙尼亞,恢復了1920年確立的國歌《我的土地,我的歡愉》。自此,這曲由帕修斯作曲的歌曲再次成為愛沙尼亞和芬蘭的共享旋律。

愛沙尼亞獨立後,把與自己同源的芬蘭視為重要的夥伴。芬蘭的經濟在蘇聯解體後走向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2021年,芬蘭人均GDP高達5。1萬美元,成為世界高收入國家。愛沙尼亞經濟也在蘇聯解體後高速發展,人均GDP為2。3萬美元,但依然遠遠落後於芬蘭。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芬蘭,高收入國家之一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隔海相望。兩國都加入了歐盟後,人民可以自由相互往來,僅需2小時的輪渡成為了兩國交通往來的重要工具。

如今,芬蘭人樂於去對岸旅遊、購物,享受更低廉的物價。而愛沙尼亞人則願意前往經濟發達、文化相近的芬蘭去工作和生活。

共享國歌: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國歌,為什麼共用一首旋律?

▲隔海相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