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漢末三國時期的軍事集團首領中,曹操無疑是最成功的一位,他既沒有袁紹那樣四世三公的門第和聲望,也沒有劉備這種“漢室宗親”的旗號可打,還被指斥為“贅閹遺醜”(宦官之後)。

首倡義兵討伐董卓時,曹操甚至在自己的家鄉譙縣都無法立足,不得不帶著散盡家資招募來的幾千士卒投奔陳留太守張邈。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然而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戰,曹操先後剿滅呂布、袁紹等群雄,統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後來的西晉王朝正是脫胎於曹魏版圖進而統一天下。

可以說,除了滎陽之戰(戰董卓)和赤壁之戰(戰孫劉)遭遇過大敗之外,曹操一生的軍事謀略都是十分成功的。所以,陳壽寫《三國志》時說曹操是“超世之傑”絕不僅僅是拍馬屁,而是真心欽佩。

不過,曹操打起仗來卻有一個軟肋,什麼軟肋呢?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這還得從曹操早年的經歷說起。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借父親曹嵩被殺之機攻掠徐州,原本已經攻下十餘縣的曹操卻因軍糧將盡被迫撤軍。

第二年曹操捲土重來,結果卻被陳宮、呂布抄了後路,大本營兗州失守,曹操率軍回援,再次糧盡。這個時候袁紹趁機派人前來遊說,提出以曹操家人作為人質,換取軍事援助。曹操一時被說動,幸得程昱勸阻,曹操才打消了投靠袁紹的念頭,遣散了新招募計程車兵,勉強度過這次危機。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走到半道軍糧又吃光了(《三國志》:“會太祖為兗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將千餘人皆無糧”),如果不是新鄭縣令楊沛送來幹椹,曹操此行怕是要餓死在半道。

糧草對行軍打仗的制約,讓曹操深有感觸。他在寫《孫子注·作戰篇》時,還特意算了一筆賬:“石者,120斤也。轉輸之法,費20石得一石”。每運輸1石軍糧,就要消耗20石。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所以,曹操打仗時,不喜歡長線作戰,而是奉行“征戍未息,宜實郊遂之內,以制四方”,《三國志·裴注》在總結曹操成功的經驗時,也提到:“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這一戰略在曹操軍事生涯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官渡之戰,曹操將防線從距離許都225公里的黎陽撤退到了距離許都100公里的官渡,增加了袁紹補給線的長度。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龜縮戰略”固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軟肋也暴露無遺,即遇到死磕的對手時,特別容易丟城失地。比如在取得漢中之後,司馬懿和劉曄都建議趁劉備立足未穩,攻入蜀地。曹操卻說:“吾軍少食,不如速還。”

曹操與謀士的這段對話,揭示出曹操對漢中持“放棄”態度。這倒不是因為曹軍真的缺糧,漢中之戰爆發前,曹操已經在北方屯田近20年,積攢的糧草遠非劉備所能比的。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曹操認為戰線太遠,糧草運輸耗費太大。當然,曹操陣營對於漢中的戰守態度,蜀漢方面是不得而知的。

不過,蜀漢陣營中卻有一個人識破了曹操的軟肋,這個人就是法正。法正認為曹操“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強烈建議劉備進取漢中。

曹操打仗有個軟肋,蜀漢陣營只有1人識破,可惜死的太早

只可惜,法正在打完漢中之戰第二年就早早死去,蜀漢陣營中再無一位善奇謀的一等謀士輔佐劉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