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權謀三國:高手戰鬥爭之前,都已經打了三輪了,新三大戰役出爐

【出處】《資治通鑑》第63卷 漢紀55

【原文】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操應袁紹,紹遣劉備將兵助闢,郡縣多應之。紹遣使拜陽安都尉李通為徵南將軍,劉表亦陰招之,通皆拒焉。或勸通從紹,通按劍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即斬紹使,送印綬詣操。

【譯文】汝南郡的黃巾軍首領劉闢等背叛曹操,響應袁紹,袁紹派遣劉備統兵去援助劉闢,周圍的郡、縣紛紛起來響應。袁紹派使者委任陽安郡都尉李通為徵南將軍,劉表也暗中派人來招李通,李通一概拒絕。有人勸李通與袁紹聯絡,李通手按劍柄叱責說:“曹公明智,必然平定天下;袁紹雖然強盛,終究會敗在曹公之手。我誓死不二。”隨即殺死袁紹使者,把袁紹送來的印綬上交給曹操。

【解析】正是官渡大戰的前夕,袁紹和曹操雙方,都為即將到來的戰鬥準備著,一場正式的鬥爭拼的是實力,是謀略,是時機,但是在熱戰之前,高手都在打這三大戰役:

1、輿論戰

但凡有點社會經驗的都知道,打架都是從對罵開始的,這就是最為原始的輿論戰。輿論戰的目的,很多人都誤以為就是貶低對方,其實這個並不準確,也沒意義,敵人都不是被罵倒的,敵人根本不聽你說什麼。輿論戰的目的主要是三個,首先是堅定自己內部人的信心,郭嘉的十勝十敗宣傳,其實不是說給別人聽的,而是說給自己人聽的。李通就是被這種輿論洗腦,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其次是影響、分裂敵人內部的共識,讓其產生內耗的苗頭。最後是,說給第三方聽,讓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讓自己處於正義的地位,尋求支援力量。

2、外交戰

輿論戰發動之後,各種說法就會被公開,喧囂塵上,每個人都會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勢力的評估,未來的得失來看待這些說法,然後就會進入新一輪的鬥爭就是外交戰,鬥爭雙方,都會派出自己的說客,來具體的修正第三方的想法。因為輿論只能讓他自己思考,但是外交可以讓他們明白具體的得失。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第一、能夠許諾具體的利益,共享未來勝利果實,拉攏堅定的盟友。第二、即使不能拉攏過來,也儘量讓這些勢力中立。第三,即使他們不合作不中立,也儘可能的延緩他們的合作時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聚集能量的時間。

3、策反戰

外圍打過之後,鬥爭都是深入到內部。暗戰才是最經典,最精彩的,因為策反工作,是個最具風險的工作,也是收益最大的工作。每個敵人的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前途的判斷,所以見縫下蛆,是權謀家最擅長的手段。這個策反,兩個作用,一個是讓敵人內部分裂;另一個是讓內部的互相猜忌,上下相疑;袁紹是有成果的,汝南郡的黃巾軍首領劉闢等背叛曹操。而李通是個高人,立即殺死使者,向曹操表忠心。很多人不懂這個,而被猜忌。劉表的出現,也提醒我們,鬥爭的雙方,一定要注意有第三方在活動,想做背後黃雀。

上述三大戰役完成之後,實力才會明確,勢力範圍才會清晰,內部才能穩定,才會正式的進入到面對面的對決。不過最後,可能會有人有疑問,不是說兩軍交戰不殺來使嗎?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保持溝通渠道,是為了避免熱戰,或是鬥爭之後能夠坐下來談利益的機會。但是,外交是一把手的權力,作為下屬,一定要明確,私下交往就是背叛,必須殺了使者或是交給領導處分。還有一種情況,敵人的關鍵智囊過來探虛實,一把手必須殺了他。才能摧毀敵人信心。所以,一句不殺來使,就奉為圭臬,這就是僵化理解權謀了,實事求是是活的靈魂,就是這裡!

更多幹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權謀智慧”——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