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一提到“奴才”,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那些地位低下的僕人,毫無尊嚴與自由,任主人呼來喚去。如果,有人罵你奴才甚至是狗奴才時,簡直如被問候了祖宗一般屈辱。我們如今看過的大量清宮戲中,戲裡人皆自稱“奴才”,看上去十分卑微,但實際上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人可能連自稱“奴才”的機會都沒有。

將“奴才”一詞與“臣”放一起對比,用我們當今的目光去看,無疑是覺得“臣”更加高貴些。在漢代,能自稱“臣某某”是極大的光榮,為權臣的特權。至於說“奴才”,有關“奴才”這一詞最早的記載,還是在《晉書》之中,劉淵訓誡司馬穎的經典名言:“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奴才也!”但是,自稱這一現象,在明代以前簡直聞所未聞。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最早比如司馬相如、韓愈等人的奏章內曾自稱過臣妾,但是,這也只是諛詞罷了,未曾以書銜。講到明朝的官僚體制,大體是戒備森嚴吧,有東廠、西廠、錦衣衛、內行場等具有特色的特務機構,而這些機構的一把手通常都是太監,在現代很多影視裡太監都自稱“奴才”。然而,實際上當時的太監都是自稱為“廠臣”或者“內臣”,而大臣們是自稱為“臣”的。

不過,清朝倒是有資料《稗勺》中雲:“明代宦官,對上稱奴儕”,有人可能就要質疑了,別欺負我不懂文化啊!我可是知道“儕”是通假字,念chai(二聲),所以,“儕”和“才”不過是古今漢語之別罷了。那麼,接下來作者可就要打你臉了,人家又清清楚楚地在後面寫了:“今人訛儕為才雲,是不讀書之甚者。”

滿清入關後,因民族文化不一樣。清人不僅強迫漢族人剃髮、更改著裝,還大興文字獄,玩起了思想禁錮、尊卑分明那一套,可謂是對“肉體”和“思想”的雙重壓榨。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清朝前期的制度基本是明朝制度的延續,此時,皇宮中還只有宮女和太監自稱“奴才”。到了雍正時期,這時的思想禁錮已經很嚴重了,光從以前的站著上朝到現在“皇帝專屬”軍機處的成立,官員不僅提出自己意見的權利被剝奪,甚至,需要“跪受筆錄”。日常生活的言語更是謹慎,畢竟,“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種隨性抒情的詩句,都能被斷章取義。

所以,很可能哪句話說不對勁,就觸動了皇帝敏感的神經,從而倒了大黴。因此,朝中阿諛奉承的風氣日漸嚴重,以至於,大臣們為了討好皇上,極力放低自己的身段,甚至,自稱“奴才”來顯得自己比別人更忠心。一開始,這個自稱“奴才”的風氣只是在一些王公、大臣、旗主的家臣身上出現。之後,王公、大臣、旗主們聽著開心了、舒服了,也逐漸開始向上效仿。

一層一層直至對皇帝和嬪妃面前如此自稱,這個稱奴的風氣也就大範圍地蔓延了起來。“奴才”這一詞也開始逐漸變了味兒,成了邀寵和表忠心、關係親近的代名詞,由此可見,“錢”和“名利”是多麼地腐蝕人心啊!為了地位連最基本的人的尊嚴和臉皮都不要了!乾隆大家是很熟悉了,人一老就喜歡聽好話嘛,乾隆老爺子也不例外。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可以說,自稱“奴才”成為邀寵專用名詞這個風氣就是由他開始的。

他甚至為此專門頒發了諭旨,大體內容是說:“啊,你們這些大臣奏事,有的稱臣有的稱奴才,沒一個統一規劃,這樣吧,百官無論文武,以後,頒行公事摺奏時自稱臣,平時請安啊、謝恩啊、或者尋常摺奏時,就自稱奴才好了。”自此,這一稱呼就有了公私之分。

可別小看這一道諭旨,裡面可是包含著乾隆老爺子的御臣智慧,於公稱臣,代表為國家辦事時你是臣子,於私稱奴,則意味著私下裡你是我的私奴。請注意,這裡的“私奴”可不是什麼貶義詞,它其實代表著乾隆老爺子對滿洲人莫大的恩寵。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可是,世界上總是有些傻子容易犯錯。頒發諭旨十幾年後,涼州鎮總兵喬照在對乾隆的奏謝折中自稱“臣”而非“奴”。

這下可觸了皇帝的黴頭,對其嚴旨申飭,聖旨裡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一直以來都是這個定例,臣僕雖為一致無輕重之分,但是,具體該怎麼叫,你喬照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卻妄行無忌,可以見出你為人氣量狹小,容易自滿!”

這一段話的隱意自然就是:“你們這些滿洲大臣本質上就是我的私奴,自稱聲奴才還委屈你們了不成?”乾隆這段話不僅是敲打,更是一種防範武將的方法。後來,乾隆的孫子道光帝也專門下旨規定總督、巡撫等文臣於公稱臣,於私稱奴,但是,對武將卻沒多做要求。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難道滿洲武將就更特殊、地位更高麼?

事情很快就有了解答,一年後,道光帝面對西寧辦事大臣穆蘭岱,陳述當地事宜的奏摺裡自稱“臣”的行為大為光火,稱其“沾染漢人習氣”。原來,原先道光帝未提及只是預設武將為家奴而已,此事之後,他更是下發諭旨規定:武將於公奏摺則需要稱“奴”。

不過,讓人疑惑的一點是:為什麼穆蘭岱稱“臣”會被道光帝罵是“漢人習氣”呢?難道在清朝,漢人是不可以稱“奴”的嗎?

這還真是!

滿洲皇帝覺得“奴”有親近之意,不想要漢人稱“奴才”,漢人只能自稱“臣”,而滿人才有稱“奴”的權利,所以說,那個專制年代,身為漢人想自稱個“奴”也是件幾乎不可能的奢侈時期呢!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

中國古代有一種稱呼,本來是一種恥辱,卻被當時的人當成一種光榮

不過,隨著官員稱謂的演變卻是發人深思的,“存滿洲舊體”看似是維護八旗舊俗,但客觀上卻區別了滿、漢身份,說白了,就是清廷並沒有真正的滿漢一家,只有“奴才”才是最可信的,漢“臣”則是比“奴才”低一級的打工仔而已,還沒有當“奴才”的人受重視。

不過,以今人的眼光來看,這份叫“奴才”的恩寵還是帶有了皇權專制下產物的意味。1907年,漢臣聯名上“滿漢平議”折,提出無論滿漢不得再用“奴才”字樣。清廷拖到1910年才同意推行,但隨後清王朝即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規範稱呼只是一場文字遊戲罷了。

所以,還是好好珍惜我們現今的這個人人的平等年代吧!

參考資料:

【《晉書》、《稗勺》、《文獻論叢》曹宗儒《總管內務府考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