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齋主說史”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的當天,愛因斯坦成功逃離德國

1933年,愛因斯坦逃離納粹德國,前往美國。

愛因斯坦的逃離對全世界的科學界來講是一個重大標誌性事件。大家知道,之前德國是全世界科學最發達的國家,在1933年,也就是愛因斯坦逃離的那一年,美國總共才有五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獎,而德國這時候已經有三十一個人得過諾貝爾獎了,是美國的六倍。

愛因斯坦永久放棄德國國籍72年後,德國決定將2005年命名為“愛因斯坦年”,將愛因斯坦的政治信條刻在政府大樓上:“國家是為人而設立的,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

愛因斯坦是個大牛人,但我認為他最牛的地方不是發現了相對論,而是他對政治的高度敏感。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國總理,德國進入納粹時代。就在同一天,愛因斯坦攜妻子愛爾莎一道,成功逃離德國,踏上了去美國訪問的旅途。

“齋主說史”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的當天,愛因斯坦成功逃離德國

納粹對猶太人的歧視、迫害,早在希特勒攫取最高權力前就已經開始了,只是程度遠沒有後來那麼嚴重,但愛因斯坦還是從一些納粹的日常表現中看到了危險。

1931年,在一封寫給朋友的信中,愛因斯坦表明了自己想要放棄德國國籍的想法。“議會的解散,經濟的崩潰,納粹分子的巷戰,共和黨的軟弱,所有這些預示著將要到來的災難。”

在希特勒還沒有執掌政權時,愛因斯坦就在考慮永久地離開德國了。

希特勒一上臺,便立即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清除猶太人的文化影響。

1933年3月2日,愛因斯坦,還有一批藝術家和作家,遭到了納粹黨報《民族觀察者》的猛烈抨擊。

遠在美國的愛因斯坦拒絕了德國大使讓他返回德國的命令,而是乘船返回歐洲,於5月26日到達布魯塞爾的德國公使館,交還護照,宣佈放棄德國國籍。

“齋主說史”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的當天,愛因斯坦成功逃離德國

從這一刻起,愛因斯坦永遠地與德國斷絕了關係。

與愛因斯坦同樣對納粹有清醒認識的人還有德國的哲學家卡西勒。1933年春天,希特勒當上德國總理不久,卡西勒就洞察了納粹的本質,他毫不懷疑納粹會做出任何瘋狂的舉動。將猶太人趕盡殺絕,是納粹黨的目標,這一目標也從來沒有改變過。

卡西勒私下對妻子說:“我們這種人在德國沒有什麼可追求,也沒有什麼可期盼的了。”

又說:“我猜想這個政權將持續十年,但是它激起的邪惡可能持續一百五十年。”

1933年5月2日,希特勒當上德國總理後的第四個月,卡西勒辭去漢堡大學校長職務,及時逃離了德國,他先是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後又去了瑞典和美國授課,1945年在紐約逝世。

當戈培爾焚書的訊息傳到另一位思想巨匠弗洛伊德耳裡的時候(弗洛伊德的書也在焚燬之列),生活在維也納的弗洛伊德頗為天真地說:“他們進步多了!要在中世紀,他們燒掉的就是我了,如今他們只燒我的書就感到滿意了。”

“齋主說史”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的當天,愛因斯坦成功逃離德國

此時的弗洛伊德認為納粹只會焚書,不會燒人。

至少,作為奧地利公民,弗洛伊德認為自身是安全的。但弗洛伊德的天真很快就碎了一地。

1938年3月11日,德軍侵入奧地利。

朋友最終用“泰坦尼克號”上二副的故事說服了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終於下定決心帶全家移民英國,但此時已經困難重重了。萬幸的是,國際社會對弗洛伊德個人的安危表達了強烈的關注。

按照總統羅斯福的指示,一輛美國使館的汽車日夜停在弗洛伊德住所附近。一旦弗洛伊德的生命受到威脅,這輛汽車就以美國的名義進行干預、拯救。

迫於國際壓力,納粹德國同意弗洛伊德出境,但是必須繳納超過3萬馬克的“帝國逃亡稅”。

6月4日,弗洛伊德和他的家人乘火車離開了維也納,定居於英國倫敦。

像愛因斯坦、卡西勒、弗洛伊德這樣及早逃離了的猶太人,相對數字是很小的,有大量沒有逃離的猶太人死於納粹的大屠殺中。

這其中,有很多人本來是完全可能在納粹統治的早期逃離的。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逃離,最終在大屠殺中喪生,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對於德國的熱愛,一是對於納粹的錯誤認知。他們不願意相信德國最終沒有他們的容身之。

“齋主說史”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的當天,愛因斯坦成功逃離德國

例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裡茨·哈伯便是一位曾經把自己全身心奉獻給德國,並且自以為崇高的猶太科學家。在納粹上臺後,哈伯被驅逐出境,因此精神大受打擊,第二年(1934年)便去世了。

愛因斯坦和卡西勒先跑了,攜全家一起,風輕雲淡;

弗洛伊德跑晚了,扔掉一大筆財富,還飽受各種刁難,但總算是跑了;

剩下的那些在大屠殺開始後才想起要跑的,則完全跑不了了。

歷史告訴我們:在任何時代,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看不清的人,命運自然是大不一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