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西晉開國十五年後,西晉才覆滅吳國?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在位第十五年,西晉開始對吳國發動討伐戰爭,最終一鼓作氣滅掉吳國。在這之前,西晉朝廷已經掌握了曹魏和蜀漢的故地,同時也滲透到了交州地區。但是,西晉為什麼遲遲在開國長達十五年後,才想起覆滅吳國?

孫權的謀略

其實早在孫權在世的時候,就對吳國的情況作出了正確的預判:那就是憑藉吳國的戰爭潛力,如果坐等曹魏發展壯大,吳國很難長期在江東立國。為此,孫權為遏制曹魏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為什麼西晉開國十五年後,西晉才覆滅吳國?

首先,孫權的吳國和蜀漢保持友好狀態。事實上,孫權的後代能夠做多年太平天子,很大程度要感謝蜀漢:因為蜀漢常年窮兵黷武討伐曹魏,讓曹魏不得不把防務重點放在抵禦蜀漢方面。這也是孫權晚年期間,吳國雖然遭受內亂,但還沒能被曹魏趁虛而入的原因之一。

其次,孫權也曾多次派遣使臣透過海路抵達遼東以及高句麗境內,打算聯絡遼東的割據勢力甚至高句麗的割據勢力,在東北地區拖住曹魏的勢力。不過,遼東的割據勢力很清楚曹魏和吳國哪個更可怕。當然高句麗也是如此。因此孫權派出去的使臣,不少都被遼東乃至高句麗的勢力充當了送給曹魏的投名狀。

此外,曹魏西北地區的鮮卑勢力,也曾被孫權寄予厚望。

換句話說,孫權的戰略主張是:透過吳國、蜀漢、東北的高句麗、遼東割據勢力以及西北的鮮卑勢力,對曹魏開啟車輪戰,甚至群毆,來消耗曹魏的實力。

事實上,吳國能夠延續到孫皓時代,這個戰略還真功不可沒——儘管,效果不是那麼理想。

西晉朝廷的困境

西元266年,曹魏權臣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帝國。雖然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事實上,西晉的根基,是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所奠定的。

為什麼西晉開國十五年後,西晉才覆滅吳國?

司馬炎作為一個坐享其成的開國皇帝,自然沒有開國雄主那樣的雄心壯志,因此,對於吞併吳國,司馬炎的積極性不高。並且,司馬炎登基初年,雖然吳國的皇帝孫皓為人殘暴,但是吳國的綜合國力,也並不能讓司馬炎小看:司馬炎需要考慮,如果西晉朝廷和吳國全面開打,不能做到一舉滅掉吳國,會對自己產生何等負面的影響:

首先,司馬炎的個人威望肯定會受到影響,天下人會質疑,如此無能的君主,是不是真有資格取代曹魏;

其次,此時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位不久,而司馬家族昔日好事多為:先是廢黜魏帝曹芳,而後公然殺害魏帝曹髦,如此種種惡行,可謂前無古人。如果西晉陷入和吳國的戰爭泥潭裡,鬧不好會有新的野心家,以討伐無德無能司馬家族,復辟曹魏的名義,給司馬炎致命一擊。這樣大的風險,司馬炎還真不敢去承受。

第三,西晉初年,西北地區出現過涼州之亂:西北地區的鮮卑人,多次騷擾涼州等地,這讓司馬炎必須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應對鮮卑人身上。如果這時候,西晉同時和鮮卑、吳國作戰,無疑是很吃虧的。

為什麼西晉開國十五年後,西晉才覆滅吳國?

所以,基於這些因素,司馬炎登基後,並沒有著手覆滅吳國。

直到十五年後,吳國的朝政遭到了孫皓嚴重的破壞,其實力已經明顯衰敗,並且西晉也基本上平息了西北的亂局,西晉才有條件考慮解決吳國問題。不過即便如此,司馬炎也是經過再三猶豫,才在主戰派大臣的全力建議下,決定討伐吳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