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晚年為會何那麼糊塗?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晚年為會何那麼糊塗?

著名京劇《趙武靈王》,講述戰國時期趙國趙雍(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制度,使趙國得以強盛,稱雄中原,但趙王卻因寵愛寵妃吳娃,將其幼子趙何立為太子,並不顧大臣的勸諫,匆匆將王位禪讓。退位後飽嘗失權之苦的趙雍不顧大臣勸阻,將原太子趙章封為中山王,妄圖將趙國一分為二,以利於自己統治,最終釀成“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自己的愛子困死在沙丘行宮之中,發出“一代英主叱吒風雲戰沙場,如日中天餓死深宮誰之過?”的追問與感嘆!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晚年為會何那麼糊塗?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代趙國第八代國君,他不僅是個改革家,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他在位期間,針對趙國的衰弱,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實行合縱,進行以“胡服騎射”為中心的軍事改革,建立騎兵,發動戰爭,滅中山、擊退三胡,修築長城,使趙國成為地方三千里的大國,稱為“強趙”。武靈王在歷史的舞臺上表演的轟轟烈烈,但卻因國內政變而餓死於沙丘宮,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趙國內亂是由王位爭奪引起的,可分為兩部分。當公子章政變失敗後,這場內亂並沒有結束,繼其後是公子成、李兌圍殺主父,整個內亂表現為公子章的篡奪王位和權臣李兌、公子成的弒王。我們知道,趙武靈王即位後的第五年,娶韓女為夫人,這位韓女即惠後,長子章之母。前310年,又納吳廣女孟姚,生子趙何,他是次子。後來惠後死,孟姚立為後,趙何也得寵。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晚年為會何那麼糊塗?

武靈王二十七年五月,正式傳王位於趙何,公子章身為長子,未能繼承王位,反而北面稱臣。滅中山後,趙章被封為安陽君,有名無實,更“心不服其弟。”趙武靈王這種廢嫡立庶的作法,為沙丘之變埋下了禍根。論實標才能,趙章要比趙何強,趙章從小跟隨主父東征西討,深得主父任用,且智勇雙全、老謀深算。而趙何即位時年少,沒有任何軍功和經驗,因此趙章根本不服。

沙丘之變,趙武靈王早看出公子章的不滿,但卻沒有引起注意,反而袒護,“其見長子章,反北面為臣,心憐之,欲分趙而“兩王之”他又不辨是非,公子章的篡奪王位不得人心,他不殺公子章,就給公子成、李兌之徒以充分理由圍殺主父。沙丘之變,說明武靈王改革的不全面性,只重軍事,忽視政治、經濟,這一後果終於表現出來。任何一場改革都應具有全域性觀點,牽一髮動全身,只對某些方面進行改革,而在相關的方面不作相應的調整,儘管可能取得一時之成功,但終將被沉重的歷史負擔拖垮。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晚年為會何那麼糊塗?

武靈王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悲劇正在於他“欲兩王”的想法違背了歷史趨勢。趙武靈王遺恨沙丘,壯志未酬。他留給後代的是軍事強盛的趙國和慘痛的教訓。趙武靈王在趙國的歷代君主中,佔極重要地位。趙國後世君主,再也沒一個能創造如武靈王的業績。趙武靈王之死,預示著趙國曆史最輝煌時期的結束。沙丘之變,是趙國由強至弱的轉折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