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在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的戰爭往往都是特別不容易的,大部分都是主要依靠人數來衡量雙方實力的高低。尤其是攻城戰,因為一方有著堅固的城牆,很多時候都需要用無數的人去衝擊才有可能攻下。或者只能長時間的圍困對方,雖然對方很可能因為糧食等問題被困死,但是對於圍城的一方,也是需要大量的糧草供應才可以,畢竟要圍困對方就需要遠遠高於對方的人數。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如果守城的一方,擁有著充足的糧草,那麼進攻方只能選擇直接攻城。而這時候,就會看到古代最慘烈的戰爭的景象。城牆上下往往就會成為最厲害的絞肉機,無數鮮活的生命就在此流逝。就在這樣的絞肉機下,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往往攻城方至少需要十倍於守城方的兵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攻下城池,所以攻城戰也成為了古代戰爭中最殘酷的一種戰爭。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為什麼攻下一座城池,要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還要繼續攻打呢?主要是因為古代城池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而一般堅固的城池在很大區域內只有那幾座。攻下一座城池之後,不單單城池中資源都可以得到,甚至城池周邊的眾多土地都算作得到了。第二,就是從進攻方變成了守城方。那麼在今後的戰爭中,就有了更多的主動權,有了堅固的城牆守護。第三,進可攻退可守。佔據了對方的城池之後,不僅僅可以繼續進攻對方的其他地域,如果進攻不利,還可以有地方退守,不至於孤軍深入,甚至這座城池也成為了前方進攻的重要補給點。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那攻城戰艱難的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守城方,佔據著地利人和等優勢,城內遮風擋雨,只要有足夠的糧食,甚至守城很久都沒問題。加上城池堅固,而且大型城池往往都還有護城河保護。就讓攻城方攻下城池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攻城方要攻打城池,糧草就是一個大問題。畢竟是長途作戰,後續的糧草運輸要保證,否則還沒打,自己就先崩潰了。而且還要提防,守城方的援軍。加上自己計程車兵,都是風餐露宿的住帳篷,和守城方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而且,攻城方要攻下城池,是要主動進攻,那麼就必須要解決護城河和高大堅固的城牆的防護問題。護城河不一定是所有城池都有,但是城牆肯定是存在的。要想拿下城牆,進入城內,一般只有兩種辦法。

第一個就是,透過城門進入。城門相對於城牆來說,肯定是沒有那麼堅固的,不過也是相對的。古代的城牆也都是用巨木製作,而且外部還包裹著一層鐵皮,高大厚重。進攻的時候,只能用攻城錘一下一下的鑿。而在這個過程中,操作攻城錘計程車兵面臨著守城方的各種進攻,而攻城錘也會被守城方用火油等破壞。而只單純地用攻城錘進攻,成功的機率很低。

第二個,就是最殘酷的一個,也是我們在各種影視劇中見到的。就是在城牆上搭雲梯,或者繩索,士兵一個個攀爬攻上城牆。最後在內部開啟城門,剩餘的大軍進入,拿下城池。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這第二種情況,就體現出來攻城戰是絞肉機的一面了。這可比我們在影視劇中見到的要慘烈得多。

為什麼呢?主要是守城計程車兵居高臨下的防守,就比從下往上有著更多的視野優勢。而且攻城計程車兵,在向上攀爬的時候,是無法有效的防禦,只能被動地捱打。城牆上計程車兵,還會用箭矢,巨木,巨石,開水,火油等等向下進攻,這些只要碰到了,肯定會從梯子或繩索上摔下去,就算一開始沒死,也會摔死。而且離城牆近了,還會被對方的長矛等武器進行攻擊。所以,攻城方就需要大量的人命去填,讓守城的防守跟不上大量計程車兵進攻,才有可能佔領城牆。往往就是攻城結束後,城牆下有堆積如山的屍體。

那為什麼守城方不推倒梯子呢?

古代的殘酷的攻城戰,為何不把攻擊方的雲梯推倒,反而用石頭砸?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攻城方早已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梯子都會特別笨重,一兩個人不容易推動。而且我們知道,三角形是最穩定的,梯子和城牆正好成為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穩定性也大大增加。攻城方也肯定不會看著對方來推梯子,也會有自己計程車兵,對著城牆上射箭。加上,梯子的前端也會塗抹劇毒,並且把頂部削尖,防止對方推倒。所以,幾乎很少有人會去推雲梯。其實面對城下人山人海的敵人,可能你都忙得顧不上去推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