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西漢建國之初,高帝劉邦分封許多同姓諸侯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諸侯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與中央政權的矛盾加劇。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賈誼、晁錯等人提出“削藩論”,力主削弱諸侯的權勢。到了漢景帝上臺後,採取激進的削藩政策,終於導致地方諸侯大叛亂,加入叛亂的共七個國家,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七國之亂的領軍人物是吳王劉濞。在眾諸侯中,吳國最為富饒,擁有三郡五十三城。劉濞利用政策漏洞,開礦山私自鑄錢,又煮海水生產鹽,故而吳國富傾天下。當漢景帝下詔削去吳國三個郡中的豫章、會稽兩郡,劉濞勃然大怒,遂聯合楚、趙、膠西、菑川、膠東、濟南六國叛反。

吳王劉濞下達命令,吳國境內從十四歲到六十二歲之間的男子,全部要應徵入伍。很快,他便組建起一支二十萬人的軍隊。徵兵之所以能順利進行,得益其治下寬鬆的政治環境。吳國有銅、鹽之利,長期實行免徵百姓賦稅的惠民政策,故而劉濞是比較得民心的。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吳國與楚國合兵後,釋出告諸侯書,宣佈晁錯的罪狀,以清君側為名,公然與朝廷對抗。吳楚聯手後,首先進攻梁國,在棘壁之戰中,梁軍不敵,傷亡數萬人,被迫退守睢陽城。

面對七國突然其來的叛變,漢景帝措手不及。他的慌亂之中,為了平息事態,竟然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和平。一直鼓吹削藩的晁錯一生為專制皇帝的權力奔走,哪知最後落得個腰斬的下場。晁錯之死,並沒有讓劉濞收手。開弓沒有回頭箭,邁出叛亂這一步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劉濞不僅不投降,還打出“東帝”的旗號,與朝廷分庭抗禮。漢景帝白白犧牲了晁錯,卻顆粒無收,很失敗。他想起父親臨終前的遺言,國家有危難時,可以任命周亞夫為統帥。於是周亞夫被提拔為太尉,全權負責平叛。

周亞夫率三十六名將軍東進,出發前,他對漢景帝說:“楚兵悍勇,難以爭鋒。請暫時放棄梁國,切斷叛軍糧道,如此方可克敵制勝。”然而,梁國的局勢已經危若累卵,頻頻向朝廷告急,請求救援。周亞夫不為所動,並沒有救援梁國,而是屯兵於昌邑,按兵不動。漢景帝不得不下詔給周亞夫,要求立即解梁國之圍。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奉行“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原則的周亞夫,拒絕執行漢景帝的命令。他堅持自己的戰略方針,在昌邑挖深溝壘高牆,堅只是派輕騎兵部隊襲擊吳、楚叛軍的後勤補給線。周亞夫的戰略開始發揮巨大的威力,人數眾多的吳、楚聯軍在糧食供應出現巨大的困難,饑荒蔓延。

吳王劉濞憂心忡忡,為扭轉困局,他轉而大舉進攻周亞夫駐屯的昌邑。周亞夫仍然堅守不出,叛軍發動強攻,均被漢軍擊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進攻頻頻受阻,又面臨斷糧的困境,不可一世的吳軍終於露出疲態,劉濞不得不下令撤退。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耐心等待之後,戰機終於出現了。周亞夫判斷叛軍已是強弩之末,果斷下令追擊。飢寒交加的吳、楚叛軍全無鬥志,撤退成了一場大潰敗,損失兵力超過十萬人。楚王劉戊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自殺身亡。劉濞棄軍而逃,逃到東越,被當地人誘殺,首級送到長安城。

政府軍能在三個月瓦解叛軍,歸功於周亞夫的深謀遠慮。他的戰略思想十分明確,以梁國為誘餌,吸引吳楚主力;他一眼洞穿敵人弱點所在,人數雖眾,補給線卻太長,只要扼住其生命線,敵軍可不戰而潰。他截敵糧道,以逸待勞,僅僅一戰便快刀斬亂麻,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七國之亂”是關係到漢帝國命運的大會戰。如果從民心向背來看,吳王劉濞並不完全處於下風。當時漢帝國剛剛經歷文景之治,帝國臣民多數對朝廷還是比較支援的;但吳王劉濞統治吳國四十餘年,根基很深,實行全免賦稅的政策,吳國百姓也是得益匪淺,對吳王的起義是持有同情心理的

在戰爭之初,叛軍人多勢眾,優勢明顯,可惜的是,劉濞把一盤好好的棋給下壞了。劉濞年輕時曾跟隨劉邦參加平定英布的戰爭,以作戰勇猛而深得劉邦賞識。然而,當他垂垂老矣之時,他的軍事思想顯得十分陳舊、保守。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首先,吳、楚聯軍進攻思路簡單,就是從東向西攻掠。吳國將軍吳祿伯曾勸諫說:“兵聚屯而西,無它奇道,難以立功。”就是說,這種進攻思路,很容易被漢軍所扼制。吳祿伯指出,應該要派出一路奇兵,沿江、淮而上,取淮南國、長沙國,出奇制勝,可是這個意見被劉濞否決了。

其次,吳軍以步兵為主,而朝廷軍則以車騎部隊為主。步兵適合在山地作戰,車騎部隊適合在平原作戰。吳國有位將軍提議,吳軍應該從大戰略思想出發,不要逐城爭奪,應該放棄沿途的城池,急速西進,控制洛陽、敖倉,憑藉山河之險,阻止漢軍車騎部隊出關中,這樣便可以號令東部中原各諸侯。這個提議,也被劉濞輕易否決了。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從這裡可以看到,劉濞麾下不乏傑出的將領,他們都提出“以奇制勝”的戰略主張,不要硬打硬拼,不要打持久的攻堅戰,要透過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來掌握戰場主動權。而劉濞偏偏選擇最笨的方法,就是孫子兵法說的“最下攻城”,最後城沒攻下來,補給又給斷了,進退兩難,一戰而灰飛煙滅。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諸侯20萬聯軍三個月就敗退,問題到底出在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