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土耳其篇

可以說是羅馬帝國締造了2000年來的歐洲,所以我去土耳其,也就是為了近距離看看羅馬曾經的輝煌——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林)。當年由羅馬皇帝耗巨資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可謂名副其實的“新羅馬”,城市佈局比當年的羅馬城還要壯麗,它的傳奇經歷和富麗堂皇也同樣讓人矚目。在修建1000多年後,它又徹底易主,甚至連原來的基督教堂也轉為穆斯林的清真寺。

隨著時光流轉而變幻無定雖說是歷史的本質,但是作為亞歐交界處的君士坦丁堡的變化頗有“滄海桑田”的味道。1000多年以來,它一直讓世人矚目,無論強勁還是衰微。它曾經以宗教的力量統治著半個世界,但是也終在敵人的鐵蹄下放棄了原來的宗教。

新羅馬

1453年,奧斯曼帝國20萬大軍逼近君士坦丁堡。雖然守城軍隊只有6000人,但是當年這位頭號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還是一籌莫展。他不由感嘆1123年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眼光的厲害了。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已感到帝國風雨飄搖,需要新的力量和精神,便在能雄鎮亞歐的拜占庭古舊城址上建立“新羅馬”,並以自己的名字稱之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坐落在伊斯坦布林海峽(Bosporus Strait, 因此又稱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一側的小山丘上,南面瀕臨馬爾馬拉海,北靠“黃金角”海灣,東面控制伊斯坦布林海峽,它的邊界近似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底邊正對著西方,以歐洲大陸為界。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君士坦丁堡

而在東羅馬滅亡300多年後,英國人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君士坦丁堡彷彿正是大自然專為一個龐大的君主國家設計的中心點和都城。這座位於北緯41°線上的皇都正好可以從它的七座小山上俯瞰歐、亞兩大洲的海岸;這裡氣候溫和宜人、土地肥沃、海港寬闊而安全,要往歐洲大陸距離也不遠,而且易於防守。博斯普魯斯和赫勒海峽可以被視為君士坦丁堡的兩道大門,佔有這兩條水上重要通道的君主隨時可以在敵人的海軍來犯時將它們關閉,而為前來貿易的商船敞開。”

為了建造新羅馬,君士坦丁竭盡了千百萬臣民的全部財富、勞力和智慧,僅僅是建築城牆、門廊和渡槽便花去大約250萬英鎊(按18世紀幣值)。100年後,君士坦丁堡的財富和人口已可與羅馬城爭雄。它擁有1個競技場、2個劇場、8個公共浴場、153個私人浴場、14座教堂、14座宮殿以及4388間豪宅。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伊斯坦布林多地震,卻仍有一座羅馬帝國水渠矗立在市內

君士坦丁堡原有8座水渠,到20世紀初,仍有一座公元375年建造的水渠在城市中心矗立著。它距海平面64米,高20 米。水渠向來是古羅馬的象徵和驕傲,這條水渠將附近森林的水流導向城市廣場上的噴泉,現在只保留了800米長的一段。

君士坦丁堡位於活躍的地震帶上,每100年都要發生平均6。5級的地震,水渠能儲存下來固然不易,但讓我們更為稱奇的是豎立在古賽馬場上的埃及方尖碑。埃及方尖碑於公元前15世紀、由紅色花崗岩製成,重約300噸,高20米。公元390年,古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把它從埃及盧克索的阿蒙神廟前搬到了現今這個地方。眾所周知,方尖碑是埃及法老王的珍稀紀念品,存世極少,像巴黎、倫敦和紐約的方尖碑都是近世從埃及運過去的,1600年前能在君士坦丁堡矗立,無疑是國力的象徵。

新羅馬——君士坦丁堡建成的100多年後,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君士坦丁大帝

第二件事便是建立君士坦丁堡,讓東羅馬帝國又延續了1000多年。

當然,人們也把進入中世紀的東羅馬帝國稱為“拜占庭帝國”,加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變成了三大帝國古都。

拜占庭帝國的興衰

拜占庭還有不少物產來到中國,在唐代就有獅子、玄熊、羚羊、狗、夜光璧、瑪瑙等。

東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的古都在哪裡

聖索菲亞大教堂

拜占庭帝國在公元6世紀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查士丁尼手中最為強勁。他在位近40年,把其登基之初的帝國面積擴大了一倍,幅員廣闊,地跨歐、亞、非三國,大有復興古羅馬帝國之氣勢。

但查士丁尼死後,帝國內憂外患,疆土日益分裂。到了公元9世紀末,馬其頓人瓦西里篡位奪權,帝國出現了近兩百年的中興,史稱馬其頓王朝。其後,帝國一直在走下坡路,13世紀初,君士坦丁堡竟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數千名騎士攻破,且大肆搶掠一番。

公元15世紀左右,土耳其奧斯曼人大舉蠶食拜占庭帝國領土,拜占庭先後有三位皇帝跑到義大利、法蘭西和英格蘭等地,向“兄弟國家”求援。但在這些西歐人的眼裡,拜占庭雖也信基督,但教會的體制與羅馬教會相差很遠,而且拜占庭人又是以希臘人為主體,與西歐的拉丁人並沒有共同的血緣。

但這些聯絡交往也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作用,那就是皇帝們把希臘的學術和古典文明引入了義大利,為文藝復興點燃了導火索。因為拜占庭皇帝帶來的學者引發了求知慾極強的義大利文人的興趣,像文藝復興的先驅詩人彼特拉克和小說家薄伽丘都曾親自向希臘大學者請教,且受益匪淺。至於後來流亡至西歐的更多的拜占庭學者,對還處於矇昧時代的當地人的啟蒙作用更不容小覷。

本篇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Turkey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