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姬發,即周武王,姬姓,名發(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開國君主,被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後葬於周陵。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說起周文王姬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為他是周朝的奠基人,也為之後周武王姬發對抗商朝提供了堅實基礎,算得上是我國古代皇帝當中的一位明君。

但是,在傳位的時候,周文王並沒有選擇傳位給自己的長子伯邑考或者是伯邑考的子孫,而是選擇了傳位給姬發。按照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的記載,周文王被紂王扣押期間,故意殺死了他的長子伯邑考,還做成湯給姬昌喝。姬昌無奈,忍痛喝下,後來才有了他發憤圖強,復仇滅紂的故事。

其實這段情節讓很多人痛心疾首,更是認為是歷史事實。可是,小說就是小說,這段情節並非真實的歷史。所以,周文王姬昌沒有傳位給長子,對於非常“知禮”的周武王來說,這讓很多學者懷疑其中另有隱情。而在查閱很多史料後,有學者表示:史書記載令人疑惑,周武王的上位或存一場“玄武門之變”。

那麼,周武王到底是如何繼位的,目前的說法主要有三個: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說法一:年齡影響

在周朝時候,繼承製度要求很嚴格,採用的是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制度,而且這個制度是不容不打破的,除非嫡長子自己並不願意繼承皇位,這時候才能夠傳給其他的孩子,而周文王跟妻子太姒總共生了十個兒子,這十個兒子分別是伯邑考、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以及冉季載。

《史記》: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雖然周文王的嫡子有十個之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兒子都是德高萬眾的,只有姬發和周公旦才是能力超群而且德高望重的。所以,周文王在位的時候,這兩個兒子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據《大戴禮》記載,周文王13歲時,生下長子伯邑考,15歲時,生下次子姬發。又因史記記載,周文王活了97歲,他是在去世之前才把皇位傳給姬發的。所以當時的姬發已經82歲,伯邑考已經84歲。當時很可能伯邑考已經去世,周文王就選擇了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次子。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對於姬昌如此長壽,尤其是還曾經歷了不少波折,在那個時代也算是“能人”了,這點很像後世的秦昭襄王。

秦昭王被宣太后羋月扶持上位後,整整在上面待了56年,直到公元前251年,75歲才去世。他之前所立的太子悼,熬不住,比秦昭王提前26年去世,後來又立的太子嬴柱。昭王死後,嬴柱立刻立自己兒子子楚為太子,然後為昭王服孝一年。嬴柱服孝期滿後,正是上位,三天後去世,那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親。說起來很戲劇性,秦始皇是因為“太爺爺長壽”,差一點失去一統中原的機會。

由此可見,雖然身在帝王家,可是有這麼一個能活的老爹,想要繼承王位,是何其艱難。而以年齡計算,伯邑考在其父親前早去世也是無奈了。

說法二:廢長立幼

在《尚書中候》當中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是伯邑考犯了大錯或者是周文王有立賢的想法,所以選擇了立姬發為太子。甚至還有人認為姬發有李世民一樣的動作,從而逼得周文王不得不選擇立姬發為太子,伯邑考下臺真正受益的人是姬發。

《尚書中候》記載:“文王廢伯邑考,立發為太子。”

其實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自古帝王之位被覬覦被爭奪,非常常見。姬發作為非嫡長子,想要有所作為,一定需要一些機遇。根據這個史料記載,文王先是廢了伯邑考,又立的姬發為太子。可是為什麼廢長子,沒有史料對此明說。這就很有可能是真實情形被隱藏,或者被遺忘。

可是,姬發在滅掉商朝以後,冊封了很多姬姓的諸侯,甚至連紂王的兒子都得到了冊封。但是,無論是伯邑考還是伯邑考的後人都沒有得到冊封,史書也沒有關於伯邑考和伯邑考後人的記錄,這在當時無疑是很不正常的。

伯邑考或者伯邑考的後人去哪了?為什麼不被冊封呢?這非常值得推敲。

說法三:主動讓賢

在《春秋繁露》裡面的記載卻是伯邑考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不足,大臣們也有二心,都支援姬發繼承王位,所以,伯邑考選擇了主動讓位,避免因為爭皇位而被殺害。

《春秋繁露》記載:“伯邑考知群心貳,自引而退,順神明也。”

首先說,主動讓賢這件事在商周時期還是很流行的。比如姬發和伯邑考的父親,周文王姬昌就是被讓賢來的。

周文王的父親叫做王季。王季排行老三,他兩個哥哥叫做泰伯、仲雍,王季的父親叫做太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據說,太王非常喜歡姬昌,這個大孫子讓他寵溺有佳,愛不釋手。泰伯、仲雍見此情景立刻商量了下,然後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了。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就這樣,太王傳位給王季,而王季傳位給姬昌,爺爺順利的把王位給了最喜愛的孫子。從這件事就可以知道,主動讓賢是商周時期非常有德行、有禮儀的事,所以不論出於什麼目的,伯邑考讓位給姬發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是,周文王還在世,兄弟二人讓來讓去,就不拿周文王當回事嗎?

其次,伯邑考本身是嫡長子,也就是說他是皇位繼承人的不二人選,按照史料所說,為什麼他會擔心被殺害呢?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姬發本身勢力非常強大,甚至已經達到了強過了周文王的狀態。所以,伯邑考只能夠選擇退讓。

如果伯邑考主動退讓了,那麼,姬發在當上王以後,同樣是會對伯邑考以及伯邑考的後人進行加封的。真實歷史的周武王加封諸侯過程與《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神的過程其實差不多,小說中只是把封諸侯寫成了封神,更加戲劇化。可是,武王確實沒有這麼做。

有人說,姬發像李世民一樣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對手,成功上演了一次“玄武門之變”。在上位後,自然不願意給對方和對方的後人做加封處理。

其實除去年齡因素分析來看,不論是主動讓賢還是廢長立幼,姬發以非長子的身份繼位,確實耗費了很大的波折亦或是獲得了伯邑考“無私”的奉獻。當然,關於伯邑考的死亡原因,是沒有統一的答案。很多學者認為,這也是姬發為了掩蓋自己當時的做法而抹掉了真相。後人為了能夠給姬發一個完美的形象,選擇了一個“甩鍋”的傳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