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泗陽陳氏族譜八修合譜序

泗陽陳氏族譜八修合譜序

泱泱華夏,家國文化承前啟後,雖飽經內憂外患,終未有亂。國有史家有譜,凡事歷歷可考,後人引經據典。追本溯源皆以為據。

我自記事以來,在祖輩父輩口傳授受中即知祖上源自江西義門陳,有「忠孝為本 耕讀傳家】家訓相傳。參加工作後於黨於國於民忠貞不二,時刻牢記公僕本色。事業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不敢有一絲懈怠。尊祖訓上行孝下盡責,家庭敦厚和睦,無愧為義門子孫。

退休以後,我得以翻閱族譜,方有過問族務閒暇。詳知陳姓源出淮陽,發於穎川,江州義門陳發揚光大穎川陳氏一脈,此本支泗陽睢寧陳氏以潁川郡義門陳稱謂之由。潁川之說當屬追遠,義門之稱彰顯家風,乃綿綿瓜瓞之興

泗陽陳氏族譜八修合譜序

泗陽唯寧穎川郡義門陳屬江西德安義門陳在宋仁宗昭令分家時,分到揚州府寶應莊一支。秦遷公分到寶應莊,歷十三世,有一支謂之緒昌者,其子兄弟五人彥文彥通彥達彥美彥明離開寶應莊,北向謀生或南下為官。長房彥文公遷居桃源西鄉陳家崗(今洋河屠元馮橋)、張稿。二房彥通公居縣北崇河鄉香子莊(今泗陽南劉集新華閘)。三房彥達公從桃源北上謀生,適邳(今睢寧古邳鎮)為邳人。四房彥美公蘇州為官,生子賢。賢公因戰亂由蘇州攜眷至泗州板橋崗大路,賢公生四子修道、修善、修雲、修雨。修道公曾任黎明(譜載地名)知縣,生靄儒、靄容。靄儒公曾任商丘(今河南睢陽區)縣令、衛輝(今河南衛輝市)知府,年老卸任輾轉居李口穿心莊(今泗陽李口川行莊)生二子謙、懿,懿公遷居洋河南陳老莊,其孫大本公外出謀生,後定居治南陳家窪、新灘湖(今泗陽盧集陳窪、李口崔陳)。靄容公生四子純、綱、縉、紳。其中純公長子鴛公避亂廬州(今安徽合肥),後遷居縣治東北下大營(今泗陽來安陳祠堂),次子綱公移居漁溝七孔橋,三子紳公曾任江夏知縣(今武漢江夏區),其孫啟明公居縣鎮西。修善公遷居縣西之柴林湖,生三子萬鍾、萬洪、萬清,萬鍾公曾任祿勸知州(今雲南祿勸縣)。修雲公生瑚、璉、琅三子,自泗州板橋遷居桃源,後裔發展成以璉公為始祖的泗淮堂西湖陳氏。修雨公生玉、珍、琢,居宿遷北戈礦山

帶。至此彥文彥通彥達彥美四兄弟後裔在桃源聚居後散落蘇北均有跡可尋,唯五房彥明公不知下落。

泗陽陳氏族譜八修合譜序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譜作為家族文化傳承史料記載,其作用非常之大。家譜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尋根留本承前啟後,傳承歷史問祖憑證。自元末明初先祖遷居桃源及古邳以來,繁衍生息聚八萬

之眾,凡近七百年,蔚為可觀。因資訊不暢、交通不便等,各房頭從自行修譜,到長二房合譜,再到民國二十年長二四房六修合譜。期間發生尋找三房、五房未果,鴛公後裔下大營支文系和大本公後裔因故失敘等遺憾。七修家譜大本公支系、泗洪部分彥美公後裔合譜值得慶賀。

二十多年過去,部分支系未曾合譜造成宗親不識視為路人不勝故列舉,長幼無序族人互婚尤為可嘆。先祖創修家譜到七修家譜,每次譜序皆以三房適邳尋找未果、兄弟五房後裔未能合族團圓囑告後人努力。加之家族龐大,枝繁

葉茂,新生子女亟待入譜歸宗。2008年以來各支多次磋商合譜事宜,因種種變故停滯不前。四房彥美公支系匆忙刊印八修《義門堂陳氏族譜》,雖有錯漏,但編修之人勞苦功高,採集材料多為此次合譜所用。

泗陽陳氏族譜八修合譜序

欣逢太平盛世,資訊暢通,族人友勝網上發帖尋找三房彥達公後人。三房宗親早有尋宗之意,得知訊息幾經交流,知為同宗同源。三房宗親陳錚數與宗親理事會理事長前美商議合譜事宜。長二三四房及四房下大營支系合譜籌

劃雖久,但進度緩慢。自2018年臘月二十八宗親聚會以來,在理事會介入之下得以提速提效。盛世得團圓乃天賜良機,如若恍惚將又二十年。長二三四房促成合譜實為功德千秋之舉,亦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今四房合譜當念祖宗在天庇佑,更欣慰我等處於國泰民安之偉大時代。若無強大中國,豈有我昌盛家族。宗親理事會及修譜編撰小組囑我為之序,誠不敢推諉,欣然遵之。寄語宗族子弟吃水不忘挖井人,舉族團圓謝黨恩。於黨於國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眾志成城。敬祖先重人倫,明事理睦鄉鄰。則族之興指日可待!家之和鄉里景仰!惟有憾者,五祖彥明公後裔迄今無信,有待族人共圖之。

緒昌公二十世孫 從亮薰沐拜撰

公元二零二一年五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