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朝鮮戰場進入了邊打邊談的奇怪局面。由於在戰俘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協定,再加上美軍想要為他們的火力優勢要一點補償,妄想得到不應該他們得到的東西。從8月份起美軍發動了秋冬攻勢,希望切斷我們的後勤補給。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實際上根據戰地記者李峰著作的《決戰朝鮮》講述,第五次戰役以後我軍的火力水平就有了天翻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志願軍有了堪稱大殺器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讓志願軍的底氣十足,很快美軍也將會嚐到喀秋莎火箭炮的滋味。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人就用喀秋莎火箭炮打得納粹德國抬不起頭來。由於這種新式火箭炮發射時會發出一種類似管風琴的聲音,所以德國士兵都叫他為斯大林的管風琴。這種火箭炮一次可以裝填16枚火箭炮,一次齊射震天動地。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決戰朝鮮》中講述,蘇聯人一開始並不希望把如此大殺器交給中國,但架不住中國不斷叨叨,付出了不小代價這才勉強同意。實際上,我們在1949年也嘗試自行研製類似火箭炮,但我們確實工業水平不行,沒辦法實行大規模量產,更要命的是準確度和壽命都不行。

一名美國士兵回憶說:他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下的幸運兒。在此之前,他只聽過喀秋莎火箭炮的鼎鼎大名,可卻從來沒有享受過他的洗禮。誰知道志願軍第一次使用喀秋莎火箭炮轟擊他的陣地僅僅13分鐘時間,陣地上就變成一片火海,到處充滿了殘垣斷壁。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喀秋莎火箭炮確實火力強,可缺點也不小。《決戰朝鮮》中講述,其中一個就是彈藥消耗過快。當時我們只有兩個喀秋莎火箭炮師,一個師有120臺,一次齊射16枚就是兩千枚炮彈,以我們的後勤能力實在難以保證。

第二個是我國的工業基礎太過薄弱,只靠買買買肯定非常昂貴。蘇聯那時候也急於從二戰造成的創傷中恢復過來。雖然同意我們購買,可價格真不便宜。折算一下一發炮彈就要八兩黃金,相當於國內中產家庭一年的收入。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上甘嶺戰役時志願軍炮兵209團兩輪齊射就打出了八百多枚炮彈,但才消滅了500多敵人。以至於陳庚非常心疼地說,就算是蘇聯,也沒有這麼財大氣粗吧。後來秦基偉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也說,你們不應該打出這麼多炮彈,聽說還打出一發啞彈,立刻把那發啞彈給我找回來。

喀秋莎火箭炮的缺點也很明顯,他的射程太短,只有8km,也就是說它無法對縱深敵方目標進行打擊。在進攻的時候,也必須要冒著危險前進到最前沿,再加上體積太大,目標明顯,很容易導致美軍轟炸機的光顧。

在戰地記者李峰著作的《決戰朝鮮》中就詳細講述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其中記載一名志願軍排長坐在地上,看著那漫山的火光說:如果戰爭不死人,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玩的遊戲。

抗美援朝我們有多窮?喀秋莎出現啞彈,軍長命令務必找回來

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李峰著作的《決戰朝鮮》。一段小小的歷史情節不足以反映我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中的艱辛,李峰的《決戰朝鮮》採訪了三十多名志願軍老兵,耗時五年才寫出這本書。

軍事專家戴旭在為《決戰朝鮮》作序時說:《決戰朝鮮》讓我看到了一段鮮活的中國軍人的奮鬥史和不屈史。《人民日報》也發文力挺,這才是朝鮮戰爭的扛鼎之作,全景式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鴻篇鉅著。人大附中將其列為推薦書目,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