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場戰役:出兵3萬人,滅敵僅5人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在八里橋上爆發了我國戰爭年代殺敵最少、最慘烈、最窩囊的一戰,但它也是清軍最英勇的一戰。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清朝和英法聯軍都“正視”了對手,拿出了看家的本領和軍隊,在中國的京畿重地,測驗了各自的能力,結果確實駭人聽聞

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場戰役:出兵3萬人,滅敵僅5人

據史料記載,在1860年8月,由於天津大沽淪陷,再加上8月底之時咸豐皇帝曾派使臣到天津乞求跟英法侵略者談判求和,無奈最終還是失敗了。英法聯軍決定繼續北上,而當時清政府主戰派的八旗親王僧格林沁早已經在8月21日率領3萬兵力在八里橋附近戰鬥部署,隨時準備應戰,對這場戰役當時的僧格林沁可謂是志在必得。僧格林沁當時擁有3萬精兵,其中號稱清政府成吉思汗最牛的鐵蹄部隊—蒙古騎兵約1萬人,剩餘的2萬為步兵;僧格林沁親王的策略是兵分三路分別截殺英國聯軍,而他最引以為傲的騎兵部隊部署在八里橋上,要在這條上京的必經之路上滅敵,當時部隊武器裝備多為冷兵器為主,如長矛、弓箭這些;槍械和火炮之類僅有少量在裝備,而且還是作戰效能已經嚴重落後的滑膛槍、抬炮之類。而當時的英法聯軍侵略者是在9月19日才開始對通州和八里橋附近進行戰鬥前的偵察,很快他們就發現並查清了清軍的軍事部署情況,於是在9月21日早上五點鐘發起進攻,人數僅為八千人(英軍不完全是英國人,裡面包含很多印度人),軍隊裝備的大部為威力巨大的火炮、殺傷威力強的滑膛槍等先進武器。

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場戰役:出兵3萬人,滅敵僅5人

21日早上約9時,僧格林沁派出馬隊攻擊英法聯軍,多次衝擊未果,後英法聯軍在陣地架起重炮,開始猛轟八里橋附近的清軍兵力集結點,副都統勝保在第一輪炮擊中便受傷落馬,隨後率部撤退。看到勝保的隊伍後撤後,瑞麟也無心堅守,同樣選擇離開戰場。當友軍紛紛撤退後,僧格林沁擔心自己的側翼被包抄,於是命令衛隊打著自己的王旗死守八里橋,自己則和大部隊一起撤離戰場。英法聯軍見狀派出騎兵追擊,但也未敢深入,整個戰鬥於當天下午3點左右結束,僧格林沁的衛隊全部戰死,成為當天最血腥的一幕。

八里橋之戰失敗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滿蒙騎兵喪失近戰能力,很多連祖先留下的弓都拉不開,臨敵居然在馬上用火繩槍對射,射得中才奇怪,拉得開弓的也只一味用遠箭射敵,射出的箭不但慢,又不準,而且還沒力,聯軍中箭的人很多,但基本都是擦傷表皮,根本沒有給敵以有效的弓箭打擊,再有清軍始終不敢近身肉搏。當然也有少數比較英勇的,但不多。即便如此,英法其中幾個方陣居然還是被衝開缺口,但衝進去清軍騎兵平素武備廢弛,武藝不精,很多居然連一對一的拼刺也拼不過。那時的清軍懼怕肉搏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開始無論英法聯軍槍炮多激烈都好,清軍還是能頂著彈雨衝鋒,並且在衝到50米處,走馬徘徊與敵軍對射,雖然敵方火力強勁也能一直堅持,待到英法聯軍的1500騎兵舉著馬刀和長矛一出,清軍的騎兵就像見到洪水猛獸似的,立時全線潰敗。

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場戰役:出兵3萬人,滅敵僅5人

戰鬥結果統計,英國軍隊死2人,受傷29人;法國軍隊死3人,受傷17人。清朝軍隊的傷亡眾說紛紜,有說傷亡過半的,有說死3000的,聯軍自己認為打死約1200名清軍,不管哪個資料,這場戰鬥給人的震撼還是挺大的,蒙古騎兵不可謂不勇敢,但在近代軍隊的面前真的像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此戰役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戰。戰後英法聯軍進入北京,洗掠了圓明園,創造了中國近代巨大的屈辱。

還有一件趣味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窩囊,戰後,當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嘉獎法軍統帥為伯爵時,遭遇許多議員反對。多數人都認為,所謂八里橋字戰,不過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法軍將領根本不配得到那麼高的賞賜。”

落後就要捱打,是這個世界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國家頭上都要懸掛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醒,類似清朝政府犯下的錯誤,我們絕對能犯第二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