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一支孤獨創業的“中年人團隊”,歡迎志同道合的同志討論分享心得~

明朝,作為我國曆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在很多地方都為後世作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其中,鄭和下西洋這一事件,被看作是率先打開了我國的對外貿易,也讓中原大地瞭解了外面的世界,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對於鄭和下西洋一事,有著很高的評價,說它“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比起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還要早半個世紀。也因此,

鄭和一直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不過,由於相關資料缺少的原因,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就連我們歷史課本上所採用的說辭,都只是一種可能性較大的“猜想”。

然而,一個

從印度洋斯里蘭卡西部的一座城市裡打撈起的一塊明代石碑

,卻告訴了我們真正的答案,解開了這個困擾歷史學界數年的問題。

鄭和下西洋目的猜想

鄭和的一生曾經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是在朱棣時期,還有一次是在明宣宗時期。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較為主流的觀點有兩種。

第一個觀點也是目前最被主流接受(甚至編入教科書)的觀點,那就是:

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天朝之國威,同時拓展明朝對外貿易,加強與海外各國之間的聯絡

這個觀點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彼時的明朝正值巔峰期,會因為這樣的理由而下西洋聽起來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由於沿海地區飽受海盜和倭寇的困擾,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搞了一個禁海令。

但到了朱棣登基後,他突然下令在南京建廠造船,並且

讓鄭和率領船隊出海進行貿易活動,並不符合禁海政策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因此,也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對外貿易”“弘揚國威”只是一個幌子,鄭和下西洋其實另有他意,那就是

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入南京城的時候,朱允炆一把火燒掉了自己的宮殿,在大火熄滅後地上只剩下了一具渾身焦黑的屍體。很多人覺得既然在朱允炆的宮殿裡,那這肯定就是他的屍體了。

但也有一種說法是,朱允炆並沒有死,而是偷偷沿著海路逃到了海外。正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明面上是弘揚國威,暗地裡其實是為了找到朱允炆的蹤跡。

這個說法其實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因為

明朝時期對於鄭和下西洋這事兒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的相關內容,全都依託於官方記載和考古發現。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但在古代,官方記載的東西是少有人能看到的,可以說除了鄭和以及與他一起下西洋的其他官員,大部分人對此事都是不知情的。

如果真的僅僅是為了揚國威,炫耀自身的強大,那又何必藏著掖著呢?這樣一件事情,難道不該是昭告天下,普天同慶嗎?

關於鄭和下西洋這件事上,謎團太多,直到在印度打撈起一個明代石碑後,真相才在我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

《鄭和佈施碑》

雖然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眾說紛紜,但他在整個過程中做過的一些事蹟還是被保留了下來。為了保障安全,鄭和的商船上配備了大量士兵和水手。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在鄭和四處搞對外貿易的時候,也幫助不少國家處理了一些糾紛甚至是幫助他們抵禦外敵。為了感謝和紀念鄭和,當地人就會修石像、石碑等來銘記這位給予他們幫助的人。

1911年,英國軍隊在印度洋打撈了一塊刻有

五爪金龍的石碑

這塊石碑上刻有三種不同的文字,分別是中文、波斯文和泰米爾文。

根據翻譯,其大致內容為:“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於佛世尊……永惟大德,禮用報施……僅以金銀、織金苧絲寶幡、香爐……以充供養……”

透過對石碑上文字的翻譯,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途徑斯里蘭卡所留下的石碑。

據史料記載,鄭和

曾分別在1405年和1409年兩次到訪斯里蘭卡

。彼時的斯里蘭卡還被叫做“錫蘭”。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鄭和第一次到訪斯里蘭卡的時候,斯里蘭卡人對這支外鄉船隊和鄭率領的一群外鄉人都表現出了很高的警惕性,雙方之間沒有展開什麼友好的交流。

所以到了四年後,鄭和再一次拜訪斯里蘭卡的時候,他就提前做足了功課。除了一些金銀珠寶,絲綢瓷器之外,他還帶來了一塊刻著三種文字的“佈施錫蘭山佛寺碑”,也就是後來英國人發現的那塊石碑。

從這塊出土的《鄭和佈施碑》上,我們也可以看出,

鄭和之所以佈施當地的寺廟,是希望裡面的神明能保佑船隻出行的順利

,同時也表明了朝廷希望與海外各邦國建立友好往來的意圖。

如今,該石頭被儲存在當地的一家博物館中,供大家欣賞。

從另一方面看來,這也無疑可以說明,當年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各邦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至於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這一說法,最早來自明朝時期顧起元引述的他人之語,稱朱允炆逃到了海外,後來到了清朝,這一說法也遭到了一些史官的採用,流傳到近代又被一些學者接受並承襲著。

不過這一說法終究是在民間比較盛行,對於這種說法的批評之聲也不在少數,因為這種說法確實找不出確鑿的證據加以證實。

其次就是,朱棣早已坐穩了皇位,國家也正處於興盛的時期,實在是沒有必要花費如此多的心血去尋找一個很可能早已不在人世的人呢。

此外鄭和的每次出海,都會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絲綢瓷器,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尋找建文帝,那麼鄭和完全用不著帶這麼多東西。所以

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還是為了貿易

不過,由於這種說法可以滿足很多人的八卦心理,所以在民間一直很有市場,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比起正史,野史總是傳播得更廣泛,也更受老百姓歡迎。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如此看來,弘揚國威確實可以算得上是鄭和下西洋最明確的目的之一了

。不過從石碑上所記載的文字看來,鄭和的外交態度還是非常平和友好的,與西方殖民者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截然不同。

他並不是殖民和侵略的,雖然也會如暴發戶一般透過“大撒幣”的行為來展現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但總體來說採取的依然是一種友好的外交策略。

也正因如此,鄭和才能成功打通朝廷與諸國貿易的海上通道,也讓那些邦國對明朝廷肅然起敬。

結尾

無論最初的目的如何,鄭和下西洋都對明朝的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多甚至一直輻射至今。

當然了,這種“大撒幣”行為也大大加重了明朝的經濟負擔,影響了明朝國庫的儲備以及基本的收支平衡。

不過總的來看,鄭和下西洋的好處還是遠遠超過了不好的地方,任誰都無法否認他巨大的成就。

海底一塊石碑,被打撈上來,湊巧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動機

斯里蘭卡的一塊石碑,恰巧揭秘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