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已故廣昌安僖王朱美堅的生母,廣昌悼平王夫人劉氏上疏朝廷,請求讓朱美堅的嗣子朱鍾(金御)襲封廣昌王爵。此時明朝立國已近百年,宗室問題初顯,是以新皇帝明憲宗對宗室封爵之事卡得比較嚴,

以無先例為由,不同意朱鍾(金御)以嗣子的身份襲爵,

只准許他以鎮國將軍這個本職承廣昌王祀。

乙未,廣昌安僖王美堅生母劉氏奏:‘王生時,嘗以從兄雲丘王第二子鍾(金御)為嗣。今王薨無嗣,請以鍾(金御)襲封王爵。’禮部以聞,上曰:‘過繼子封王無例,鍾(金御)仍準本封為鎮國將軍,承廣昌王祀。’

”(《明憲宗實錄》)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岳陽樓

判例在古代,是對成文法的一個重要補充,很多判例會被其後引為成例,皇帝的決斷更是如此

。是以在明憲宗做出“

過繼子不得襲封王爵

”的聖裁之後,郡王嗣子只能奉祀,不得襲爵成為明朝成例。那麼郡王爵位可不可以由侄子來承襲呢?楚藩岳陽王府輔國將軍朱均鍠的經歷,明白無誤地向我們宣告了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

岳陽王家族

首封岳陽王朱孟爟(音guang),生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二月十三,在明太祖朱元璋諸孫中排行第四十一,為楚昭王朱楨庶九子,生母不詳。

永樂二年(1404年)四月初四,朱孟爟被四伯冊封為岳陽王,這是永樂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冊封宗王,其後二十年間除零星的宗王襲爵之外,明成祖再沒進行過宗王冊封。所以出生在有時候還是很佔便宜的,朱孟爟就因此成功地在永樂朝撈著了一個郡王頭銜,比他的很多堂弟幸運得多。

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二月,20歲的岳陽王朱孟爟大婚,王妃為中軍左都督劉謙的孫女劉氏。永樂十五年(1417年)正月,岳陽王妃劉氏不幸離世,朱孟爟不再續絃,雖然有美妾環繞,可在禮法上年紀輕輕便成為了鰥夫。不過就在這四年中,劉氏為他誕下了兩名嫡子:

長子朱季境和次子朱季墀

(音chi)。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楚藩所在地——武漢江景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

岳陽王朱孟爟薨逝,享年33歲,在位23年

,朝廷賜諡曰悼惠,並遣官賜祭,命有司治喪葬。

《明實錄》中關於朱孟爟的記載相當稀少,僅有他出生、封王、大婚、喪偶、子嗣、薨逝等少數零星的記錄,估計他就是一個沒有多少才能,又安分守己的普通郡王。與他那些個生猛的叔伯兄弟相比,他就是一隻乖巧的小白兔。

第二代岳陽王朱季境

,生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為朱孟爟的嫡長子。父親去世時年已13歲,完全符合襲爵的條件,可偏偏他那位幹掉親二叔坐穩龍椅的族兄,似乎忘了有這麼回事。直到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已經17歲的朱季境才得以正式襲封岳陽王。

正統元年(1436年)閏六月,武昌護衛百戶蔡瑢之女蔡氏被冊為岳陽王妃。從正一品高官孫女,到百戶之女,兩代岳陽王妃的出身,也反應了宣德以後宗室地位的下降程度。當然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成是明朝皇族在主動調整結親的物件,畢竟正統以後連皇后也大多出自平民之家。

天順七年(1463年)四月,岳陽王朱季境薨逝,享年50歲,朝廷賜諡曰恭僖。以知天命之年去世,放在古代也不能說短壽了,可不幸的是,這位必然妻妾成群的大明郡王殿下,在婚後長達27年的時間裡,竟然沒能誕下一名繼承人(即便是有也都夭折了),以至於他身後由誰來承襲岳陽王爵位成了一大難題。

朱均鍠的郡王夢

岳陽恭僖王朱季境沒有子嗣,可他老爹岳陽悼惠王朱孟爟是有好幾個子嗣的,

除了上文說過的朱季境、朱季墀兩個嫡子,還有一個庶三子朱季坡

。朱季墀和朱季坡兩兄弟,依例先後被封為鎮國將軍。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明英宗與明代宗兄弟劇照

景泰二年(1452年)三月,鎮國將軍朱季坡去世,膝下只有女兒,並無子嗣,也就是說他這一脈也絕嗣了。

癸丑,楚王季埱奏:‘岳陽悼惠王孟爟庶第三子鎮國將軍季坡病故,祿米住支。所遺夫人並女無人養贍。’詔有司歲給米二百石。

”(《明英宗實錄·廢帝郕戾王附錄》)

排行老二的朱季墀,是三兄弟中最早走的,亡故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與沒有子嗣的大哥、三弟不同,

朱季墀倒是有一個兒子名朱均鍠

(音huang),還是夫人喬氏所生的嫡子。不過根據《皇明祖訓》的規定,鎮國將軍以下必須每代降封,直到降至最低等級的奉國中尉。故朱均鍠即便是朱季墀的嫡子,也逃不過被降封為輔國將軍的命運。

以朱均鍠在天順元年(1457年)四月,獲得輔國將軍歲祿來看,伯父岳陽恭僖王朱季境薨逝時他早已成年。

作為岳陽郡國碩果僅存的男丁,祖父岳陽悼惠王的嫡長孫,他自認為有資格襲封岳陽王

明朝的藩王之所以地位特殊,除在明處擁有軍權外,還是本支系的大宗,充當著本藩宗室溝通朝廷的橋樑作用。正常情況下,無論是本支宗室上奏朝廷,還是朝廷下旨給本系宗室成員,都要經過藩王之手進行中轉。宗室成員不經過藩王直接上奏,搞不好就會被認為是在無謂擾奏,要吃排頭的。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武漢蛇山

朱均鍠要求取岳陽王之位,自然不能走這種非常規途徑,讓自己在朝廷、在皇帝眼中失分。不過恰逢楚康王朱季埱和署理楚府事務的東安王朱季塛先後薨逝,楚王人選難產,楚藩大宗自然無人能幫他上疏。於是他找到當時楚藩輩分最高,也是楚昭王朱楨諸子中碩果僅存者,叔祖江夏王朱孟炬,拜託他代為上奏,為自己求封。

癸巳,楚府江夏王孟炬奏:‘岳陽恭僖王無嗣,惟母弟鎮國將軍季墀嫡長子均鍠見封輔國將軍,為岳陽悼惠王嫡長孫。乞令嗣封,以奉恭僖王之祀。’

”(《明英宗實錄》)

明英宗復辟之初,透過大撒利是的方式為自己挽尊,讓宗室著實得了不少好處。可這並不能說明他就對宗室抱有好感,

實際上於限制宗室一事上,他與三代先帝是一脈相承的

。比如天順四年(1460年)四月,已經站穩腳跟的明英宗就動手對部分宗室規則進行修正,給宗室加了個不小的緊箍咒。

己巳,命諸宗室王府:凡無子者方許請繼室,生子至八歲者方許請名,女至十五歲者方許請封,著為例。

”(《明英宗實錄》)

明英宗內心肯定不願意讓朱均鍠襲封岳陽王的,不過一般老大是不會主動出來當惡人的,需講究帝王心術的皇帝更是如此,何況皇帝還是天下宗室的大家長,為大傢伙謀求正當的福利,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所以他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推給了負責宗室事務的禮部,讓禮部進行內部磋商,給出一個最終定論。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武漢東湖

這屆禮部官員對皇帝的潛意思理解得相當到位,拿出了一套歪論來搪塞:

開國以來,有親王無嗣而以郡王進封的,郡王無嗣而以鎮國將軍進封的,卻從未有過以輔國將軍進封郡王的先例

於是乎,明英宗以此為藉口,雙手一攤,對朱均鍠表示我也想讓你襲封的,可是此事既沒有先例,又不合《祖訓》,所以愛莫能助。

夢斷弘治朝

對這一結果,朱均鍠極度不服,《祖訓》只規定了正常情況下,郡王的嫡長子封長子,其後襲封王爵,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之子降封輔國將軍,之後以此遞降。可他這明顯屬於非正常的特殊情況,岳陽郡國僅剩他一個男丁,憑什麼就不能由他襲封。為此,他在成化年間不斷上疏,請求讓自己襲封岳陽王。

明憲宗也非常乾脆,直接“

寢其奏

”,即將他的奏疏留中不發,只當沒這回事。

可弘治年間,“輔國將軍無進封王爵例”這一前提出現了鬆動。

弘治二年(1489年)九月,寧藩輔國將軍朱宸浮襲封石城王;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韓藩輔國將軍朱徵錏襲封樂平王;同時寧藩輔國將軍朱宸湔也在此期間襲封樂安王。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明孝宗劇照

不是說好的輔國將軍不能進封郡王嗎?可為什麼一年之內竟冒出三例輔國將軍晉封郡王的例項?這哥幾個能襲封,憑什麼我就不行?於是,朱均鍠在弘治三年十月憤而上疏,要求朝廷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丙辰,楚府輔國將軍均鍠奏言:‘臣祖岳陽悼惠王三子,長季境襲爵,薨無子。次季墀,臣父也。與叔季坡俱封鎮國將軍。卒,僉謂臣以序以嫡以長,皆當襲爵。’因檢寧府石城、樂安二王及韓府樂平王故事以請。

”(《明孝宗實錄》)

話說這界禮部官員操守真的不行,明明人家已經將輔國將軍襲封郡王的例項擺到了明面上,可是以

禮部尚書耿裕

為首的禮部官員,繼續拿“輔國將軍無進封王爵例”進行搪塞不說,還以“

今日臣下知守法而已,未敢輕議

”為由,企圖將問題上交給明孝宗。

作為主管部門竟然敢踢皮球,那要你們有何用。於是,明孝宗嚴令禮部尚書耿裕詳查永樂朝以來輔國將軍晉封郡王的事例,並會同有關官員商討出一個明確結果,再行奏報。

眼見皇帝動了真怒,禮部不敢再打馬虎眼,組織本部官員齊動手,徹查所有宗室檔案。最終得出結論,自永樂朝以來,

共有過四起輔國將軍晉封郡王的事例

第一起發生於成化朝,為遼藩的朱豪(土顯)由輔國將軍襲封長陽王

。不過這一次襲封情況比較特殊,朱豪(土顯)之父朱貴烚是第二代遼王,正統四年(1439年)因“滅絕天理,黷亂人倫”被廢為庶人,連帶著一家子陪同受罰。天順元年,明英宗在挽尊過程中,封朱豪(土顯)為輔國將軍。成化十一年(1475年)二月,明憲宗以朱貴烚被廢時,朱豪(土顯)尚幼,情有可憫,故准許他襲封其父晉封遼王之前的爵位——長陽王。

而朱均鍠提及的

朱宸浮、朱宸湔、朱徵錏三人

,雖然晉封郡王之前的確是輔國將軍,可他們的父親都是王爵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其父之所以沒能襲爵,是因為死在了先王前面。故他們三人按照支系倫序原則,頂替其父自動晉升為王爵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屬於正常襲爵。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北京六部所在地——千步廊

朱豪(土顯)由輔國將軍晉封郡王,是特殊原因所造成的結果,卻也可以算作父死子繼。朱宸浮、朱宸湔、朱徵錏三人,走的是正常的以孫繼祖路線,從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那一刻,就表明這是合法襲爵途徑。朱均鍠則是想要透過以侄繼伯襲爵,與他們四人存在本質的不同,不可類比。禮部尚書耿裕以此為論據,明確表示“以侄繼伯”不合法。

故臣等議謂若遵祖訓,則輔國將軍不可以襲封郡王。若援近例,則長陽王以子而繼父,石城等王以孫而繼祖,其義猶為有據。今均鍠則實欲以侄而繼伯爾,亦安得援各王之例以為比哉?

”(《明孝宗實錄》)

明孝宗據此作出最終裁決,

認定“以侄繼伯”不合繼承原則

,朱均鍠不可晉封岳陽王,今後再有類似事件,按照此例處置。朱均鍠的郡王夢就此破滅。

阿越說

朱均鍠可不可以“以侄繼伯”這個問題,與其說是一個禮法問題,倒不如說是出於朝廷控制宗室的政治需要。

由明太祖親自制定的,號稱“一字不可更易”的《皇明祖訓》,由於時代問題,自然不可能考慮得那麼周全。這就給了後世打著祖制的旗號,進行肆意解讀的空間。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祖制,而在於當下。《祖訓》並沒有對奉國將軍能否晉封郡王一事做出明確規定,能否襲封在兩可之間,及至明孝宗的成命一出,這條路算是被堵死了,只剩下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條路可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兄終弟及最終也不被認可。

不過在天順、成化年間,倘若朱均鍠老爹鎮國將軍朱季墀能比伯父恭僖王活得久一些,透過兄終弟及的方式做過哪怕一天的岳陽王,再不濟成功被朝廷批准為待封岳陽王。那麼他死後,就能讓朱均鍠襲封。可誰叫朱季墀走得早呢。

岳陽王朱孟爟:家族沒有絕嗣,卻倒黴地碰上削藩,郡國意外沒了

明武宗劇照

當然世事無絕對,明武宗這位頑主在位時,就發生了一起地位更低的奉國將軍,透過“以侄繼伯”的方式晉封郡王的事件。

秦藩永興王府奉國將軍朱秉櫸

是永興榮惠王朱誠瀾的堂侄,可憑藉著與大太監劉瑾的鄉黨關係,經過一番操作之後,竟然成功地讓他以奉國將軍的身份襲封了郡王。不過此舉引起了朝野一片譁然。

相關文章

東安王朱季塛:一子晉封楚王,一子承襲東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清源王朱詮鏴的傳奇人生:先出繼為黎城王嗣子,後歸宗承襲郡王

郡王繼子能否承襲王爵?晉藩廣昌王,沈藩黎城王的經歷證明不行

一部秦藩保安王家族的興衰史,折射出明朝宗室政策的變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