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宋似乎是正統的存在。關於宋朝正統這事,乾隆皇帝說得很清楚:

“不知遼金皆起自北方,本無所承繼,非若宋元之相承第,及為中華之主也。”

遼金都是來自北方的政權,和前朝沒有傳承關係,所以不是正統。而宋之前和之後都有歷史傳承。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在下令編修《四庫全書》時,乾隆皇帝解釋地更為清楚:

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

在乾隆看來,正統是區別於天命的一個概念。天命只有統一天下的王朝,就像清朝一樣,才有資格繼受,而關於正統的說法就比較多了。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儘管當時的北朝也很強,但由於缺少傳承,所以不是正統。

隋則平陳之後,國家逐步歸於大一統,這更是正統。唐末藩鎮割據,這個時候的正統就是偏居南方的梁、唐、晉、漢、周。

宋創始於周,得到的也是正統。南宋雖然偏安,但它繼承北宋,也是正統。以此類推,到最後清朝是正統,也是得國最正的朝代。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乾隆認為,清為了復明仇而入關的,相對於朱元璋的“取天下於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似乎更勝一籌,也更能佔據道德的制高點。

顯而易見,乾隆的說辭,政治意味居多,實際上就是承認了漢文化的主體地位,有籠絡中原知識分子的意味。

乾隆代表了政治家的需求,而在文人眼裡,關於宋金遼誰是正統則一直爭論不休。

這個爭論早在元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文人們在編修“遼宋金三史”時,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誰是正統,就作為主史,有確定年號的問題。大家爭來爭去,沒有統一意見,最後丞相脫脫拍板,三國都是正統,各自按照自己的年號來。

這明顯是在和稀泥。元朝也是北方民族政權,而且正在主政,對於這個調子,幾乎沒人反對。

不過,到了明朝,反對遼與金的聲音就比較大了。加之與北方蒙古的關係江河日下,以“兩宋為正統”的呼聲日益高漲,並出現了一系列以宋為主體的史書。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清朝入關後,受“華夷之辨”、“夏尊夷卑”思想的影響,關於遼宋金,誰為正統的爭論又起來了。

清朝一開始的態度是,尊奉遼金元為正統,乃至歷代帝王廟的祭祀皇帝名單裡出現了漢人、少數民族對半的情況。

畢竟,清朝由滿族人所建,滿族人可以追溯到是金國的締造者——女真人。這在感情上是難以割捨的。

宋向遼金稱臣,為什麼乾隆會認為它是正統?

隨著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底定南北後,清朝又換了說辭。總來來看,默認了遼宋金“各與正統”的地位。

但是,由於“金源即滿洲也”,清政府也比較忌憚在明面上偏向遼金。及至乾隆皇帝說,“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大公至正,無一偏倚,其統戰的意味更為明顯。

其實,正不正統不重要,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從歷史的來看,相互吸收、相容幷包、融合歸一才是演進規律,一味地爭論正統與否並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