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唐太宗李世民文韜武略,開創了貞觀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然而身為九五至尊,李世民卻十分“害怕”魏徵,不僅因為魏徵善於直言進諫,而且他根本不給皇帝面子,兩人的交鋒常常以唐太宗認錯道歉為結局。雖然這位直臣經常讓唐太宗丟面子,但魏徵的胸懷大志與不畏強權也讓他成為了唐太宗的股肱重臣,甚至在魏徵死後,唐太宗悲痛萬分,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然而沒過多久,憤怒的李世民親手推倒了魏徵的墳墓,這對君臣之間有著怎樣相愛相殺的故事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一、頗有才智,未雨綢繆

魏徵雖然狀貌不逾中人,但頗有才智膽識,曾經向割據群雄之一的李密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不過魏徵也沒有離開。當時的瓦崗軍內有兩大巨頭,一是李密,另一人是翟讓。翟讓是瓦崗軍的創始人,眼見李密依附著自己屢破隋軍,聲望一天比一天高,翟讓也動了殺心,但還沒進行謀劃,反而被李密殺害。奪取絕對領導權的李密接連與隋將王世充作戰,數次將其擊敗。眾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唯有魏徵頭腦清晰,他一眼看出了此時的李密被驕傲矇蔽了雙眼,後患無窮,“密雖據倉而無府庫,兵數戰皆不獲賞,又厚撫初附之兵,由是眾心漸怨”,但位卑言輕的他無法進諫,只得向李密的長史鄭頲進言,但被認為是老生常談,還遭到了鄭頲譏笑,魏徵大怒,拂袖而去。後來王世充捲土重來,李密果然大敗,魏徵也隨李密選擇歸降。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然而魏徵歸唐沒多久,就被另一個割據稱王的竇建德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後來秦王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戰敗,魏徵得以再次入唐,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座上賓。雖然李建成也很有能力,但相比於屢立戰功的李世民還是有所不足,於是魏徵建議李建成請戰立功,並大敗突厥軍。然而在殘酷的奪位戰爭中,李建成還是輸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知道魏徵有才,便親自召見他,還生氣地責備魏徵:“爾鬩吾兄弟,奈何?”眾人都為魏徵捏了把汗,但見他從容不迫說:“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這番不畏強權的發言不僅保住了魏徵的性命,還讓他成為唐太宗的第一諍臣。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二、剛正始終,君畏卿嗔

唐太宗李世民剛繼承皇位,勵精圖治,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把魏徵召到臥室裡詢問得失。魏徵也言無不盡,前後上諫兩百多項,唐太宗都欣然應允。“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然而受到重用的魏徵也遭到了他人的中傷,被誹謗說包庇自己的親戚,雖然查無實據,但唐太宗還是想借此敲打一下魏徵。“願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沒想到魏徵並不在乎這些謠言,而是用一番肺腑之言打動了唐太宗:“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對於其他皇室成員,魏徵就更不含糊了,長樂公主深受唐太宗鍾愛,在她出嫁的時候,唐太宗準備的嫁妝其禮數加倍於永嘉長公主,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僅有魏徵堅決反對,“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唐太宗將此事告訴了長樂公主的母親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讚揚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像這樣剛正不阿的事情,魏徵還做了很多。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對於這位不講情面的,唐太宗起先還能胸懷大度,但時間一長自己也頂不住了。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稀有珍貴的鷂鷹,在逗玩的過程中遠遠看到魏徵走來,害怕嘮叨的唐太宗趕緊將鷂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魏徵也是壞心眼,故意侃侃而談,結果鷂鷹最終悶死在唐太宗懷中。還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好去南山遊玩,後來取消了,魏徵上墳回朝後聽說了這個事,於是問唐太宗原因,沒想到聽到的回答是:“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正直且愛嘮叨的魏徵就連唐太宗也懼怕不已。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三、善始善終,身後之事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唐太宗任人廉能,政治清明,經濟復甦,開創了廣為傳唱的貞觀之治。貞觀十二年(638),眼見國家一片繁榮,加上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大手一揮,“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勳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宴五品以上於東宮”,還親自解下佩刀贈給魏徵,“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徵之功也”。沒想到魏徵此時依然沒有消停,面對獎賞,他不為所動,上奏《十漸不克終疏》,歸納出唐太宗漸不克終的十條,勸說唐太宗要善始善終,太宗認為“深覺詞強理直”而欣然接受。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貞觀十七年(643),魏徵病逝,唐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還下詔厚葬魏徵。然而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而拒絕了皇帝的好意,於是唐太宗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刻書碑文。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四。然而因為太子李承乾謀反之事,侯君集、杜正倫受到牽連,此二人都曾受到魏徵的推薦,因此唐太宗懷疑魏徵也參與其中,不僅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還推倒了魏徵的墓碑。後來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懷念魏徵之功,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重立墓碑。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與李世民的相愛相殺

“魏徵、王珪,昔在東宮,盡心所事,當時誠亦可惡。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為無愧古人”,唐太宗李世民敢於起用魏徵這類“敵人”的手下,足以證明其年輕時候的豪邁氣概和寬廣胸襟,也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雖然對魏徵聽之、信之,但批評多了,唐太宗也不好受,再加上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讓已經步入老年的唐太宗更加痛心疾首,怒氣上頭的他做出了衝動的舉動。想必時候唐太宗也是懊悔不已,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重新扶起了魏徵的墓碑,也為這段君臣佳話添上完美的句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