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唐太宗治下的貞觀盛世孕育出諸多著名的文臣武將。如文有“房謀杜斷”……,武有李勣、李靖等等。在外交方面更是誕生了“地表最強”外交使臣——王玄策。本篇咱們就來聊聊這位外交家的“豐功偉績”。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玄奘西行

提起王玄策,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同時期的一個僧人法號玄奘的法師西行的故事。在正史中玄是偷渡去的天竺(印度),並且受到親唐的印度國王戒日王詩羅逸多的款待。後來歸國後還受到朝廷的禮遇,翻譯諸多佛教典籍,並口述《大唐西域記》。

與玄奘不同樣的是,王玄策是以“正規渠道”多次出使的天竺。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王玄策

公元647年(貞觀21年),王玄策率30人使團二次出使天竺。他一人滅一國”的事蹟就是在這期間發生。與此同時,戒日王朝戒日王詩羅逸多死後無子嗣,大臣“阿羅那順”篡位自立,對唐朝採取敵對政策。

當王玄策一行人出使到印度時,被戒日王朝士兵襲擊,使團全都淪為俘虜 ,所帶的稀世珍寶也被劫掠一空。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王玄策出使路線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新國王阿羅那順統治不得民心。此事被拉迦室利公主(戒日王妹妹)知曉,暗中幫王玄策及其副使蔣師仁逃出越獄。

二人出逃後並沒有即刻返回唐朝搬救兵,心想小小的邦國竟敢俘虜囚禁大唐“天可汗”的使臣!為了一雪前恥,二人找上了唐朝的“親家”吐蕃,向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陳說利害。松贊干布見既可以擴充套件領土,又可以賣唐朝一個人情,符合吐蕃的利益,便欣然借兵一千二百精騎。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大唐、吐蕃、戒日王朝

後來王玄策二人又找到了吐蕃的附屬國泥婆羅國(今尼泊爾)商量借兵。小弟見大哥吐蕃都借兵了,不表示一下也不行,也出手闊綽一下子借出七千精兵。

有兵之後,就該報仇雪恥了。於是二人率八千人一路勢如破竹三天作戰,攻破茶鎛和羅城。新國王阿羅那順強外中幹,舉國之力竟然打不過王玄策率領的八千精兵!經過激戰王玄策生擒阿羅那順及其後宮妃子和兒子等。此戰降城邑五百八十所,獲牛馬三萬餘頭匹、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虜男女萬二千人,凱旋而還。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印度士兵

肯定有人就有疑問,王玄策僅一人之力立下這“曠世奇功”為什麼在史書上卻默默無聞呢?

當捷報傳到長安後,但是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因為唐朝沒有把天竺當成對手),歸來王玄策僅僅被封為五品的散朝大夫(白居易也當過這個官),因為官職不大,加上當時“眾星雲集”並不顯得出眾,所以沒有被史書當獨立傳。至於青史留名,還是後來還是從史書挖掘出來的故事。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唐軍

當時唐朝與印度隔著一個吐蕃,唐朝對偏遠國家的政策向來以親和為主。因此,不久後唐朝與天竺諸國很快恢復友好關係。公元691年,天竺諸王還一同到長安進獻。

王玄策的滅國之戰的收益,對唐朝來說只剩宣揚國威了。因為此戰最大的受益國還是吐蕃和泥婆羅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領土得到擴張。

一人滅一國!“地表最強”外交官王玄策,為何史書上卻默默無聞?

萬國來朝

此後,王玄策任然出使天竺,還將天竺摩伽陀國取製糖法傳到國內。將自己在路上的所見所聞著成《中天竺行記》一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