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馬陵之戰,鬼谷子兩大高徒的對決,最終受益的為何是秦國?

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1年。這場戰爭是一場實力的對決,齊國與魏國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雙方的將領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龐涓在魏國;孫臏在齊國,師兄弟兩人各為其主。

馬陵之戰,鬼谷子兩大高徒的對決,最終受益的為何是秦國?

戰爭的背景: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而魏國以太子為主將,龐涓為軍師,魏軍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孫臏對主將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馬陵之戰,鬼谷子兩大高徒的對決,最終受益的為何是秦國?

魏國的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讓太子申帶著主力,自己則輕裝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龐涓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

馬陵之戰,鬼谷子兩大高徒的對決,最終受益的為何是秦國?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龐涓)的名聲!”齊軍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還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

馬陵之戰前,魏國經過魏文侯的勵精圖治,開拓了大片疆土,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還將秦國壓制了80年之久。經過馬陵之戰,魏國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

齊國在戰勝魏國之後,威望上升,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魏國也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並且在徐州與齊公相王,是為齊威王。不過稱王之舉也招來南方霸主楚國的記恨,楚國馬上出兵佔領徐州,齊國連連戰敗,被迫乞和。

馬陵之戰,鬼谷子兩大高徒的對決,最終受益的為何是秦國?

馬陵之戰影響最大的國家其實是秦國,秦國坐山觀虎鬥,不費一兵一卒就令勁敵魏國國力大大衰弱,魏國從此再也無力獨自阻止秦國向東的擴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