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觀古文不止|鄭莊公伐許,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大略?

我認為讀書的功用有三,一是有所樂,就是讀完的一樂呵;二是有所得,即學到一些知識技能;三是有所悟,即領悟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離開學校後,難得有集中的時間讀書,也難以按照計劃閱讀,只能信手翻閱、隨機閱讀。

讀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吧!我總這樣安慰自己。有時間就讀一點,若有所思,就寫點文字,算作是讀書筆記了。

今日閱讀,《古文觀止·周文·鄭莊公戒飭守臣》。

觀古文不止|鄭莊公伐許,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大略?

《鄭莊公戒飭守臣》選自《左傳·魯隱公十一年》。記述的是鄭莊公聯合齊僖公、魯隱公一起討伐不履行周王室規定職責的許國,攻下許國後,諸侯互相推讓,不肯接受許國的事。最後,接收許國的事落在了鄭國手上,鄭莊公同樣不能明目張膽的吞併許國,於是採取了扶持傀儡政權的做法,取得了對許國的實際控制權。鄭莊公的這一番操作,還被後世“君子”評說為“有禮”“知禮”。

讀後有所思:

鄭莊公是個陰險狡詐的人,還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鄭莊公的做法真的“知禮”嗎?他的行為符合什麼禮?

01

戰勝而不瓜分許國,圖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擁兵自重,巧取豪奪,紛爭不斷。周天子式微,無法號令四海,即便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大國吞併小國,也無能力干預。

即便如此,周王室畢竟還在,倫理道德的約束依舊存在。各諸侯國儘管事實上已經不把周天子當做天下共主,可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不然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也無法在當時的社會立足。

鄭莊公聯合齊僖公、魯隱公伐許,理由就是許國沒有履職周王室規定的職責,打出的旗號是“維護周王室權威”,替周天子來管教有貳心的諸侯國。既然如此,許國已經戰敗,得到的應有的懲罰,後續該怎麼處理,應該是周天子的事,參戰的三國是無權參與的,更別說,瓜分許國的國土了。

再者說,三國在征伐前應該也有類似“誰先登城,誰就佔據主導權”的約定。既然鄭國先登城,齊國、魯國自然也就只能選擇退出了。

戰敗的許國成為燙手的山芋,不好接,但鄭莊公怎麼會捨得放棄呢?

佔領許國就守住的鄭國的南大門,邊境得以鞏固,但是也會遭受其他諸侯國的非議,道義上無法立足。於是乎,他就採取既不受道義譴責,又能控制許國的方式——扶持傀儡政權。

鄭莊公沒有吞併許國,還保留了許國的君臣,儘管只是名義上的區別,但卻得到了許國的實際控制權,也避免了揹負道義上的罵名。

不可謂不陰險狡詐,也不得不說鄭莊公有雄才大略。

02

是陰險狠毒,還是雄才大略?

鄭莊公對守臣許國大夫百里、鄭國大夫公孫獲的戒飭言辭,充分顯示他的陰險狡詐,也可看出他的雄才大略。

觀古文不止|鄭莊公伐許,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大略?

鄭莊公對許國大夫百里的戒飭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討伐許國的理由,二是有沒有吞併許國的問題,三是許國的未來。

關於討伐許國的問題,鄭莊公採取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強盜邏輯,厚顏無恥的表明,鄭國侵佔許國是因為上天的降禍,借我的手來懲罰許國。許國有沒有犯錯?周天子有沒有表態?誰授權給鄭國的?都沒有答案。只有一個無法對質的“上天”。足見鄭莊公的虛偽。

關於是否吞併許國的問題。鄭莊公說,我雖然攻佔了許國,但是我自己家裡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好,又怎麼會吞併(長期佔領)許國呢?

是的,鄭莊公沒有直接吞併許國,但是將許莊公趕到了衛國,扶持了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但只允許許叔住在許國東部。這還不算完,又派鄭國大夫駐紮在許國的西部,美其名曰幫助百里輔佐許叔,實則對許叔進行監督,進而加強對許國的控制。這就是鄭莊公的陰險之處了。

既然已經說了不會長期佔領許國,那許國的未來怎麼辦?

按鄭莊公的說辭,等我死後吧,也許上天會消除對許國的懲罰,讓許國重新自主。但要求許國自主後,也要強化與鄭國的關係,要求許國像對待老親家一樣對待鄭國,還要求許國不能讓其他勢力侵入,搶佔鄭國在許國的利益。這裡可以看到鄭莊公的深謀遠慮,已經為子孫的利益考慮了。

在對鄭國大夫公孫獲的戒飭中,就顯出鄭莊公的虛偽了。他一方面要求公孫獲不要將財務放在許國,等自己死後,趕緊撤離(也算與其對許百里的戒飭相對應——等自己死後讓許國自主)明面上是為公孫策考慮,萬一自己無法控制許國,也能保全公孫獲的財產,暗地裡也算是讓公孫獲拿自己的財務作質押,如果你公孫獲忠臣於我,財物還是你的,否則你的財物就沒有了。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包裝成周天子的忠臣,說自己是周天子的子孫,怎麼能去幹滅掉許國這種不合禮的事情呢。

鄭莊公明明想佔領許國,囿於當時的道德規範,不敢直接吞併,搞出了一個傀儡政權。站在鄭國的立場,不能不說有雄才大略;可是站在許國這邊,那就是虛偽陰險,狡詐的梟雄。

對鄭莊公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不禁讓我想到了更多:為謀求自己國家的利益,用點手段有錯嗎?為了子孫的福祉,陰險狠毒一些有錯嗎?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如鄭莊公這樣,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那他人的利益如何保障,和諧的局面又該如何維護?

03

鄭莊公的行為合不合禮?

後世君子對鄭莊公征伐許國、扶持傀儡政府以及對許國未來的打算,被評說為“有禮”“知禮”。他的行為有什麼禮?指什麼禮?

禮,現在可解釋為“社會生活中由風俗習慣形成的為大家所遵守的儀式”,比如我們常說的婚禮、拜師禮等等。

按《說文解字》的解釋,禮,是宗教祭祀的規矩。到了周朝,延伸為一種典章制度,後來,經儒家不斷充實、修訂,成為了一種規範貴賤、尊卑、親疏的社會秩序的制度。

關於禮的作用,選文中的作者認為,遵守“禮”,可以幫助國君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使百姓生活穩定而有秩序,使後世子孫獲得利益。並且認為鄭莊公在許國不合禮法時就去討伐它,許國認罪了就寬恕他,以德行的標準來處理,根據自己的力量去行事,看準時機再行動,不給後事子孫添麻煩。這就是“知禮”了。

按這套“禮”的規範,鄭莊公的行為,表面上確實在維護周天子的權威,沒有直接吞併許國,也沒有僭越之舉。在表面上也確實維持了許國“君臣”的存在,還為鄭國的子孫謀求利益。

可是,鄭莊公的做法,都是處在鄭國的立場,是在最大限度保全鄭國利益的前提下,才適當考慮許國的利益。這種做法充其量只能算作“利己而儘量不害人”,這也算“有禮”“知禮”的話,這個禮的規範,是不是沒有包括許國在內?

只照顧鄭國一家的利益,不管他國的利益,撇開鄭莊公的行為不談,這個禮的合理性都值得再去考慮了。

2022年7月12日晚

相關文章

頂部